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绪论、阴阳五行学说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7 9:51: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答: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因此调整阴阳,补偏救弊,恢复阴阳两方的相平衡,就是治疗的基本原则。阴阳学说用以指导疾病的治疗,一是衡定治疗原则,二是归纳药物的性能。

(1)确定治疗原则:对阳偏胜的治疗,由于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治疗宜用寒凉药以制其阳,治热以寒,即“热者寒之”。若阳热盛损伤了阴液,则当兼顾其不足,适当配合以益阴之法。对阴偏胜的治疗,由于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治疗宜用湿热药以制其阴,治寒以热,即“寒者热之”。若阴寒盛损伤了阳气,则当兼顾其不足,适当配合以挟阳之法。因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邪气有余的实证,故“热者寒之”、“寒者热之”为“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对阴偏衰的治疗,由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方法,即有滋阴壮水法,以抑制阳亢火盛。《内经》称这种治疗原则为“阳病治阴”。对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方法,即用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内经》称这种治疗原则为“阴病治阳”。阴或阳的偏衰,即阴虚或阳虚,为正气阴或阳的虚损不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为“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此外,对阴阳偏衰的治疗,张景岳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还提出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治法。

(2)归纳药物的性能:阴阳学说也用阴阳来概括药物的性味功能,来作为指导临床用药的依据。药性:寒凉为阴,温热为阳。五味:辛、甘、淡药为阳;酸、苦、咸药为阴。升降浮沉;升浮药为阳;沉降药为阴。

总之,用阴阳学说指导疾病的治疗,就是根据病证的阴阳偏胜偏衰的情况,确定治疗原则。再结合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选择相应的药物,以纠正因疾病所致的阴阳失调状态,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3、试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答: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着的。五脏的五行归属,不仅阐明了五脏的功能特性,而且还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来说明脏腑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即五脏之间既有相互资生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五脏配五行是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肾(水)之精能化血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阳热能温运脾阳助运化;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上充于肺;肺(金)清肃下输水津于肾,以助肾水。这就是以五行相生来说明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另一方面,肺(金)气清肃下行可以抑制肾水的泛滥;

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温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以五行相克来说明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4、试用五行学说说明五脏之间的病理影响。

答:五行学说不仅可以说明在生理情况下,脏腑间的互相联系,而且也可用以说明在病理情况下,脏腑间的相互影响。本脏之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之病可以传至本脏,以五行学说来说明五脏病变的传变,可分为相生关系的传变和相克关系的传变。

(1)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又称子盗母气)。如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故肾为母脏,肝为子脏,肾病及肝是母病及子,若肝病及肾,是子病犯母。

(2)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和“相侮”两个方面:相乘是相克太过为病。相侮是相克的反向而致病,又称反侮。以金、木、土为例,肝火盛(木气有余)不仅可以对脾(土)克制太过,即木(肝)乘土(脾),又可影响及肺(金,称木侮金。

五行学说认为五脏病变时的相互传变,均可用五行间的生克乘侮规律来阐明。

搜索更多关于: 绪论、阴阳五行学说试题 的文档
绪论、阴阳五行学说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0zc47pg8a3cwgi88zwk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