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让读在语文课堂中绽放色彩
作者:卢燕兴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05期
摘 要:本文主要从“以读激情、以问促读、以读解疑、以读悟理”这几个方面去谈关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训练的若干问题。科学地把落实“读”的训练与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相结合,强调学生自悟自得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和谐、激进的学习氛围中增长智慧,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质,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以读激情;以问促读;以读解疑;以读悟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240-01
小学语文新大纲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要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多种方法,加强朗读指导,方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以读促听,以读促说,以读促写,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共同提高。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读书就无法感知语言文字,无法理解课文内容,无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无法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更无法提高写作能力。因此,要想整体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落实“读”的训练。 一、以读激情
人们学习说话是从模仿开始的。同样,学习朗读,教师的示范作用必不可少。教师以真挚的情感范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自觉地在浓浓的情感世界里体验、品味,从而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展现富有情感的生命个体,积淀人生美好的情感体验。教师标准化的示范读,以自己的激情,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也想像老师那样投入情感,倾情阅读,体验读的乐趣。如四年级中的《小珊迪》中小珊迪乞求“我”卖火柴时的可怜与执著,生命垂危时依然挂念弟弟的善良与无力,教师巧妙的通过颤音与泣音的运用,把小珊迪的饱受饥寒与善良诚实的品质表现出来,学生们在教师用语言创设的浓浓的情感世界里,自然产生读的渴望,纵情阅读,倾诉情感。 二、以问促读
以问促读,即用问题作为目标,引导学生读书解题,达到理解课文,体会课文中心的目的。这是促进“导读”的方法。此“问”不仅指教师的设问,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这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