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五年级下册备课笔记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21:36: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化险为夷”夷有三种含意。1,平坦,平安;2,破坏建筑物(使之成为平地)例:夷为平地;3,灭掉,杀尽,例:夷族。 其中,在化险为夷中,这个夷字为第一解。使危险的情况变成平安。】 【惊叹不已 叹,感叹,惊叹。已,停止。因为惊奇敬佩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形容感受至深。】 【严阵以待:严,严肃整齐。严阵,整齐严正的阵势。待:等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着要犯的敌人。形容做好万全的准备工作。】(可以放在第二课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问题二: (1)读课后习题3的要求,找到“第一次远航的经过”。【1-5】 (2)根据“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把1—5用“|”分三层。 (3)尝试把三个小标题连起来说说1-5主要写了什么? (4)剩余的两小节分别写了什么?郑和远航前后共有七次,课文中这七次的写法一样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三、学习“扬帆起航” 1.自由朗读1-3,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想法或感受,做好批注。 2.交流:(1)时间,地点,人物【郑和,水手,医生,兵士,两万七千八百多,人多。】 (2)“宝船”多,大,设备先进 (3)战船,水船,粮船,多。【规模大】 (4)场面壮观。拓展积累“浩浩荡荡”“振臂一呼”“令出如山” 3.课后习题要求我们能复述第一次远航的经过。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复述“扬帆起航”这一部分呢。说说你的金点子。 复述方法:1.熟读课文 2.说自己的话 3.抓关键词 一起来画画关键词:【可以是课堂中的板书,也可以自己划】 4.尝试复述,学生点评。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初步朗读了全文,知道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是分为??三个部分写的。通过复述“扬帆启航”我们知道了郑和远航规模宏大,显示了中国人的雄心壮志。 郑和远航途中的情景和意义等待我们去探索,复述的方法等待着我们去学习。下节课,我们继续努力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复述策略,尝试复述 1.上次,我们学习了课文“扬帆启航”(板书)部分,了解理清层次、抓关键词可以将内容复述清楚。 【ppt2 按理清层次、抓关键词梳理好的这一部分内容】 2.谁能根据表格提示复述这一部分内容? 3.指名交流。生按复述方法评价 二、品味友好交往,补充复述策略 1. 1405年7月11日出航, 1407年10月2日回国, 27个月,将近1000个日日夜夜里,一定发生了很多事,作者主要写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友好交往”“战胜凶险”。(相机板书:友好交往 战胜凶险 ) 2.我们先来学习“友好交往”部分,请同学们默读第4小节【ppt3 默读要求:1.理清层次,想想文中介绍郑和和哪些人的交往?2.画出关键33

词体会友好交往】 (生自学 教师巡视) 3.交流问题1。【ppt4 和各国君臣 和当地百姓(飞入)】 4.交流问题2。你抓住哪些关键词体会到友好交往呢?同学们在交流的时候,尽量按照课文的顺序,先读句子,再找出关键词说出自己的体会。 A.每到一个国家,郑和先把国书递交给国王,并代表明朝皇帝向他们赠送礼品,希望同他们友好交往。【ppt4递交国书 赠送礼品 表示友好(飞入)】 现在我就是某国的国君,你们就是一个个郑和,在递交国书、赠送礼品时,你们会和我怎么说呢? 同学们可以试着边表演边复述吗? 指名1—2人复述。(评)通过同学们的对话,此情此景就像发生在我们的教室里。这对我们复述有什么启发呢? 生交流。(师评:要是我们复述的时候能够想象当时的画面,复述就更具体生动了。) B.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没有丝毫炫耀武力、威胁别人的意思,都表示热烈欢迎。 【ppt4规模宏大 友好亲切 炫耀武力 威胁别人 热烈欢迎(飞入)】 你又能想象出什么样的画面? (评)这样的使者我们怎能有理由拒绝呢? C.老百姓听说明朝的船队来了,也都扶老携幼,争相到海边观看。他们面对那些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个个惊叹不已。 【ppt4扶老携幼 争相观看 (飞入)】 “扶老携幼”中“携”是什么意思? 那是一个怎样的场景?生想象画面、理解词语 一个“扶老携幼”让你体会到什么? 理解: 惊叹不已 (评)男人、女人;老人、孩子……纷纷涌向海边,争相观看。情不自禁发出感慨,你就是其中一员会说起什么? 赞叹了一句又一句,都不知道停息了,这就叫(生:惊叹不已) “已”就是什么意思? 一个“惊叹不已”让你体会到什么? D.沿途的百姓听说船队满载这些产品,都很高兴,纷纷用香料、珊瑚、珠宝等去换取中国的土特产品。各地的商人十分乐意同中国人做生意。很多人还向中国客人赠送礼物,以表达友好的感情。 【ppt4纷纷换取 十分乐意 赠送礼物 表达友好(飞入)】 (评)静悄悄的海港成了繁华的集市。 5.练习复述 同学们能够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体会到这种友好的氛围.想象得具体生动.能用这样的方法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练习复述,表现那种友好交往的气氛吗?试试看. 【完整ppt4展示:按理清层次、抓关键词梳理好的这一部分内容】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找三名同学交流。 三、激情朗读文字,体会人物艰辛 1. 温馨的画面让人久久难忘。然而,这次航行也充满了凶险。 34

