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1 16:32:0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育星教育网 http://www.ht88.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15.示例:重诺言,守信用,是做人的美德。学习中,答应帮组同学讲解难题,无论自己的时间多么紧张,一定要说到做到,守信用,才能赢得同学的信任。(评分标准:做人启示1分,联系生活实际1分。)

【参考译文】范式字巨卿,少年时在太学游学,与汝南的张劭成为好友。张劭字元伯。二人一起告假回乡里。范式对元伯说:“我之后二年应当回太学读书,将拜访你的父母。”于是共同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将要到,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母亲说:“离别了二年,千里之外定下的约定,你凭什么相信他的诚意呢?”元伯说:“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这样,应该为你酿酒。”到了那个日子,巨卿果然到了,登上大厅拜访喝酒,十分尽兴地告别。

【湖北省随州市】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0分)

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①,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②,熏渍③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⑤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⑥鱼之肆⑦,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⑧,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选自《颜氏家训·慕贤》)

【注释】①播越:离散。②款狎:指相互问关系亲密。③渍:染。④操履:操守德行。艺能:本领,技能。⑤较:通“皎”,明显。⑥鲍鱼:咸鱼,气味腥臭。肆:店铺。⑧之徒:那样的人。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

(l)较明易习者也?( ) ?君子必慎交游焉。( )

?无友不如己者。( )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墨子悲于染丝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

B.如人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爱莲说》)

..

C.潜移默化,自然似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

D.是以与善人居 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 1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17.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论述了外部环境对人精神性情的影响,指出交友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B.本文以“入芝兰之室自香,入鲍鱼之肆自臭”这一生活现象来证明人的神情容易被同化的道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自然贴切。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说明了潜移默化的道理,多与名贤交游,方能受到有益熏陶,颜氏家训对现在青少年的成长仍有指导意义。

D.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以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来象征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品行,这与本文观点一致。

9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ht88.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答案】14.?习:学习?慎:慎重(或谨慎”?以……为友(或交朋友)(每小题1分,3分)

15.C(2分)

16.只要比我优秀,便足以(值得)让我看重他。(2分) 17.D(3分)

【参考译文】我生在动乱的年代,在兵荒马乱中长大,一生流离漂泊,所见所闻很多。遇到有名望的贤人,没有不心醉神迷向往倾慕的。人在年轻的时候,精神性情还没有定型,和所结交的情投意合的朋友朝夕相伴,就会受到熏陶濡染,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即使没有存心去学,但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就和朋友相似了,何况操守德行和本领技能是明显容易学到的东西呢?因此与好人相处.如同进人养育着芝兰的房屋,时间久了,自然也会变得满身芳香;与坏人相处,如同进人满是鲍鱼的店铺,时间久了,自然会染上臭味。墨子看见人们染线就叹惜,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君子与人交往一定要慎重啊!孔子说:“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颜、阂那样的人,世上怎么能得到呢?只贾比我强.也就足以让我看重他了。

【湖北省武汉市】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梁尝有疑狱,群臣半以为当罪,半以为无罪,虽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以布衣富侔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曰:“梁有疑狱,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罪,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当狱。虽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与。”梁国大悦。

由此观之,墙薄则亟坏,缯薄则亟裂,器薄则亟毁,酒薄则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富民施政教者,宜厚之而可耳。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 ①陶之朱公:即范蠡(lí),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之后,隐居陶山,改名朱公。 ②侔(móu):等同。③ 缯(zēng):丝织品的总称。

8.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尝有疑狱 狱:案件 B.臣,鄙民也 鄙:浅陋 ..C.不知当狱 当:应当 D.殆未有也 殆:恐怕 ..9.对下面加点字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之家有二白璧 ②侧而视之 ..③其径相如也 ④然其价一者千金 ..

A.① ②用法相同,③ ④用法不同 B.① ②用法相同,③ ④用法相同 C.① ②用法不同,③ ④用法不同 D.① ②用法不同,③ ④用法相同 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梁王认为陶朱公能依靠做布衣生意而富可敌国,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B.陶朱公回答梁王询问时,拿一薄一厚两块玉 璧作比,暗示梁王治狱要宽厚。 C.梁王听从陶朱公的建议,推行仁政,厚上国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 D.作者姐梁王与陶朱公讨论“疑狱”一事意在说明“物薄易坏”的道理。

10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ht88.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虽寡人亦疑,吾子决是,奈何?

