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键、碳碳双键、羧基 、、
、
【解析】 【详解】
(1)根据系统命名法可知,H2C(COOH)2含有三个碳的二元羧酸,其化学名称为1,3-丙二酸;
(2)反应①是的转化,根据Ⅰ、Ⅱ结构简式可知,
Ⅰ中酚羟基上的氢被甲基取代生成Ⅱ,故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3)
反
应
②
是
的转化,根据Ⅳ、Ⅴ结构简式可知,Ⅳ中酯的结构水解(取代)转化为羧基,所需试剂条件分别为NaOH溶液/H+(或稀硫酸)并加热;
(4)根据利喘贝(V)的结构简式C18H17O5N;
可知,其分子式为
(5)Ⅲ为(6)
,官能团的名称是醚键、碳碳双键、羧基;
香兰醛的结构简式为
,与香兰醛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酯类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且核磁共振氢谱
为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2:2:3),则只能在苯环上有两个对位的取代基且含有一个甲
答案第8页,总11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基的结构,符合条件的有、、
、
(7)已知:
;
,结合上述流程中的信息,以甲苯和甲醇为
起始原料制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甲苯在浓硫酸催化下与浓硝酸发生硝化
反应生成,在酸性高锰酸钾作用下被氧化生成,
与甲醇在浓硫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还原得到,合成路线如下:
。
12.2ClO2+2CN=2CO2+N2+2Cl 稀释二氧化氯,防止因二氧化氯的浓度过高而发生爆炸 防止倒吸(或作安全瓶) 2NaClO3+H2O2+H2SO4=2ClO2↑+Na2SO4+O2↑+2H2O 加大氮气的通入量 淀粉溶液 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0.04 【解析】 【分析】
答案第9页,总11页
-
-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1)依据电子转移数守恒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2)①结合ClO2的特点,从安全隐患角度分析考虑; ②根据仪器的连接特点作答;
③NaClO3与H2O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用于制备ClO2; ④装置C中导管液面上升时,说明ClO2在水中过饱和,析出晶体;
(3)碘单质与淀粉溶液变蓝;再根据标准溶液滴定待测液的基本实验操作分析作答;最后依据电子转移数守恒及各物质之间的关系式列式计算。 【详解】
(1)ClO2可将废水中的CN氧化成CO2和N2,本身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到稳定的-1价,其离子方程式为:2ClO2+2CN=2CO2+N2+2Cl, 故答案为:2ClO2+2CN=2CO2+N2+2Cl;
(2)①氮气可稀释二氧化氯,防止因二氧化氯的浓度过高而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可稀释二氧化氯,防止因二氧化氯的浓度过高而发生爆炸; ②ClO2易溶于水,则装置B作为安全瓶,可防倒吸,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或作安全瓶);
③装置A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aClO3作氧化剂,H2O2做还原剂,反应有氧气生成,结合原子守恒规律可知,产物中还有水,其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H2O2+H2SO4=2ClO2↑+Na2SO4+O2↑+2H2O,
故答案为:2NaClO3+H2O2+H2SO4=2ClO2↑+Na2SO4+O2↑+2H2O;
④装置C中导管液面上升时,说明ClO2浓度过大,为防止爆炸,需加大氮气的通入量, 故答案为:加大氮气的通入量;
(3)KI可在酸性条件下被ClO2氧化为I2,因I2与淀粉溶液会变蓝,所以可用淀粉溶液作为反应的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液滴定锥形瓶中的I2溶液,当滴定最后一滴标准Na2S2O3时,锥形瓶内的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说明已达到终点,依据电子转移数守恒规律列出关系式2ClO2 5I2 10S2O32-,则n(ClO2) = n(S2O32-) = ×0.1000mol·L
1
-
-
-
-
-
-
×20.00×10-3 L = 4×10-4 mol,因此锥形瓶内ClO2的浓度为c(ClO2) =
= 0.04 mol/L,
故答案为:淀粉溶液;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0.04。 【点睛】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是高考必考点,利用关系式法可以化繁为简。所谓关系式法,就是根据
答案第10页,总11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得失电子守恒关系建立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桥梁,列出关系式进而计算,这样可以很快理清思路,提高做题准确率与做题效率。如最后一问,利用碘单质中间量,直接找出ClO2与S2O32-之间的等量关系,是解此小题的突破口。
答案第11页,总11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