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煤的导电性与煤化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这种关系?
答:对干燥的煤样(图中实线)来说,煤的导电率随煤化度的提高而增加,当 Cdaf>87%
后煤的导电率急剧增加。其原因是 Cdaf>87%后煤内部芳香层片迅速增大,分子内的π轨道 彼此相连,使自由电子的活动范围扩大,并有可能在一定范围内转移,从而使导电率大幅度 增大。特别到无烟煤阶段,自由电子导电迅猛迅速增大,而电阻率ρ迅速减小。在无烟煤阶 段P的变化范围非常宽广, 例如:Cdaf为93.7%的无烟煤ρ为4.0l×10 7 Ω? cm;而Cdaf 为96.0%
的无烟煤ρ为 6.43(垂直于芳香层面方向)或 3.73(平行于芳香层面方向) Ω?cm。由此可见, 无烟煤的电阻率具有各向异性,平行于芳香层面方向的ρ显著低于垂直方向的ρ。
未干燥粉煤试样的导电率与煤化度的关系。对 Cdaf<84%煤化度较低的煤、特别是褐煤 与长焰煤,由于煤中的水分含量高,孔隙率较大,并且其中存在能部分溶于水的羧基与酚羟 基等酸性含氧官能团,使煤的离子导电性增大,因而低煤化度煤的导电率较高,并在一定范 围内随水分含量的减小而下降。
13.煤的介电常数与煤化度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有这种关系?
答:煤的介电常数与煤化度有规律的关系,开始介电常数随煤化度增加而减少,在 Cdaf 15 为 87%处干煤的ε出现极小值,此时ε与 n 2 的数值基本相等。随后ε急剧增大。在 Cdaf<
87%以前,介电常数的减少是是由于煤结构单元逐渐丧失其极性官能团所致。官能团的分析 表明,当 Cdaf<87%以前,随煤化度增加,极性基团 OH、COOH 等减少了。当 Cdaf>87%时,
尽管极性基团在继续减少, 但介电常数却急剧增加, 这是由于高煤化度煤导电率增大的缘故。
这种变化规律与煤结构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14.煤的磁性质与煤化度有什么关系?它对煤结构的研究有什么意义?
答:比磁化率与煤化度的关系大致为―根折线,折线上有两个明显的转折点(Cdaf79%和 Cdaf91%),在 Cdaf79%~9l%阶段.直线的斜率减小。在 Cdaf 91%以上又急剧增加。 这说明煤的比磁化率在烟煤阶段(大致为 Cdaf79%~Cdaf91%)增加最慢,而在无烟煤阶 段增加最快,在褐煤阶段增加速度居中。利用比磁化率和统计结构解析方法,可以计算煤的 结构参数。
15.为什么说煤具有固态胶体性质?水与苯对煤的润湿角随煤化度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答:煤具有固态胶体性质的原因:镜质组具凝胶化成因,因此煤具有某些胶体性质。 水与苯对煤的润湿角随煤化度的变化是不同的。 Rank增大,(cosθ)水减小――θ水增大,润湿性变小 (cosθ)苯减小――θ苯增大,润湿性变小。
说明,随rank 增大,煤的极性减小,这与煤的极性因随 rank 增大而减小有关。 16.从内表面积和孔隙率解释,为什么说煤是一种多孔材料?
答:煤一般内表面积比外表面积大很多,以致外表面积经常可以忽略。 煤的孔径有微孔φ<1.2nm;过渡孔(中孔)φ1.2~30nm和大孔φ>30nm。
孔径分布随 rank 变化:Cdaf <75%时,大孔占优;Cdaf 75%~82% 时,中、微孔发达; Cdaf >82%时,微孔占优。因此可以说煤是一种多孔材料。 第七章 用化学方法研究煤
1.了解煤中合氧官能团的测定原理,掌握煤中合氧官能团随煤化度的变化。 答:测定方法基本原理:
官能团+试剂――特征反应――产量等量关系――官能团的质量/反应煤量――官能团
的白分含量%。
也可准确测基因:羟基、羧基、羰基、甲氧基、非活性氧。 对于煤化度一定的煤,其含氧官能团相对含量具有关系: OOH>OC=O>OCOOH>OOCH3 随 rank增大(Cdaf增大),Ot 急剧减小,-OCH3首先下降,其次是-COOH,-OH; C=O 减少最慢,在无烟煤中也有。
2.煤中大致有那些含硫官能团与含氮官能团?