【答案】9.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C项中加点的“当”的意思应为“断定”。 10.D

【解析】本题考查对多义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①为助词“的”,②为代词,代“白璧”,③为代词“它们的”,④为代词“它们的”。

10.B

【解析】本题对文章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的考查。解答此题,要找到每个选项对应的句子,依据文章内容进行解答。A项的“布衣”是指陶朱公凭借布衣(百姓)的身份,并不是说做布衣生意。C项,陶朱公并没有直接给梁王建议,只是以白璧为喻,委婉地告诉梁王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以厚德治国。文章并没有提到梁王推行仁政,厚赏国人。D项,两人讨论“狱讼”一事,意在说明“有国畜民施政者,宜厚之而可耳”。

11.即使是我也迟疑难决,先生您来判断一下这个案件,应该怎么办?(4分。“虽”、“决”、“是”各一分,句意通顺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解答时候应逐字对应翻译,尤其注意关键字(如:虽、决、是)的准确含义。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参考译文】梁国曾经有难以断定的案件,大臣们有些认为应当判有罪,有些人认为是无罪。即使是梁王也很疑惑。梁王道:“陶朱公(即范蠡),凭借平民的身份而做到举国首富,这必定是因为他有超乎常人的智慧。”于是就召来范蠡问他说:“梁国有难以断定的案子,断案的人一半认为有罪一半认为没有罪,即使是我也很疑惑,先生你来判断一下这个案件,怎么样?”范蠡说:“我是个卑贱的小民,也不懂得如何断案,既然大王让我断,那么,(我举个例子),我家有两个白玉璧,它们的颜色、大小、光泽都差不多,但是它们的价钱,一个卖千金,一个卖五百金”。王说:“大小与色泽都差不多,一个卖千金,一个卖五百金,为什么?”范蠡说:“从侧面看一个厚度是另一个的两倍,因此卖千金”。王说:“好。”所以案件难断就从轻发落,奖赏有疑问就赏与,梁王非常高兴。

由此看来,墙薄了就容易坍塌,丝织品薄就容易裂开,器物薄就容易毁坏,酒薄(淡,不醇厚)就容易发酸。那些薄的事物能够保持很长时间的,大概还没有。所以统治人民施行政令教化的诸侯们,应该以厚德对待人民就可以了。

【湖北省仙桃市】二(一)文言文阅读(10分)

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③。”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④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略改)

【注释】①“韩康伯”名伯,东晋大官,玄学思想家。②“襦(rú)”短袄。③“复裈(kū n)”夹裤。裈,裤子。④“下”下身。⑤“国器”治国之才,国家的栋梁之材。

11 / 58

育星教育网 http://www.ht88.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7.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止得襦(同“只”) 两股战战(大腿) ..B.母殷夫人自成之(缝制) 胡不见我于王(看见) ..C.寻作复裈(不久) 便扶向路(原先,从前的) ..D.母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每至晴初霜旦(下霜,降霜) ..8.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母殷夫人自成之 当余之从师也 ..B.母问其故 其如土石何 ..C.乃答曰 乃重修岳阳楼 ..D.火在熨斗中而柄热 潭西南而望 ..9.下列各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2分) ..

A.文中的殷夫人是一位关爱孩子,并且善于洞察孩子心理的母亲。 B.“母甚异之,知为国器”侧面表现出韩康伯从小就身体强健,超过常人。 C.这个故事若作为事实论据则可论证这样的论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D.从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夙惠》可以看出,“夙惠”有“早年聪慧”的意思。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2分)

⑵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2分)

【答案】7.B(2分) 8.C(2分) 9.B(2分)

10.?示例:①从此,(大人)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或:立刻完成)。 ②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或:立即)就能完成(或:写好)。(2分。表达不顺畅扣1分,一个关键词未译对扣1分,扣完2分为止。)

?示例:①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会暖和的,所以不需要(或:不须要)再做夹裤哇。 ②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应当暖和的,所以不须要(或:不需要)了。(2分。表达不顺畅扣1分,一个关键词未译对扣1分,扣完2分为止。)

【参考译文】韩康伯只有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了严冬的时候,只有一件短袄,他的母亲殷夫人亲自为他做短袄,(做时)叫康伯拿来熨斗取暖。母亲对康伯说:“暂时先穿上短袄,过一些日子就给你做夹裤。”康伯说:“这(短袄)已经够了,不需要夹裤了。” 母亲问他不要夹裤的原因,他回答说:“火在熨斗里面,熨斗的柄也就热了,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身也应当是暖和的,所以不需要再做夹裤了。”他母亲听了对韩康伯感到非常惊奇,知道他将来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湖北省宜昌市】阅读一、纵山居闲情(18分)

山静日长 ◆[宋] 罗大经

12 / 58

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1k045qstk01k8300ssp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