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溢油事件看海洋污染问题
摘要:如今,海洋石油污染越来越成为全球的十大污染之一,从石油污染的历
史事件,可以看出其污染之 严重,石油经过一系列的化学以及物理变化,最终成为破换人类环境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关键词:石油污染、石油变化、石油来源、石油危害、石油治理
历史事件:
1 1967年 3月“托利卡尼翁”号油轮在英吉利海峡触礁失事是一起严重的海洋石油污染事故。该轮触礁后,10天内所载的11.8
万吨原油除一小部分在轰炸沉船时燃烧掉外,其余全部流入海中,近140公里的海岸受到严重污染。受污海域有 25000多只海鸟死亡,50~90%的鲱鱼卵不能孵化,幼鱼也濒于绝迹。为处理这起事故,英、法两国出动了42艘船,1400多人使用10万吨消油剂,两国为此损失 800多万美元。
2 相隔11年,1978年超级油轮“阿莫戈·卡迪兹”号在法国西北部布列塔尼半岛布列斯特海湾触礁, 22万吨原油全部泄入海中,是又一次严重的油污染事件
3 1967年 3月“托利卡尼翁”号油轮在英吉利海峡触礁失事是一起严重的海洋石油污染事故。该轮触礁后,10天内所载的11.8万吨原油除一小部分在轰沉船时燃烧掉外,其余全部流入海中,近140公里的海岸受到严重污染。受污海域有 25000多只海鸟死亡,
4 1967年3月下旬,位于英国康沃海岸到锡利群岛之间的马温特海湾,到处都是一片死亡景象。螃蟹、海胆、鳌虾和各种鱼类陈尸海滩,海面上是一大片酱黑粘稠的原油。原来在这个月的18日,一艘美国的超级油轮“托里·卡尼”号不慎碰触在名叫“七块石”的暗礁上,8个油槽当即损坏6个,石油大量泄漏出来。50~90%的鲱鱼卵不能孵化,幼鱼也濒于绝迹。为处理这起事故,英、法两国出动了42艘船,1400多人使用10万吨消油剂,两国为此损失 800多万美元。
5 1978年3月下旬,美国巨型油轮“阿莫柯·卡迪兹”号在法国布勒塔尼海岸线外触礁断裂为二。两个星期之内,它往海中漏出的原油达22万吨,造成历史上最大的漏油事件,浸污海滩达160千米长,不计其数的鱼类死亡。
6 1989年3月24日,美国9.5万吨级的“埃克林·瓦尔德兹”号油轮在阿拉斯加州的威廉王子湾触礁,船体破裂,2.32万桶的原油泄漏在海上。油膜覆盖了大约1600平方千米的海水。水上的浮油蔓延达4600平方千米。使1万只海獭 ,10万只海鸟受害。
7 1991年1月17日开始的海湾战争破坏了大批油井,使大量的原油流入海中,
形成的原油带长96千米,宽16千米,漂流的原油估计多达1100万桶,这是海上石油污染事件中最严重的一起。海湾地区有700多口油井在燃烧每小时喷出1900吨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质,其烟雾扩散到印度,俄罗斯和非洲部分地区,并造成地中海整个海湾地区以及伊朗部分地区降黑雨。
8 2010年4月20日,美国一座海上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引发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给经济和环境带来空前的灾难。
海洋石油污染的来源及变化过程:
石油入海途径:
(1) 炼油厂含油废水经河流或直接注入海洋;
(2) 油船漏油、排放和发生事故,使油品直接入海;
(3) 海底油田在开采过程中的溢漏及井喷,使石油进入海洋水体;
(4) 大气中的低分子石油烃沉降到海洋水域;海洋底层局部自然溢油等
海洋石油污染过程:扩散、 蒸发、氧化 、溶解乳化海洋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和吸收
石油入海后的变化: 石油入海后发生一系列的复杂变化,包括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化学氧化、微生物氧化、沉降、形成沥球、以及沿着食物链转移等过程,这些过程在 时空上虽有先后和大小的差异,但大都是交互进行的。
海洋的自我净化能力:
