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分析故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6 2:21:4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分析《故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小说《故乡》,篇幅不长,却极为鲜明生动地刻画了闰土、杨二嫂与“我”等人物形象。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些形象的呢?这些形象的刻划又具有怎样深刻文 学意义呢?本人试图通过对比方法进行分析:

具体来说,杨二嫂是一个性格鲜明的形象,她是一个农村市镇上的小商贩。在“我”的孩童时期,年轻时杨二嫂她终日坐在店里,擦着白粉,以姿色招徕生意,“买卖非常好”,人称“豆腐西施”。

20年后她不但变成了“凸颧骨,薄嘴唇”的“细脚伶仃的圆规”,而且变得更加势利贪小了。为了从“我”的搬家中捞点东西,不惜无中生有,曲意奉迎,说什么“我”“放了道台”,“有三房姨大大”,“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为了一个狗气杀,竟凭空栽赃诬陷,这些都是病态社会的反映。

在小说中,杨二嫂是作为陪衬人物出现的,杨二嫂的尖刻自私衬托了闺土的憨厚朴实。通过杨二嫂更深刻广泛地暴露了旧社会的腐败残酷,连借色相招徕生意的“豆腐西施”也挤压成了泼妇式的“细脚伶仃的的圆规”了。

杨二嫂则是一个尖酸刻薄、自私贪小的不幸乡镇小市民的代表,“我”是一位对故乡、对人民充满爱,对农民命运、出路深为忧虑的进步知识分子。这三个人物在那动荡的社会里都有着共同的不幸,这就是整日为生活的劳碌奔波。所不同的是他们的精神追求:闰土、杨二嫂追求的仅是物质生活的满足或眼前的利益;“我”这位知识分子所追求的则是理想的人生、理想的生活;既不赞赏“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赞赏“别人的辛苦恣雎而生活”,而赞赏一种“为我们所

未经生活过的”生活。应该说,在精神方面,闰土、杨二嫂是麻木的。

另一方面闰土、杨二嫂与“我”的生活经历又是不同的,这是形成他们各自思想性格的基础。闰土和杨二嫂都生活在农村或乡镇,地势的偏僻、闭塞、愚昧、落后以及长期以来的封建意识和帝国主义文化的侵蚀和毒害,使他们成了灵魂扭曲的一代。二十年前,闰土是个健康活泼、天真烂漫的农家少年,是一位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然而时隔二十余年,却成了木偶人,外貌上、精神上都发生了深刻巨变,再不是富有朝气和生命活力的少年,而是一副形容枯干、饱经忧患的模样:小毡帽变成了破毡帽,“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不仅如此,精神上也就得衰老、迟钝、麻木、迷信;同样,杨二嫂也经历了由外形到精神上的巨大变化:原来是“豆腐西施”,也比较招人喜爱,但二十年后,不仅变成了“圆规式”的丑陋人物,而且沾染了不少坏习气。对别人常是一番恭维,继而公然索取,索取不成便讽刺挖苦,最后顺手牵羊而至于栽赃陷害。在这一点上,她与闰土的沉默寡言、勤劳善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令人憎恶。但她仍是与闰土一样的不幸人物,她同样是那是个日益衰败的畸形社会的产物,同是反动阶级的精神毒害和生活压迫的结果。这两个人物都程度不一地反映

了旧中国农村日趋衰落、凋零和农民备受剥削和压迫的历史真实,反映出时代的推移和那个动荡社会的面貌,从而揭示了“改造旧社会”的严峻性和紧迫性。

鲁迅笔下的杨二嫂和闺土这两个人物形象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身体被摧残、心理被扭曲的人物,都是病态社会中的不幸的人。

总之,作者通过闺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的前后对照,写出了他们的变化。然而,作者并没有单纯地、机械地描写农民,表现他们的苦痛,而是深刻地提出了农民问题的严重性。作者认为,要改变农民的命运,必须改变整个腐朽的社会 制度。这就是《故乡》的意义所在。

搜索更多关于: 分析故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的文档
分析故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1xg14se8q6k2tg1xudp48fsc2a7k200ri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