答:煤中有机 S 的分布不很清楚,定性知道有噻吩、硫醚、硫基等,定量仅知:噻吩> 硫醚~硫基
煤中含 N 的官能团更不清楚,只能定性知道以吡啶环、喹啉环为主,此外还有胺基、 亚胺基、五圆杂环等。
3.煤的高真空热分解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大分子热分解的好方法,其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分子蒸馏原理:分子蒸馏面与冷凝面间距小于分子平均自由路径,以使分子在冷凝 前不发生热分解与热缩聚。
当蒸馏压强为 133Pa(真空度为 101325Pa―133Pa=101200Pa)时,分子自由路径为 5cm,蒸馏面与冷凝面的设计间距应小于此值。 16 4.煤的高真空热分解得出了什么结果?
答:煤的分子研究表明:煤经分子蒸馏后,失去粘结性。粘结性越好,分子蒸馏物越多。 5.每当煤的溶剂抽提有什么意义?已有的抽提方法分为哪儿种类型?
答:由于煤组成的复杂性,人们难以直接研究煤的分子组成,故溶剂抽提成为早期人们 研究煤组成的主要化学方法。直到现代,其研究仍然具有意义。 抽提的分类可见下表 类别 温度℃ 溶剂 提取率 抽提物 目的
普通抽提 <100 普通有机溶剂 百分之几 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研究粘结性 特定抽提 <200 亲核溶剂 20~40% 类基本结构单元 研究粘结性 热解抽提 >300 多环芳烃 60~90% 煤分解可溶物 液化 超临界抽提 ~400 普通 >30% 煤分解可溶物 液化 加氢抽提 >300 供氢溶剂 ~90% 裂解低分有机物 液化 6.如何理解煤的抽提机理?
答:抽提机理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 (1)抽提:等于溶解+萃取 (2)符合相似相溶原则
(3)溶剂与溶质的溶解度参数 S1 与 S2 应尽可能接近,使混合自由能△F<0,方能有 效抽提。
(4)溶剂的供电子能力越强,抽提率越高。
7.从煤的的溶剂抽提, 得到了那些有关煤结构的信息?有那些证据可以证明这些煤结构信息?
答:通过长期的抽提研究,得到一些关于煤结构的信息,认为: (1) 煤结构具有高分子特征
证据:普通抽提仅能抽出少量低分子化合物,随着抽提条件的钝化,煤分子中交联结构 断裂 ,缔合结构破坏,抽出产物绿急剧提高。 (2) 煤结构具有交联结构聚合物特性
证据:煤在吡啶中会发生溶胀现象(就象橡胶碰到煤一样),煤中大部分有机质溶于吡 啶,其他部分也发生变化。
(3) 煤中存在少量低分子化合物
证据:普通抽提得到的抽提物,分子量约 500,可溶于溶剂,加热可熔化,部分可挥发, 显然它的与煤的主体结构和总体性质明显不同,故称为煤中的低分子化合物,约占煤有机质 的 10%左右。
低分子化合物来源:稳定组中的树脂、树蜡及成煤中形成的低分子聚合物,对煤的性质 影响很大,若抽出焦煤中的低分子化合物,则其粘结性将受到极大的破坏。
8.什么叫超临界抽提,它需要什么条件,有什么优点,烟煤的超临界得到什么产物?