海洋环境存在着许多因素能对进入海洋环境中的污染物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作用使其浓度降低乃至消失达到自然净化的过程,称为海洋的自净能力。 海洋环境的自净能力对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为保护海洋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检测和防治海洋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海洋环境自净能力按发生的机理可以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虽然海洋有自我净化的功能,但如果超出其自我净化能力,那么就无法自动消除了。比如油轮泄漏,如果漏的油比较少,海洋中的某些微生物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将其分解;如果漏得比较多,造成大面积污染,微生物来不及分解,就必须人为清理了,否则那片海域会变成名副其实的死海。因此,采用别的方法来遏制海洋污染是必不可少的
海洋石油的危害
①对环境的污染 海面的油膜阻碍大气与海水的物质交换,影响海面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传递和反射;两极地区海域冰面上的油膜,能增加对太阳能的吸收而加速冰层的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并影响全球气候;海面及海水中的石油烃能溶解部分卤化烃等污染物,降低界面间的物质迁移转化率;破坏海滨风景区和海滨浴场。
②对生物的危害 油膜使透入海水的太阳辐射减弱,从而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污染海兽的皮毛和海鸟的羽毛,溶解其中的油脂,使它们丧失保温、游泳或飞行的能力;干扰生物的摄食、繁殖、生长、行为和生物的趋化性等能力;使受污染海域个别生物种的丰度和分布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高浓度石油会降低微型藻类的固氮能力,阻碍其生长甚至导致其死亡;沉降于潮间带和浅海海底的石油,使一些动物幼虫、海藻孢子失去适宜的固着基质或降低固着能力。
③对水产业的影响 油污会改变某些鱼类的洄游路线;沾污渔网、养殖器材和渔获物;受污染的鱼、贝等海产品难以销售或不能食用。
海洋石油污染的治理
第一步
切断污染源,阻止浮油区继续扩大。 除控制污染源,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外,可通过围油栏、吸收材料、消油剂等进行处理。 第二步
通过一些物理方法清除海面石油污染,比如用抽吸机吸油,用水栅和撇沫器刮油,用吸油毡吸附原油并回收处理等。这一步只能粗放地回收部分油污,减少石油泄漏的损失;但并不能彻底清洁水面。 第三步
喷洒化学消油剂,通过化学反应,促进石油的分解或沉降,形成能消散于水中的微小球状物。但利用化学试剂的弊端在于可能引起二次污染,只能用于清理少量油污。 第四步
加强立法监督,加大执法力度,中国其实还是有不少有关石油污染方面的立法的,如果严格按照法律执行的话,也是会有一定效果的,我国关于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立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实施办》等 第五步
提高环保意识,保护海洋海洋孕育了地球上丰富的生命,为地球生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竟把海洋当作天然的垃圾倾倒场所,致使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入海。海洋的自净能力毕竟有限,如果人类对海洋的污染超过了海洋自净能力的阈值,海洋污染必将对整个地球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因此,必须提高人们的环境素质,改变人们受石油利益的驱使而把海洋作为天然垃圾场的传统理念,充分认识到对海洋环境的破坏不仅是危害某一海区,而是最终影响到整个全球的行为。
治理海洋石油污染始终困扰着人们,各国科学家都在积极研究各种技术,力争早日攻克这一世界难题,但很多方法还只停留在试验阶段。如有的科学家研究利用生物除污,即利用某些微生物及生物制剂“吃掉”或降解浮油。也有的科学家尝试用农作物废料清污,还有的科学家研究用液滴包裹石油的方法。不过这些技术还都未成熟,离大规模投入实际清理泄漏原油还有相当的距离。目前,大规模
清除海洋石油污染,仍以传统方法如围油栏、燃烧、喷洒化学试剂为主。
C41014009
李婷
化学工程与工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