郑和他们的船队到底遇到了哪些凶险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五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完成这张表格。 生默读课文,完成表格。教师巡视。 2. 展示台展示一位同学的表格。 3. 根据学生展示表格相机完成下述内容: (1)那是怎样的风浪啊?用你的读表现出来吧! 开火车读(教师理答:1.通过X个词老师已经感觉到了险 2.通过X种语气老师感觉到了凶 3.通过你的语调变化老师仿佛看到了那险恶的风浪……)齐读 (2)理解“化险为夷” 船队冲出了风浪,脱离了危险,获得了安全,这就是(生接:化险为夷)。 这个“化险为夷”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郑和?怎么看出来的? (3)面对风浪,郑和表现得无比的英勇,面对海盗,郑和表现出无穷的智慧。 海盗,你来吧!我们等着,定让你们有来无回!文中哪个词能够表现此时的郑和胸有成竹?(严阵以待) 这个“严阵以待”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郑和?怎么看出来的? 7.这一段文字如同一幅幅画面,将旅途的艰辛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穿越时空,再次用心体会那惊心动魄的场景吧!齐读这一节。 四、小结复述方法 学生练习复述 1.就这样,一路收获友谊,一路克服凶险,郑和他们胜利完成了第一次远航(板 书)。 2.在旅行的途中,我们还收获了复述的方法。 【ppt5 复述方法:1.理清层次 2.抓关键词 3.想象画面】 3.请同学们试着向同桌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ppt6 复述要求:1.层次清楚2.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情节,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尽量做到具体生动】 4.交流1—2人 评价(根据复述要求) 五、小结课文内容,布置课外作业 航海家郑和已经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但是三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却永远留存了下来。老师发下去的材料中还有一些郑和远航的小故事。课后,让我们阅读故事,继续那神奇的海外之旅!下节课,老师请同学来复述其中的一个故事,同学们在准备时,可以用上【ppt5 复述方法:1.理清层次 2.抓关键词 3.想象画面】。 六.板书设计: 11、郑和远航 扬帆启航 友好交往 不怕困难、顽强探索 战胜凶险 六、教学反思

35

课 题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课 时 2 二次备课 一、教学目标 (1)能掌握本课的8个生字“狱 酷 邢 泰 耻 摊 隶 耗”,知道“邢”是后鼻音,理解“酷刑”的意思。 (2)说说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 (3)通过数字说明,突出司马迁写作的艰辛和成就的巨大。 (4)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二、三自然段,理解哪些地方突出表现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 三.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曾对《史记》有这样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是我们历史上一部伟大的著作,它总结了中华民族三千年的发展史,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体例。作者曾广泛查阅并实地调查了大量史料和事件,记述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及帝王、公侯、将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迹,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也是一部优秀的史传文学作品的汇编。被奉为封建时代历史著作的典范。 2.司马迁是怎样完成这部著作的? 司马迁_______写《史记》[完成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及长句 呼啸而去 飞来横祸 悲愤交加 了此残生 记载 辩护 掌管 嘱托 搜集 酷刑 耻辱 隶字 毕生 2.请同学们再次轻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本文主要写了司马迁刻苦读书,忍辱负重写完《史记》的事。) 3.请你分别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课文的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第一段:受影响,读书积累;第二段:受嘱托,专心编史 第三段:忍耻辱,继续编史;第四段:耗心血,完成《史记》 (二)精读第一段 1.司马迁受到了哪些影响? (1)听古代英雄的故事 (这使司马迁从小就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2)父亲的影响“父亲司马谈是??立志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2600年间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36

搜索更多关于: 五年级下册备课笔记 - 图文 的文档
五年级下册备课笔记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12539b0mj3uh245bml1_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