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江苏省扬州市红桥高级中学
2020届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9年10月
一、语言知识运用(12分)
1.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羞惭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疲惫 ..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 管束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 白 ..B.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筑室居住 焚炀赫烈之虞 忧虑 ..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抵触 踵常途之促促 走,跟随 ..C. 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相等 上规姚姒 效法 ..吾未晡时,请假设草具 申时,下午五至七时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舍弃 ..D. 攀栖鹘之危巢 高 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 刑法,刑律 ...奔走于形势之途 地位、权势 以男女质钱 抵押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本题中,
A项,“腆”,为厚;句意是,所以那老人故意粗暴傲慢地侮辱他。倨傲鲜腆:傲慢而缺少善意。 B项,“逆”,迎接;句意是,郑襄公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
C项,“晡”,指下午三至五时。句意是,我还没吃晚餐,请代为备办些粗劣的食物。 故选D。
【点睛】文言中的实词的考查,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
- 1 -
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 (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2. 在下列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的很远。 ①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②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③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④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⑤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 ⑥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A. ⑤①②④⑥③ ⑤①②③④⑥ 【答案】C 【解析】
③句放最后,构成假设关系, 排除D项; “应有”与“不应”相对,故②句放前,排除A项;④⑥分别与⑤①照应,④前的“故”,可断定“④⑥”放“⑤①”后,排除B项。
3.下列诗句涉及的传统节日,按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②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③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④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 2 -
B. ②④⑥⑤①③ C. ②⑤①④⑥③ 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