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的态度往往影响他与群体的融合程度;同样,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态度,也影响组织的相容性和凝聚力。
【U】
【V】
【W】
外控者externals——认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受到外部力量(如运气、机遇)控制的个体 外在激励extrinsic motivation——从工作的周围环境中获得的报酬
外部公平external equity——本企业薪酬水平同其他企业的薪酬水平相比较时的竞争力 问题解决型团队problem-solving teams——由来自同一部门的5-12名员工组成的群体,每
周见面几个小时,共同讨论对质量、效率和工组环境的改进
【X】
效度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效度是指所测
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
信度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一般多以内部一致性来加以表示该测验信度的
高低。信度系数愈高即表示该测验的结果愈一致、稳定与可靠。
心理能力intellectual ability——指从事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效果effectiveness——目标的达到
效率efficiency——有效输出与实际投入之比
选择性知觉selective perception——个体兴趣、背景、经历和态度基础上有选择解释他们所
看到的内容
新教理论(the protestant ethic)——新教理论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理论。
“天职”观念即某种由上帝安排的任务是新教的核心内容。他抛弃了原来天主教那种禁欲主义的修行而超越尘世的空洞劝解和训令,而把个人在尘世中完成所赋予他的义务当作一种至高无上的天职。在韦伯看来,新教在客观上为证明世俗活动具有道德意义起了作用,导致核促进了资本主义精神的萌芽和发展。
X理论(经纪人假设)(Rational econemic man)——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
足自己的利益,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X理论theory X——该理论认为员工不喜欢工作、懒惰、逃避责任,必须强迫他们工作 需要needs——是个体对其生存和发展的某些条件感到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 消极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即负强化,是指通过终止或取消不愉快的结果而使某
种行为得到增强或增加
需要率——谁需要的多,就分配的多,不考虑贡献多少,也不是人人平等
效价/目标价值valence——这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他个人需要的价值 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 contract——交往双方彼此间对于对方所抱有的一系列微妙而含蓄
的期望
协同效应synergy——由两种以上的物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单一物质作用的总和
性骚扰sexual harassment——不受欢迎的身体接触,性要求,以及其他有关性意味的言语
或身体活动
学习learning——是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
信息性权力information power——由于对信息的获得与控制而得到的权力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假设每个人内部都存在着5种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各个需要按生理需要到自我实现需要由下往上组成金字塔结构,个体顺次前进。马斯洛理论是有现实根据的,当我们饿着肚子时,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找到食物填饱肚子,而不可能考虑自己的安全及尊严,这也是为什么在按正常情况的极度饥渴条线下人会为了食物而失去理智。只有满足了生理上的基本需要,人才会花精力顾及自己的安全、尊严、社会和自我实现需要。即只有当前一项需求得到基本满足时,人才会有精力去考虑下一层次的需要。
信任概念的5个维度是什么?是否同意其之间的顺序?
信任概念的5个维度: (1)正直、诚实、可信赖
(2)能力,具有技术技能与人际知识
(3)一贯、可靠、行为可以控制,在处理问题时具有较强的判断力 (4)忠实,愿意为别人维护和保护面子
(5)开放,愿意为别人自由地分享观点与信息 同意他们之间的顺序。因为正直程度和能力水平是一个人判断另一个人的信赖程度的两个关键特征,一般人把正直看得很重要,因为如果没有对别人的道德和基本的诚实缺乏把握,信任的其他维度就没有意义了。能力也很重要,因为团队成员为顺利地完成各自的任务,需要与同伴进行相互作用。
【Y】
晕轮效应halo effects——在某种单个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对个体的总体印象 Y理论(“自我实现的人”假设)——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
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Y理论theory Y——该理论认为员工喜欢工作、有创造性愿意承担责任,能够进行自我引导 压缩工作周compressed workweek——任何一种允许员工用少于五天工作制的天数完成其
工作职责的工作时间安排
压缩(缩短)工作时间reduce work time——在特殊条件下从事劳动或有特殊情况时,法律
规定在保证完成生产工作任务的前提下,适当缩短工作时间的一种工时制度。
员工个人公平——在同一组织中从事相同工作的员工的薪酬进行比较时公平性是否成立 羊群效应sheep-flock effect——是指人们经常受到多数人的影响,而跟从大众的思想或行
为,也被称为“从众效应”
依赖dependency——当A拥有B所需的东西时,B对A的关系。
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个体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所产生的印象的过程 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由于受到自变量的影响而受到的反应。
友谊型群体friendship group——因兴趣观点等相同或相近而走到一起的人们组成的群体
什么是印象管理?哪种类型的人最可能进行印象管理?
