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上山(-250m~-310m),分别布置在采区中央105勘探线附近,都布置在岩层中。采区溜煤上山尚未布置,该工作面运输主要是经226二轨道下山绞车提升至-250m水平。
2、工作面下引巷、上引巷、开切眼、联络巷、溜煤眼、峒室及其它巷道的断面(净宽、净高及净面积)、支护方式、长度。
(1)工作面下引巷:断面、支护方式、长度、用途。
2263下引巷采用沿煤层底板掘进的梯形断面,巷道采用“工”字钢3#梯棚支护,上净宽1.8米,下净宽2.5米,巷道中线处净高2米,净断面积4.3㎡,设计总长度为251m,用于运煤行人及通风,其外端与2263斗口上山相连,工作面的煤由括板输送机运至2263斗口,然后装车。
(2)工作面上引巷: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
2263上引巷采用沿煤层底板掘进的梯形断面,巷道采用“工”字钢4#梯棚支护,上净宽1.6米,下净宽2.3米,巷道中线处净高1.8米,净断面积3.9㎡,设计总长度287m。用于运料、行人及回风。
(3)工作面开切眼:
切眼沿煤层底板掘进的矩形断面,采用单体、π梁支护。净宽1.6m,净高1.8m,平均长度121m,用于采煤、设备及连接两巷,形成通风、生产系统。
四、工作面位置及巷道布置图
工作面位置及巷道布置平面图见图3所示。
图3:工作面位置及巷道布置平面图
第二节支护设计
一、单体支柱工作面的支护设计
(一)合理支护强度的计算 采用经验公式计算:
Pt=9.81×h×r×k=294.3(KN/m2)
式中:Pt-------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KN/㎡);h-------采高2m;r-------顶板岩石容重(t/m3),一般取2.5;k----工作面支柱应该支护的上覆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一般为4~8,该处取6。
(二)支柱实际支撑能力计算
Rt=kg×kz×kb×kh×ka×R=229.2(KN)
式中:k------支柱阻力影响系数,可以从支柱阻力影响系数表中查得(一般工作系数kg0.99、增阻系数kz0.95;不均衡系数kb取0.9;采高系数kh:取0.95;倾角系数ka:取0.95;R------支柱额定工作阻力;300KN。
(三)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密度计算:
n=Pt/Rt=294.3/229.2=1.28(根/m2)
(四)确定工作面实际支柱排、柱距:根据循环进度,确定工作面单体支柱排距为a=0.8m,则所需柱距为:b=1÷(n×a)=0.98m,根据工作面顶板条件确定设计柱距为b′=0.7m。
(五)验算支护设计 1、工作面实际支护密度计算 n′=1÷(a×b)=1.79(根/m2)
式中:a------排距,0.8m;b′------设计柱距,0.7m。 实际支护密度>合理支护密度即可。 (六)计算支柱数量
根据每组梁5个支柱计算121m的工作面需要864根支柱;根据上、下引巷20m超前支护,两巷需要支柱120根;根据支柱使用数量按不低于10%计算备用支柱98根,该工作面合计需要支柱1082根。
二、乳化液供液系统 1、泵站及管路选型。
根据相邻2262工作面实际应用和对照采煤工作面质量标准,确定2263工作面压力最小值为15MPa。选用BR80型液压泵站,一台液压泵站满足工作面需要,但是为保证工作面正常运转,再备用一台液压泵站以供使用。
2、泵站设置位置。
泵站位置:泵站设置在距地面井口30m处。
3、泵站使用规定及管理要求:泵站压力调整要求、乳化液配制方式、浓度、乳化液检查方式等。
泵站压力(Mpa) 乳化液泵站 13~15 2~3% 1~3% 乳化液配比浓度(%) 难燃液(%) 4、液压泵站管理及要求
(1)泵站设备的维修管理由司泵司机负责,维修管理措施质量要求及管理制度由机电队负责制定实施。
(2)泵站司机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交接班制度,必须配带乳化液浓度计且认真填写乳化液浓度检查记录。
(3)泵压超过15MPa,乳化液浓度达2%-3%时,有配比和检测手段,配液用水为中性水泡油型,且泵站周围不得有积水、积物。油箱必须有过滤网,正常情况下油箱必须盖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