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影视摄像与编辑》标准教案(给学生)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20:49: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精品文档

确表达场面调度所确定的全景拍摄角度。开始拍摄一个场景时,先要规定出全景的角度,即表现该场面的最佳角度,这将是总的摄影方向,其他镜头也就根据这一选定的方向进行拍摄。一般而言,一条轴线有两个总角度。

注:“总角度”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在拍摄二人关系时的“顶角位置”。 3)顶角位置:顶角位置是电影摄影角度的一种。两个被摄对象形成的关系线作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在其顶角上设置的摄影角度。(该概念中暗含“三角形原理”的意义。)

4)我们看一个由于不遵循轴线规律(视线方向)而造成的观众视觉混乱的案例。(幻灯片)

错误点:布光混乱(人物受光面的亮度与色温不统一)、视线错乱。 5)我们看一个复杂且经典的会议场面调度和轴线使用案例。(幻灯片) 考虑:为什么我们看得很舒服、很清楚?

2、双人关系场面(体现轴线几乎所有的基本问题) 1)三角形原理

在关系轴线的一侧可以形成一个与关系轴线相平行的三角形,摄影机的机位设置在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端位置上,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三角形机位布局。

三角形原理的基本机位布置方式(幻灯片) 2)内、外反拍(幻灯片、片例)

3)(双人关系镜头中)单人镜头的基本构图要求

A、视线:演员甲的视觉核心始终要在画右;演员乙的视觉核心始终要在画左。

B、构图:演员甲在画右,画左留白;演员乙在画左,画右留白。 4)术语解释:

正打与反打(又称“正拍与反拍”)——处于前一个镜头(正打)拍摄方向的反面或侧反面角度的第二个镜头(反打)。

3、多人关系场面

核心观念——“两个人一条轴线,三个人三条轴线”。 1)找出主要人物,依据其视线方向、运动方向来确定轴线。

2)当拍摄众多人的大场面时,一般可以依据主要关系归纳为“两人”来拍。

13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重点在于准确的找到矛盾的势力双方。

3)当众人呈现线性排列时,多采用“串糖葫芦”法,拍成一排进行拍摄。 4、越轴拍摄(后有专述) 5、多条轴线的混用(后有专述)

要点:a、明确最主要的轴线(使用次数多)

b、明确每个镜头在不同轴线上的位置 c、将演员的视线限制在规定的轴线之内 d、寻找共同的机位

大家注意:这里有一个“枢轴”,即“参照物”的概念。 4、运动场面

1)定义:沿被摄物的运动方向做一条放射线,就是方向轴线。运动轴线一般由人物的运动方向而决定。

2)方向轴线两侧各存在180°两个总角度。

3)核心方法:为了确保银幕运动的连续性,被摄物必须始终向画面的一个方向运动,想象运动轴线为一条直线,摄影机总在直线的一侧拍摄即可。

4)错误摄法(如图):由于反复跳轴,视觉上给人造成了方向上的混乱感。 (板书画出4个机位图) 5)追赶、分离与相聚的画面呈现

6)表现连续运动最简单的方法——“出画与入画” 右出、左入;左入、右出。

7)常用的正方向(正运动):左→右——现代人类常规的文字书写方向。 反方向(反运动):右→左。

8)片例综合分析——《疾走罗拉》罗拉奔跑的场面调度。 5、轴线的超越

超越轴线的意义——创造真实的影视空间和富于表现力的画面构图。 越轴方法一:通过演员(人物)调度改变轴线的方向而越轴。(又称为“假越轴”)

越轴方法二:利用摄影机连续移动而越轴。

越轴方法三:利用多条轴线自然过渡而越轴。(也就是利用“枢轴”跳轴)

14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枢轴”的使用范例——被摄三人处于“L”形布局的位置。

场景中,三个被摄对象围坐在方桌的一角交谈,从俯角的平面来看,呈“L”形关系轴线。我们可以按照上面介绍的“枢轴”概念进行镜头调度,也可以按外反拍三角形布局安排机位。

越轴方法四:利用“中性镜头”越轴。 越轴方法五:利用“插入镜头”越轴。

越轴方法六:当场景中存在“双轴线”时,以其中一个轴线为主,以实现画面内空间的统一。

越轴方法七:硬越轴,也称为轴线反打。 注意: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看到,其实轴线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时刻存在,因为我们人眼和感觉器官的自主功能,在出现违反轴线规则时,有广阔的现实空间作为参照物,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调整,适应轴线的变化;但是,经过摄影机的镜头所摄取的画面,由于视角和表现区域的限制,缺少了参照物,这时如果违反了轴线的规则,随意调度摄影机越过轴线,必然给观众造成物体运动方向混乱的视觉感受。

第八讲 导演工作与制片工作要点

1、导演组与制片组的组成

2、导演在影视广告制作流程中的具体工作:前期、中期、后期 3、制片主任的主要工作 4、导演与其他剧组成员的合作

第九讲 剪辑(一)

引言:库里肖夫效应”(库里肖夫,苏联蒙太奇学派的代表人物。)——一项著名的镜头组合实验,其先拍下一位莫斯科小剧院男喜剧演员的无表情(不表演)的面部镜头,再分别拍下汤盆、漂亮女人、棺材三个镜头,然后,将面部镜头分别同这三个镜头组接在一起,给学生们观摩。他们惊奇的发现:脸+汤盆=食欲;脸+女人=好色;脸+棺材=对死亡的恐惧。

15欢迎下载

精品文档

以此试验,其总结出:

a、镜头本身无意义,是中性的。

b、表演在蒙太奇中只须做出动作,不必表达涵义。 c、一部影视作品是建立在蒙太奇之上的。 以现在的影视理论来看,剪辑的作用在于—— a、以镜头连接叙事。

b、以镜头的组合表现思想意念的涵义。(“库里肖夫效应”) c、用镜头切割空间,整合、扩大空间,重组空间。 d、用镜头打碎时间链条,延伸或缩短时间,重塑时间。 e、创造影视作品特有的节奏。 1、剪辑概说 1)剪辑工作的性质

A、视听语言、视听构思的最终完成。

注: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存在三个相继的阶段——编剧、导演、剪辑。 B、再创作的过程。

注:世界两大电影体系——前苏联、欧洲电影体系中,导演全面掌控整个剪辑过程,剪辑师实际上是导演的“手”,协助导演最终实现艺术构思。(导演中心制)

美国好莱坞电影体系中,除了少数知名的“腕级”导演外,其他绝大多数电影导演都不被允许参与到剪辑创作中来,而剪辑师进行独立的再创作。这就造成了好莱坞电影的多版本存在。(制片人中心制)

另外,在当今影视广告的制作过程中,导演往往参与到剪辑过程中来,力图在剪辑台上实现新的感觉和新的视听表达。

C、强调作品剪辑的逻辑连贯。

对逻辑连贯的正确理解——在影视作品中,实际有时人物动作是不连贯的,运动速度也不连贯,细节也不连贯,但逻辑要连贯,也就是“感觉连贯”。大感觉对即可。细枝末节不要死抠,没有人会特别的注意。

导演最好的剪辑状态:在对已拍摄素材、剧本大致内容成竹在胸的基础上,基本不再去看剧本和预先设计,仅仅去尊重与追随自己对影像与声音的综合感

16欢迎下载

《影视摄像与编辑》标准教案(给学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18ak81ki455t2h95x553fre38hic9011bm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