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1 9:08:1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广州63中 刘影

[教学目的]

1、理解意境,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想]

1、指导如何把握意境;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 2、用诵读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集体背诵《雨霖铃》。

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铃>>,其景凄凉清丽,其情缠绵哀伤,“杨柳岸晓风残月” 融情于景,说不尽的感伤凄婉。今天我们学习风格与之截然相反的另一首词。

二、整体感知

1、 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2、 背景简介: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四篇有名的文章:前、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及本文赤壁怀古。

3、内容简介:这首词是苏轼在谪居黄州期间写的。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追慕英雄壮志难酬的心情。上片先以长江为背景,写赤壁壮丽的景,并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下片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追忆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作者的感慨。

4、教师范读,感知感情基调——豪放中略带苍凉

5、了解诗歌的大意,由学生提问,教师只解释注释中没有解释的,重点点拨朗诵要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要理解为长江曾经淹死许多英雄人物,这里用了比喻,把大江的浪冲刷掉许多东西比喻作历史淹没了许多英雄人物,译作“长江呵,你滔滔不绝地向东流去!历史就像这长江啊,以汹涌的浪涛把千百年来的英雄人物荡涤得无踪无迹。”点题——怀古,又奠定了豪放的基调。

6、学生齐读,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三、解读鉴赏 (一)鉴赏意境

1、词题为“赤壁怀古”,上阕中写了哪些赤壁景观? 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

大江、故垒、乱石、惊涛;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夸张,比喻,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气势,) 2、指导学生概括出意境的特点。这些意象的组合构成一种怎样的意境?(注意抓关键词语)壮阔美丽(壮丽)。也烘托了作者豪迈的情怀。

3、比较:长江赤壁之景固然有雄伟壮丽的一面,但也有平静优美的一面,为什么不写长江平静之景?

明确写景的作用:壮丽江山加上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平静之景难以激发豪情,与下片内容不协调。

(二)鉴赏人物

1、面对壮丽的赤壁景观,作者依次生发了哪些怀古情思?请读出上片与怀古有关的句子。 读出相关句子: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一时多少豪杰。 2、在“多少豪杰”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个历史人物?

指名朗读诗句:“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周郎”形象有何特点?

风流儒雅(这里的“风流”是指年轻有为,气宇不凡,有才华;“儒雅”指镇定文雅),年少得志。

4、赤壁之战中的英雄很多,如刘备、诸葛亮、孙权等等,作者为什么只写到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用典的自然贴切。

作者没有写刘备,是因为刘备太严肃,年纪也不少了;作者没有写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太完美了,完美得叫人无法望其项背,况且诸葛亮没有英雄美人的故事 。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性结局,与前面的雄伟壮丽的景物不大协调,其伤感与悲凉也会超越后文的“一尊还酹江月”。作者只看好周瑜这一个风流潇洒、指挥若定的儒将形象。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明显,它可以很自然的使读者联想到作者自己,壮志未酬,贬官黄州,两鬓发白,无所建树,不免悲从中来,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

(三)抒情

1、如何理解词的结尾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多情”是古代诗词中的一个常用语,有多种含义,如对恋人的痴情,多愁善感,这里主要是指词人追慕英雄的建功立业的愿望。“白发”固足已使人生悲,这种悲是因为尚未实现青云之志。

多情、华发----追慕英雄,愿望不得实现壮志难酬

2、有人说“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表达了作者消极颓废的处世态度。是这样吗?与前面的壮阔之景和英雄周瑜是否协调?

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清静无为;四大皆空)影响,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人生如梦”是词人在遭受压抑情况下的自慰之词,但他并未想到及时行乐,他的“一尊还酹江月”也不过是要向“江月”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

可不可以这样说呢?词写到“人生如梦”即戛然而止,则流露的是哀伤和感叹,但是加了句“一尊还酹江月”则多少可以看出苏轼旷达的一面:人生如梦般既美丽又短暂,我不能改变这现实的了,别想那么多了,斟杯酒将敬明月,让它代我向周公表达敬意。(古语说“今月曾经照古人”)或者这样理解:我是不能像周瑜那样年少得志的了,可是我知道人生像梦一般短暂,我何必为自己的不得志而耿耿于怀抑郁寡欢呢?斟杯酒,邀月共饮吧。

邀月共饮其实就是寄情山水,排解苦闷。苏轼对“月”情有独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竭,用之不尽,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寄情山水,借月消愁是苏轼摆脱现实困扰,获得心灵安慰的重要途径。

四、布置作业

1、背诵本词。2、从题材艺术手法等方面比较《雨霖铃》《念奴娇 赤壁怀古》。 板书设计:

