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43: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人教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姓名: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共47分) 1.看拼音,写词语。(10分)

duǒ cánɡ nuó yí róu cuo zhēnɡ rónɡ chóu chànɡ ( ) ( ) ( ) ( ) ( ) jīnɡ huánɡ yī wēi xiāo shì niàn dɑo huànɡ dònɡ ( ) ( ) ( ) ( ) (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旋转(zhuàn) 泪潸潸(sān) B.痕迹(hèn) 挨时间(āi) ....C.翻箱倒柜(dǎo) 缥缈(piāo) D.耽搁(dān) 蚁穴(xiè) ....3.按查字典要求填空。(4分)

“遽”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除部首还有 画。“遽”的意思有:①匆忙,急;②惊慌;③立即,赶快。“急遽”的“遽”应选第 种解释;“惶遽”的“遽”应选第 种解释。

4.把词与相对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3分)

一目十行 变化快 涔涔 泪流不止的样子 健步如飞 看书快 匆匆 急急忙忙的样子 瞬息万变 走得快 潸潸 汗流不止的样子 5.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 A.在一个地方来回走 B.比喻犹疑不决 C.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1)我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犹豫不决。( ) ..(2)这个人一直在学校门口徘徊,不知道要干什么。( ) ..(3)这个工厂的年生产量一直在三百万件左右徘徊。( ) ..6.选择题。(6分)

(1)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B.柿子树上挂着许多成熟的大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

- 1 -

C.绿色的小脑袋轻轻摇摆,东张西望,好像在观察新领地。 D.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2)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动作描写) B.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语言描写)

C.我张皇地拿出国语书,急急温习今天教过的课文。(神态描写) D.我感觉到阳光如同母亲的大手抚摸,比暖水袋温馨许多。(心理描写) (3)同样都是描写夜晚的景色,下列表达了作者喜悦情感的是( )。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2)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 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的时候, 。(续写句子) (3)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觉再去。(改为直述句)

8.根据所学内容填空。(9分)

《匆匆》这篇散文运用了 、 、 、 等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时间 ,抒发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那个星期天》中以“ ”为线索描写了 的故事,表达了“我” 的心情。两篇章课文都表达了作者的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9.口语交际。(4分)

放学前班主任通知你,这周末要到你家去家访。想想你最近一段时间在学校的表现,你会有怎样的心情呢?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周围的景物,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用几句话写一写,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二、阅读与理解。(共23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 )去了 有( )的时候 ( )枯了 有( )的时候 - 2 -

( )谢了 有( )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涔涔而泪潸潸了。

1.按原文填空,并在第一自然段的 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4分) 2.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无法挽留的无奈和惋惜

B.作者提出这个问题,并对此作出解答,因此,这个句子是疑问句

C.作者在文中深入思考日子一去不复返的原因,因此在文章开头提出了这个问题 D.作者借这样的问句,看似发问,实则已有答案,问句更能唤起读者对时间的思考 3.对画“ ”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时间多的是,像汪洋大海

B.在时间的大海里,属于“我”的时间太少了,表现了作者的哀伤 C.过去的日子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4.“我不禁涔涔而泪潸潸了”是因为 。(2分) (二)课外阅读(13分)

母亲的“土月饼”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单位发了两盒月饼,包装精美,八个月饼,八种口味,有肉松的、豆沙的、火腿的、莲蓉的……尝了一下,觉得味道很一般。这不禁让我怀念起小时候母亲做的“土月饼”。

②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是很盼望中秋节的到来的。因为中秋节的到来意味着我们能吃上母亲做的“土月饼”。

③那时候的月饼包装很简单,月饼用油纸包裹着,剥开油纸,就能看到黄澄澄、油亮亮的月饼了,上面还沾满香喷喷的芝麻。掰开月饼,冬瓜条、花生仁、核桃仁等做的馅就露出来了,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甜甜的、香香的,酥酥的。吃的时候,一只手小心地在下巴下托着,连掉下来的渣一点点舔掉。但是,那个时候家里穷,能吃这样的一个月饼是很奢侈的。

④母亲为了省钱,每逢中秋节,她都自己做月饼给我们解馋。中秋前夕,母亲从集市买来糯米,经过淘洗,再把白花花的糯米铺在一个大筛子里,然后不停地搅动、翻转,以便尽快去除水分,直到水汽完全蒸发掉,这才拿到磨坊去磨成面粉。面粉带回家,母

- 3 -

亲先把面粉倒进在锅里,用小火炒好,然后按一定比例掺进点油和水,再慢慢揉搓成长条,像做馒头一样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面饼,再裹进豆沙、碎花生、核桃仁、桂花干、白糖、薄荷等馅料,然后轻轻把包着馅料面饼的边缘紧紧捏在一起,月饼的雏形就出来了。

⑤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打模了。月饼模子是木质的,一个模子上有五个圆形的图案,图案大都是一些花朵或者“福禄寿”字样,边上还有一圈齿状花边。我们把双手洗净,小心地往月饼模子里放面团,边放边轻轻挤压,等到月饼从模子里出来的时候,那份满足和幸福溢满了我们的笑脸,清脆的笑声也在屋子里久久飘荡。

⑥最后一道工序是蒸烤。母亲在土灶上放好蒸笼,我们坐在灶下,不时地添加柴火。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曲曲欢快的舞蹈,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渐渐地,丝丝缕缕的香气开始在厨房里萦绕,钻进我的五脏六腑,把我的馋虫全都勾出来了,我咽着口水,恨不得马上将月饼吃到嘴里。

⑦好不容易等到月饼出锅了,看着冒着热气的月饼,我急不可耐,趁母亲不注意就抓一个,一口咬下去,满嘴的桂花香,和着豆沙的甜润,再加上薄荷的清凉,真是无比美味!

⑧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了,而且品种繁多、口味各异,可吃在嘴里,总感觉没有母亲做的“土月饼”那么有味。想起母亲的“土月饼”,我的眼睛忍不住又湿润了……

1.用简洁的文字补全文中母亲做月饼的工序。(2分)

买糯米→( )→做面饼→( )→捏紧→( )→( ) 2.短文中的一些语句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请用心读下面的句子,分别从作者的用词、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表达效果。(6分)

(1)渐渐地,丝丝缕缕的香气开始在厨房里萦绕,钻进我的五脏六腑,把我的馋虫

全都勾出来了,我咽着口水,恨不得马上将月饼吃到嘴里。(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表达效果)

(2)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曲曲欢快的舞蹈,映红了我们开心的

笑脸。(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析表达效果)

3.文章写的是母亲的“土月饼”,而第①③段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单位发的月饼”与

- 4 -

“那时候的月饼”这是为什么?(2分)

4.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志开头有什么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3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30分)

题目:我不再 了

要求:1.先想一个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任性、嫉妒、拖延、莽撞、自卑、孤独、马虎、懒惰等);

2.回顾事情的经过,回忆当时的心情,然后理清思路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把自己的情感变化写清楚。

- 5 -

人教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28ju2ehxn83hrt8bf1m52amw9lhr30088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