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版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声音
知识点归纳: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
2、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震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3、耳的结构:
外耳:耳郭和外耳道。耳郭具有收集声音并将声音导入外耳道的作用,把手放到耳后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更大。
中耳:鼓膜和听小骨。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生震动。 内耳:耳蜗等。
4、轻轻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强。 5、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6、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综合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实验材料:橡皮筋、钢尺。 实验步骤:
(1)拉伸橡皮筋,按压橡皮筋用力揉搓橡皮筋,轻轻弹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是否发声,以及发声时的现象。
(2)轻轻拨动钢尺,使钢尺发出声音并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拨动橡皮筋可以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发出声音时可以观察到橡皮筋和钢尺在震动。 实验结论:物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
实验二: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 实验步骤:
(1)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听闹钟的声音。
(2)请同学在桌子的一端轻轻抓挠,比较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和不贴在桌子上时听到的声音。
(3)将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在将音叉浸入水中,听听音叉的声音。
实验现象:
(1)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后,听不见闹钟的声音。 (2)把耳朵贴在桌面上比不贴在桌面上听声音更清晰。
(3)将击打后的音叉触及水面,观察到水面有波纹;将音叉浸入水中,可以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实验结论: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的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实验三:模拟鼓膜的震动
实验材料:音叉、口杯、气球皮或薄橡胶、橡皮筋、细沙或碎纸屑等。 实验步骤:
(1)把气球皮或薄橡胶放在杯口上面绷紧,用橡皮筋固定(气球皮相当于鼓膜),并在“鼓膜”上面放少量的细沙或碎纸屑。
(2)用音叉等发声物体,在“鼓膜”的上方制造强弱不同和远近不同的声音。认真观察“鼓膜”震动的情况。 我的记录表: 相同条件 声音制造点到“鼓膜”的距离相等 制造的声音强弱相等 实验结论: “鼓膜”在声音的作用下产生震动。声音的远近和强弱条件不同,引起“鼓膜”的震动也不同。发生强,“鼓膜”震动的幅度大;发生弱,“鼓膜”震动的幅度小;距离近,“鼓膜”震动的幅度大;距离远,“鼓膜”震动的幅度小。
实验四:探索钢尺的音量变化 实验材料:钢尺 实验步骤:
(1)将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约2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一端,用另一只手轻轻拨动钢尺的另一端,观察钢尺的上下浮震动幅度并描述它发出声音。 (2)用力拨动钢尺,观察钢齿的振动幅度,并描述它发出的声音。
实验结论: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实验五: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实验材料:尺子、若干本硬皮书。 实验猜想。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因高越 (填“高”或“低”),振动越 (填“快”或“慢”) 实验步骤:
(1)将尺子的一端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15厘米、20厘米,用力压住余下部分。 (2)按照尺子震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用力拨动尺子,反复3~4次,仔细倾听尺子发出声音的高低,并观察尺子震动的快慢,然后记录下来。 注意事项:尽量压紧尺子,不要让它与桌面碰撞发生。 我的记录表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厘米) 5 10 15 20 我听到的 音高 高 较高 较低 低 我看到的 振动的快慢 快 较快 较慢 慢 由高到低 音高的变化顺序 不同条件 “鼓膜”上方制造的声音较强 “鼓膜”上方制造的声音较弱 制造的声音距离“鼓膜”较近 制造的声音距离“鼓膜”较远。 “鼓膜”的震动情况 震动明显 震动不明显。 震动明显 震动不明显。 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第二单元 呼吸与消化
知识点归纳:
1、人的呼吸器官有鼻腔、气管、支气管、肺、膈肌等。
2、人的呼吸实际上是进行着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
3、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呼吸的次数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比平时多。
4、根据食物的来源分为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根据食物的食用方法分为生食和熟食。 5、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6、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合理搭配,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营养的均衡。为了让我们的身体保持长期营养均衡,我们应该不偏食、不挑食。 7、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牙齿、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牙齿有咬碎食物的作用;舌有传送和搅拌的作用;唾液有消化、润滑食物的作用。
8、牙齿按形状分类,可分为门齿、犬齿、臼齿。门齿有切割食物的作用;犬齿有撕碎食物的作用;臼齿有咀嚼食物的作用。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9、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食物被食道输送到胃里,在胃里进一步磨碎和分解,在小肠里被吸收。
综合实验探究:
实验一:模拟人体呼吸
实验材料:气球和气球皮、吸管、瓶子。 实验步骤:
(1)组装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模拟人体的呼吸。
(2)拉下装置下方的气球皮,观察装置内的气球变化。 (3)顶起装置下方的气球皮,观察装置内的气球变化。
实验结论:吸气时胸腔扩张,腹部收缩;呼气时胸腔收缩,腹部放松。
实验二:辨别脂肪
实验材料:食用油、花生、肥肉、棉签、白纸、水等。 实验步骤:
(1)用棉签蘸一点食用油涂在白纸上;在白纸上挤压,润滑花生、肥肉;用棉签蘸一点水,涂在白纸上。
(2)观察、比较以上几种食物在纸上留下的痕迹。 我的记录表 三种食物的油渍 纸呈半透明;摸上去黏糊糊的;有油腥味;时间长了也不容易蒸发变干。 白纸上水的痕迹 白纸发皱变软;时间长了,上面的水分容易蒸发变干。 实验结论:食用油、肥肉、花生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脂肪。
实验三:辨别淀粉
实验材料:淀粉、土豆、馒头、面包、碘酒等。 实验步骤:
(1)在淀粉糊中滴入一滴碘酒,会看到淀粉变成蓝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