感情基调:豪放中略带苍凉

大江 故垒 意境 雄浑壮阔 乱石 惊涛

周瑜——风流儒雅,年少得志

作者——追慕古代英雄,感慨壮志难酬

主旨:表达对英雄的追慕和壮志难酬的感慨。词中并未露出哀婉之情,而是一种壮怀激烈的感慨。 技巧——借景抒情、虚实相济、对比映衬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总结《念奴娇 赤壁怀古》的艺术技巧

统观全词,可以说豪放中略见苍凉,而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二者并不矛盾。在思想感情方面,既追慕英雄又感慨壮志难酬,这是悲壮苍凉的无奈。这种情感千百年来之所以能够震撼每一个读者的心灵,除了这种情感本身的普遍性之外,还与这种情感在本词中得以充分表达有关:

一是借景抒情:借赤壁壮阔之景抒豪放中略带苍凉的情怀。使感情的抒发有所依托,水到渠成,自然妥帖。

二是虚实相济: 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实景是赤壁的壮丽风景,是作者亲眼所见,虚景则是火烧曹营,是作者的想象,是谓虚实相济。两者互相作用,画面形象生动,实景更多的是引起作者的赞叹,虚景更多的是引发感慨,使感情更丰富更深刻。

三是对比映衬: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既是对比又是映衬,形成强烈反差,情感得以自然而然地流露。小乔衬托周瑜,美人衬英雄,使英雄更显得英姿勃发,风流潇洒。

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 三、比较《雨霖铃》《念奴娇 赤壁怀古》

1.明确:苏东坡的词和柳永的词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他们的词的风格明显不同,分属两派。下面就拿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柳永的《雨霖铃》作一比较,看看他们词的不同风格。

2.学生根据下列提示讨论并填表,技巧一项需口头举例说明,最好能说明其作用或好处。

3.学生发老师明确:《念》和《雨》这两首词可以分别看成两人的代表作,《念》豪壮雄浑,《雨》婉约缠绵,各有特色,在文学史上具有永不磨灭的光辉。 题材 《雨霖铃》 恋人离别:冷落凄清的景,忧伤的人,难舍难分的离别之事。 主题 表达双方深深的爱恋以及离别的忧伤。(注意联系背景) 技巧 1.情景交融,例如“寒蝉凄切”几句写景,渲染冷落凄淸的气氛,烘形象又感人。2.虚实相济,上阙实写离别当时的情景,下阙想象别后境况,好处:丰富内容,感情更深刻动人。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写景怀古:壮丽的古迹、一个年少得志的英雄和一个壮志难酬的老者,事情是缅怀英雄感慨自身。 表达对英雄的追慕和壮志难酬的感慨。词中并未露出哀婉之情,而是一种壮怀激烈的感慨:人生易老,宜早建功业。 1.情景交融。借赤壁壮阔之景抒豪放中略带苍凉的情怀。使感情的抒发有所依托,水到渠成,自然妥帖。2.虚实相济。实景丰富更深刻。下阙是对上阙怀古情怀的补充和深化,使主旨更深刻。3.对比烘托和用典。周瑜的“雄姿英发”和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形成强烈反差,情感得以自然而然地流露。小乔衬托周瑜,美人衬英雄,使英雄更显得英姿勃发,风流潇洒。4.拟人比喻。“乱石”句,形象生动地表现赤壁景色之壮丽宏伟。 风格

婉约缠绵 豪迈奔放(或豪壮雄浑) 托人内心难舍难分的愁绪,作用:更多的是引起作者的赞叹,虚景更多的是引发感慨,使感情更附录:

【译词】

长江呵,你滔滔不绝地向东流去! 历史就像这长江啊,

把千百年来的英雄人物荡涤得无踪无迹。 就在那破旧营垒的西面, 人们传说着历史上的辉煌战役, 呵,那就是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兵的赤壁! 看,陡峭的石壁刺穿了晴朗的天空, 听,震耳欲聋的涛声在把江岸拍击—— 卷起的浪花象千万个雪岭冰峰堆聚在一起。 呵,祖国的大好河山真比图画还要美丽! 短暂而又短暂的一瞬之间,

这舞台上曾有多少豪杰演出壮丽的史剧。 回想周瑜风度翩翩,正年少时期, 喜轿刚刚把小乔接到家里; 一派英姿,雄才大略,无与伦比, 羽扇从容摇动,头巾微微翘起。

他正运筹帷幄,谈笑风生,转眼间—— 敌舰被烧成灰烬,化作青烟散去??

赤壁呵,重游这英雄的舞台怎不令我神往入迷! 请不要笑我多愁善感把烦忧寻觅, 为此,繁霜才过早地染白我的发际。 人生就象梦一般虚幻而短暂啊, 我要向江中的明月洒一杯酒, 对英雄略表内心的敬意!

搜索更多关于: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的文档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1td06b4a94zk8m0i2e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