答:印象管理是个体试图控制他人对自己所产生的印象的过程。
高度自我监控的人最可能进行印象管理。自我监控能力较低的人不管后果是否对自己有利,总是表现出与他人的个性特点一一致的形象;而自我监控能力较强的人善于观察环境,并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形象,以适应环境的需要。
【Z】
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应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各
类工作组织中人的心理和工作行为规律的科学
传记特点bi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是从个人档案中很容易获得的客观的个人特
点,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任职时间等
自尊self-esteem——个体喜欢或不喜欢自己的程度 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一种人格特质,衡量的是个体根据外部的情境因素调整自己
行为的能力
自利偏差/偏好self-serving bias——个体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
力,而把失败归因为外部因素如运气,即观察者可能会选择那些对自己更有利的解释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所能获得的财富。
自我知觉理论self-perception——在事实发生之后能够使已经发生的活动讲得通的一种态度 “自我实现的人”假设(Y理论)——人都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
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的才能充分表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在家办公telecommuting——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实现非本地办公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工作的信心。自我效能水平越高,个体
对自己成功完成任务就越有信心
自我管理型团队self-managed work team——由10-15人组成的群体,他们承担了过去主管
的责任
专家性权力expert power——在专业技能或知识基础上的权力
政治行为political behavior——那些不是由组织正式角色所要求,但又影响或试图影响组织
中利害分配的活动
组织公民行为(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 ,OCB) 这种行为不包括对在员工的正式
工作要求当中,但其无疑会促进组织的有效运作
正式群体formal group——指组织明文规定的群体
什么是知觉?有什么特点?影响知觉的因素?
1、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换言之,就是个体选择/注意、编排、存储和解释从五官(视、听、触、嗅、味觉)获得的信息的过程。 2、知觉的特点: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整体性 (4)知觉的恒常性
3、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者、知觉对象、知觉发生的情境
什么是最优化决策模型?它适用于什么条件?基本步骤是什么?
1、最优化模型:一种决策模型,它描述的是个体应该如何行为以得到最大利益。 2、适用条件
(1)问题清晰。问题是清楚而明确的,它假定决策者对于决策情境拥有完整全面的信息。 (2)所有选项已知。它假设决策者可以确定所有的相关标准,并能列出所有的可行性方案。更进一步,决策者还能认识到各个备选方案的所有可能结果。
(3)偏好明确。它假定决策标准和备选方案的价值可以量化和排序,以反映出它们的重要性。
(4)偏好稳定。它假定具体的决策标准是恒定的,分配给它们的权重也是稳定的,不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5)没有时间和费用的限制。理性决策者可以获得有关标准和备选方案方面的丰富信息,因为它假定在这里没有时间和费用的限制。
(6)最终选择效果最佳。理性的决策者将选择评估分数最高的方案。 3、基本步骤
(1)弄清决策需要 (2)确定决策标准 (3)给标准分配权重 (4)开发备选方案 (5)选择最佳方案
政治行为的定义?为什么政治活动是组织生活中的事实?
政治行为是那些不是由组织正式角色所要求的,但又影响或试图影响组织中利害分配的活动。
政治活动是组织生活中的事实是由于:
(1) 组织中的资源是有限的,这常常使潜在的冲突转变为现实的冲突;
(2) 导致组织中政治行为产生的最重要因素是大多数用以决定有限资源分配的“事实”
是值得商榷的。
(3) 因为决策的环境充满不确定性。
【简答题】
一、组织行为学相关概念
组织行为学研究目的:研究各类工作组织中人的心理和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规律,运用规律,对组织中出现的人的行为进行解释、预测、控制和引导。
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组织行为 简述组织行为学的因变量、自变量
因变量:因变量是受自变量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反映变量。在假设中,它是研究人员着重解释的变量。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中,常见的因变量有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满意度及对组织的承诺。
(1)生产率
关注的是效果和效率,从学习影响个体、群体及整个组织的效果和效率的因素,来提高组织的生产率。
(2)缺勤率
缺勤率指没有来报到上班的现象。大多数缺勤率对组织的影响是消极的,不过一般来讲,在任何组织中,只有当缺勤程度超出正常范围时,才会对组织的效果和效率造成直接影响。
(3)流动率
流动率指员工永久的离开一个组织,这可能是主动行为也可能是非主动行为。 (4)组织公民行为
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由员工自由决定的行为,它不包括在员工的正式工作要求当中,这种行为会促进组织的有效运作和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