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8 21:02:5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就用歌唱来畅抒心中的情怀吧! (二)整体感知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交流点拨】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 【交流点拨】这首诗写出了3层意思。 第1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2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实景)

第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想象)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

【交流点拨】(1)“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2)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将北征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原解除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三)深层探究

1.如何理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 【交流点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以及观察的对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交流点拨】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联想日月星辰这些自然界伟大的景象,全离不开大海的怀抱。想象奇特,胸怀开阔,渗透着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展现了诗人力挽狂澜、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气盖世的英雄形象。

3.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借助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

【交流点拨】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四)熟读成诵

四、板书设计

水:澹澹

观 山岛:竦峙(壮丽气势) 实景——借景抒情 沧 树木:丛生

海 百草:丰茂(向荣姿态) 日月:运行—出其中 虚景 (奇特想象) 博大 星汉:灿烂—出其里 (宏伟意境) 胸襟

26 / 174

五、拓展延伸

请你搜集几句有关“胸襟”“抱负”“志趣”的诗句。 【交流】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第二课时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新课导入

(师生一起朗诵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歌,如《静夜诗》《望庐山瀑布》《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通过这些诗歌,我们了解到李白是一个热情奔放、想象丰富、重情重义的人。今天,我们将走进他的另一首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又具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2.诗歌大意

这首诗中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杨花、子规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3.背景链接

王昌龄早年家贫,不惑之年才中进士,开始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任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后来因事贬至岭南,一生遭遇坎坷。王昌龄天宝年间被贬到龙标尉,与其交情深厚的李白当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慰藉远方的友人。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诗歌朗读

1.自由朗读诗歌,并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交流点拨】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亮的月亮,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二)整体感知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描写了“杨花”和“子规”。写“落尽的杨花”,点明了时令是“暮春”。“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又因为“杨花”是漂泊无定的,表现了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2.该诗中哪一句点明了主旨?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27 / 174

3.“每一首诗中必定会有的那个人,就是诗人自己。”在这首诗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李白?请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写诗人此时的形象。

【交流点拨】李白正独自站在窗前,抬头仰望着遥远天边那一轮明月,心中牵挂着远方的友人,这个月明之夜啊,又将彻夜难眠!

4.这首诗很能打动人心,得益于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请任意选择一个角度,联系诗歌内容略作分析。

【交流点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把明月人格化,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还含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

(三)熟读成诵 理解背诵全诗。

四、板书设计

景:杨花落尽 子规啼鸣——哀切、凄惨 情景 情:寄情明月 随君相伴——同情、关切 交融

五、拓展延伸

请查找资料写出李白借月抒怀的诗歌。

【交流】①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 ②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秋浦歌(十三)》)

③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

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

第三课时次北固山下

一、新课导入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各词的意思。 次:停留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风正:风顺。 悬:挂。

残夜:夜将尽未尽。 2.作者简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其诗流传不多。

3.背景链接

《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据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28 / 174

(一)诗歌朗读 1.自由朗读

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交流点拨】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交流点拨】在青山之外旅行,在绿水之中行舟。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显得更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思念故乡的家书要传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二)整体感知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交流点拨】首联:点题。“青山”指北固山。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

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途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全诗陈陈相因,浑然一体。

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

【交流点拨】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三)深层探究

1.探究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交流点拨】“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认为该如何理解呢? 【交流点拨】作者从炼字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道理: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四)熟读成诵

四、板书设计

次北固山下

首联:旅途奔波之意

29 / 174

颔联:恢弘阔大之景 借景抒情 颈联: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尾联:思乡之情

五、拓展延伸

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歌。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歌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思乡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结”,一个套在炎黄子孙身上的“结”。在你所积累的诗歌中,哪些诗句抒写了乡愁?

【交流】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②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③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 ④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⑤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⑥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⑦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第四课时天净沙·秋思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也许是丰收的,也许是浪漫的,也许是多愁善感的。那么,在一个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去体会体会。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文体知识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散曲的题目。 2.作者简介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被称为“元杂剧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3.背景链接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一生都几乎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因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诗歌朗读

1.自由朗读诗歌,并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节奏、重音。

【交流点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2.根据诗句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图画,体会思乡之情。

【交流点拨】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二)整体感知

1.本曲前三句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交流点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前三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树、乌鸦,呈现出一

30 / 174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共2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27gb4t9xd03ypi6bk157e16g2f4sy00orx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