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共价键 分子间作用力
学习目标:1.知道共价键及其形成,知道共价化合物。(重点)2.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点和成键方式。3.学习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以及共价分子;会用结构式表示共价键以及共价分子。了解用球棍模型、比例模型表示分子结构。(难点)4.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不同的作用,认识分子间作用力。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一、共价键与共价化合物 1.共价键
(1)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2)形成过程:两种非金属元素相互化合时,原子间共用最外层上的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以达到稳定的电子层结构,共用电子对同时受到两个原子核的吸引。如氯化氢的形成过程如下:
2.共价化合物
分子中直接相邻的原子间均以共价键相结合所形成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如HCl、H2O、CH4、CO2等。
微点拨:共价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一定不含离子键。 3.结构式
用原子间的一条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来表示共价分子的式子。 4.常见共价分子的表示方法
1
球棍 模型 比例 模型 5.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
二、分子间作用力 1.分子间作用力 (1)概念
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 (2)特点
①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
②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熔沸点和溶解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2.氢键
(1)像H2O、NH3、HF这样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强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叫氢键。
(2)氢键不是化学键,通常把氢键看作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氢键比化学键弱,比分子间作用力强。
(3)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会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对物质的溶解度有影响,如NH3极易溶于水,主要是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易形成氢键。
[基础自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HCl分子中有一对共用电子对。( )
2
(2)共价键只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 ) (3)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 (4)CO2的电子式为
。( )
【答案】 (1)√ (2)× (3)× (4)× 2.下列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 ) A.NaCl、HCl、H2O、NaOH B.Cl2、Na2S、HCl、SO2 C.HBr、CO2、H2O、CS2 D.Na2O2、H2O2、H2O、O3 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导学号:13572025】
A.熔化干冰和熔化NaCl晶体所克服的作用力相同 B.氢键比分子间作用力强,所以它属于化学键 C.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氢键所致 D.冰的密度比水小,这是由于冰中存在氢键所致
D [A项,熔化干冰所克服的作用力是范德华力,熔化NaCl晶体所克服的作用力是离子键,二者不相同,A错;B项,氢键比范德华力强,但它们都属于分子间作用力,B错;C项,H2O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H—O键能大所致,与分子间氢键无关,C错;D项,冰的密度比水小,这是由于冰中存在氢键所致,D正确。]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背景材料] 共价键与共价化合物
[思考交流]
(1)常见什么样的元素原子之间能形成共价键?所有的非金属单质中都含有共价键吗? 【提示】 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能形成共价键,部分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也能形成共价键。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中存在共价键,但是稀有气体等单质分子内
3
无化学键。
(2)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达到了稳定的电子层结构,怎样理解稳定结构?
【提示】 在共价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都达到了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一般最外层达到8电子(当K层为最外层时达到2个电子)稳定结构。
(3)能否根据化合物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否导电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提示】 不能。如NaCl和HCl溶于水得到的溶液都能导电。
1.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比较
离子键 阴、阳离子间通过概念 静电作用所形成的化学键 成键 微粒 成键 元素 成键 实质 形成 过程 存在 范围 实例 阴、阳离子 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铵盐除外) 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NaCl的形成过程如下: 活泼金属氧化物、强碱、大多数盐 CaCl2、Na2O2、NaOH 共用电子对对两原子核产生的电性作用 HCl的形成过程如下: 大多数为非金属元素 原子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 多数非金属单质、共价化合物及部分离子化合物 Cl2、CCl4、NaHCO3 2.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 构成微粒 微粒间 的作用 熔沸点 导电性
离子化合物 阴、阳离子 离子键 较高 熔融态或水溶液导电 共价化合物 分子或原子 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 一般较低,少部分很高(如SiO2) 熔融态不导电,溶于水有的导电(如硫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