答: 超临界状态是一种系统温度与压力超过临界温度与压力的状态。 若抽提时的温度与 压力超过临界值,则为超临界抽提。
超临界抽提的溶剂要求:临界温度在 300~400℃,价廉易得,性质稳定。综合看来,甲 苯是较理想的溶剂。
抽提与其他煤转化相比,具有较多优点,它同时兼具有蒸馏与液液萃取的作用,抽出溶 质的挥发度,加大了溶质与溶剂间的作用力。可以在较低温度下抽出煤中低挥发物质,且不 发生二次热解。
用甲苯对煤进行抽提,可使抽提率达 1/3,抽提物相对分子量约 500,亦属低分子化物, 易软化为油类化合物。
17 9.为什么要进行煤的加氢研究,可达到什么目的? 答:研究煤结构与性质,煤液化制清洁燃料等。
煤与石油类液烃在元素组成上最显著的差异是 H含量不同。如下表: 甲烷 汽油 原油 甲苯 煤沥青 褐煤 烟煤 无烟煤 H/C原子比 4 1.94 1.76 1.14 0.9 0.86 0.82~0.68 0.31
显然,要使煤液化,必经加氢、且转化产物分子量越小,加氢的程度越深。 研究煤结构与性质,煤液化制清洁燃料等。 10.煤的加氢可能发生那些主要化学反应?
答:反应复杂,有平行反应,有顺序反应,其中基本的化学反应有: (1)热解反应
煤热解生成自由基,基本结构单位之间的桥键断裂。 反应示意: R-CH2-CH2-R'→RCH2?+ R'CH2? 无氢存在时,自由基会重新缩合。 (2)供氧反应
煤加氢一般的供氧溶剂作介质,同时作反应初期的氢源。 常用的供氧溶剂及其供氧反应为: -4H +4H -2H +2H N -4H +4H N
(3)脱杂原子反应
O、S、N等是煤有机质中的杂原子,其中 S、N子类又是煤制污染的主要元素,通过加 氢脱除杂原子,是将煤制成清洁燃料的关键环节,应重视。 加氢杂原子反应的一般规律:
官能团、桥键中杂原子易脱除,环内杂原子难脱除。
O、S 含量较大,多的官能团、桥键形式存在易脱除,N 含量低,多以环内杂原子形式
存在,难脱除。 (4)加氢裂解反应
煤加氢的主反应,包括芳环、脂环的氧化、开环等 如: +H 2
CH 2 CH 2 CH 2 CH 3 + H 2 18 + H 2
+CH 3 CH 2 CH 2 CH 3
(5)缩聚反应
加氢中,若氢量不定,温度太高,时间过长等,会发生逆反应,即缩聚结果是脱氢炭化, 生成半焦乃至焦炭。
综上所述,煤加氢液化反应使煤的氢含量增加,氧、硫含量降低,生成相对分子质量较 低的液化产品和少量气态产物。
煤加氢时发生的各种反应,因原料煤的性质、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氢量、溶剂和催化 剂的种类等不同而异。因此,所得产物的产率.组成和性质也不同。如果氢分压很低,氢量 又不足时,在生成含氢量较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同时,还可能发生脱氢反应,并伴随发生缩 聚反应和生成半焦;如果氢分压较高,氢量富裕时,将促进煤裂解和氢化反应的进行,并能 生成较多的低分子化合物。所以加氢时,除了原料煤的性质外,合理地选择反应条件是十分 重要的。
11.煤的深度加氢与轻度加氢各需要那些条件,加氢使煤发生那些变化,可达到什么目的? 答:深度加氢是煤在激烈反应条件下与更多的氢进行反应,使煤中大部分有机质转化为 液体产物和少量气态烃。
(1)加氢条件:激烈、供氧充足,温度 350~450℃,氢压高,催化剂。 (2)变化:官能团、桥键加氢、基本结构单元的核变化小。
(3)目的:脱 A、S,制清洁液体燃料,研究煤的基本结构单元的结构。 轻度加氢
(1)加氢条件:温和,温度、压力均较低,供氢较少。
(2)变化:主要是官能团加氢,煤的物态不变,元素组成与结构变化不大,但理化、 工艺性质变化大。
(3)目的:改善煤的粘结性,部分脱杂原子。研究煤的官能团、侧链结构。 12.煤的氧化分为哪几个阶段,分别得到那些主要反应产物? 答:煤的氧化阶段可以简洁归纳为三个阶段:
(1)表面氧化阶段――产物为表面炭氧络合物,属轻度氧化; (2)再生腐殖酸阶段――产物为再生腐殖酸,属轻度氧化; (3)苯羧酸阶段――产物为水溶酸,属深度氧化。
13.何为腐植酸、再生腐植酸?它可以分为哪几个主要组分?写出其分离流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