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发电国内外发展状况
水力发电,研究将水能转换为电能的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等技术经济问题的科学技术。水力发电利用的水能主要是蕴藏于水体中的位能。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位于高处具有势能的水流至低处,将其中所含势能转换成水轮机之动能,再借水轮机为原动力,推动发电机产生电能。利用水力(具有水头)推动水力机械(水轮机)转动,将水能转变为机械能,如果在水轮机上接上另一种机械(发电机)随着水轮机转动便可发出电来,这时机械能又转变为电能。水力发电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水的位能转变成机械能,再转变成电能的过程。
水力发电在19世纪70年代在法国开始应用,建成第一座水电站,80年代,美国建成由一台水车带动两台直流发电机组成,装机容量25kW的美洲第一座水电站,随即欧洲第一座水电站于意大利建成,装机65KW。19世纪90年代起,水力发电在北美、欧洲许多国家受到重视,利用山区湍急河流、跌水、瀑布等优良地形位置修建了一批数十至数千千瓦的水电站。1895年在美国与加拿大边境的尼亚加拉瀑布处建造了一座大型水轮机驱动的3750kW水电站。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长距离输电技术的发展,使边远地区的水力资源逐步得到开发利用,并向城市及用电中心供电。30年代起水电建设的速度和规模有了更快和更大的发展,由于筑坝、机械、 电气等科学技术的进步,已能在十分复杂的自然条件下修各种类型和不同规模的水力发电工程。
中国是世界上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可开发量约为3.78亿kW。中国大陆第一座水电站,始建于1910年,1912年发电,装机480kW,后又分期改建、扩建,最终达6000kW。近一个世纪,特别是建国以来,经过几代水电建设者的艰苦努力,中国的水电建设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以来,水电建设更是迅猛发展,工程规模不断扩大。50年代至60年代初,主要修复丰满大坝和电站,续建龙溪河、古田等小型工程,着手开发一些中小型水电。在50年代后期条件逐步成熟后,对一些河流进行了梯级开发。截至1987年底,全国水电装机容量共3019万kW(不含500kW以下小水电站),小水电站总装机1110万kW(含500kW以下小水电站)。2010年8月,云南省的华能小湾水电站四号机组,装机70万千瓦,正式投产发电,成为中国水电装机突破2亿千瓦标志性机组,我国水力发电总装机容量由此跃居世界第一。
我国虽然水资源丰富,在世界各国中居第一位,但目前我国水能利用率却较低,水力发电前景广阔,在未来,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水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新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发展水力发电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2012年我国全国水力发电量高速增长,2013年取得了显著成就,创历史新高,
2014年水电发展可谓跌宕起伏,波澜不惊,我国新建水电大量投产,遭遇经济增长减速,由此可见,我国水力发电发展任重而道远。
而在我国电力需求的强力拉动下,我国水力发电制造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其经济规模及技术水平都有显著提高,我国水力发电机械制造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