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1: 一天放学后,高一学生张欣因送生病的同学,回家时间比平时迟了一个多小时,当张欣推开家门,着急的妈妈过去说了她几句,指责嘱咐回家不要太晚,但张欣暴跳如雷“你不相信我!”叫道,你们总是告诉我该做什么,实则不相信我”,情绪激动,头也不回走出家门。
情境2:初二学生王芳很喜欢好朋友丽丽,在其眼里的丽丽很完美.不许别人说丽丽坏话,可是发现,王芳听说好朋友丽丽把自己告诉她的秘密泄露出去,勿匆找到了丽丽,对她大声呵斥,指责她是骗子, 再也不信住她了。
情境3: 初三数学模拟卷发下来了,岳勇取得上初三以来最好成绩.非常高兴,想欢呼。但她得知本次考试中大多数同学成绩不好,按捺了内心激动,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1)结合材料,分析中学生情绪发展的主要特点(9分) (2)如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9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A。 9.【答案】C。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C。 21.【答案】C。
二、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参考答案】该说法是正确的,原因如下:
(1)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他一方面会依赖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就是相对独立性,并表现有历史继承性、不平衡性等特征。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表现为,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对后期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影响,表现为一种传承性。
所以,该说法是正确的。
23.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参考答案】该说法是正确的,原因如下:
(1)教学是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教学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规范传授给学生,为他们在智力、品德、美感、体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以,该说法是正确的。 24.注意的分配就是注意的分散。
【参考答案】该说法是错误的。原因如下:
(1)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注意的分散,又称分心,是指在注意过程中,由于无关刺激的干扰或者单调刺激的持续作用引起的偏离注意对象的状态。
(2)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前者是根据任务需要,有目的地、主动地转换注意对象,为的是提高活动效率,保证活动的顺利完成。后者是由于外部刺激或主体内部因素的干扰作用引起的,是消极被动的,违背了活动任务的要求,偏离了正确的注意对象,降低了活动效率。
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
25.学生知识越多,说明学生能力越强。
【参考答案】该说法是错误的。原因如下:
(1)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随着人的知识、技能的积累,人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但是,知识的增长是比较快速的,而能力的提升是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比如有的“高分低能”的现象就是一个例子。所以说,知识越多,并不能说明能力一定越强。
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1)强调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实用性;
(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 (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27、简述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参考答案】
(1)班主任的品德素质
第一,对待班主任工作的品德:具有敬业精神 第二。对待学生的品德:关爱、尊重和信任学生 第三,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品德:团结协作 第四,对待自己的品德:为人师表 (2)班主任的知识素质
第一,通识知识:从学科角度说,班主任的通识知识大致包括自然知识、人文知识和社会知识;从学生发展的这方面角度说,班主任的通识知识大致包括道德、智慧、身体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对于班主任来说,这些知识既是通识
知识,同时也是班主任引导学生在这些方面得到健康发展的专业知识。
第二,教育知识:一般来说,班主任的教育知识大致包括教育学基础知识、德育与班级管理知识、普通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等。其中德育与班级管理知识对于班主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班主任的能力素质
包括:具有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以言动心的说服能力,具有形成班集体的组织能力,具有协调家庭、学校和社会关系的能力,具有指导班级活动的能力等。
28、学习动机的定义与功能是什么?
(1)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
(2)学习动机的功能: 第一,激活作用
指的是当学生对于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时,就会引发学习内驱力,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产生焦虑、渴求等心理体验,并最终激起一定的学习行为。
第二,定向作用
学习动机以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为出发点,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在初始状态时就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并推动学生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努力学习。
第三,维持和调节作用
动机具有维持功能,它表现为行为的坚持性。当动机激发个体的某种活动后,这种活动能否坚持下去,同样要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29、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哪几类? 【参考答案】
一是信号学习。这是最低级层次的学习。\无论在普通家畜方面或在人类方面,对于信号学习普遍都是熟悉的。\
二是刺激一一反应学习。加涅认为,这一层次的学习相似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和斯金纳的\操作性学习\。它只涉及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单个联络;而且剌激与反应是统一地联结在一起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