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中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试卷
一. 名词解释
1. 清洁
2..清洗
3.高效消毒剂
4.灭菌
5.高度危险性物品
二.填空题
1. 根据医疗器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戒分为三类,即( ) ( ) ( )。
2. 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 )( )( )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 )( ) ( )( )( )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方法。
3. 医疗机构使用的治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 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 );b)接触完 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 )。
4. 医务人员应掌握( )与( )的基本知识和职业防护技能。 5. 重复使用的药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 ),再进行( )。 6. 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先( );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 类等应采用( );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 )方法如环 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物体表面消毒,宜考虑表 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 )或( );多孔材料表 面宜采用( )。
7. 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 ),再( );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
等污染时,先去除( ),再( )与( )。
8. 根据不同的消毒与灭菌方法,采取适宜的( )。在污染治疗器械.器具 和物品的回收.清洗等过程中应预防发生( )。
9. 肌肉.皮下及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是( ),以( )为中心,有( )向( )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 )次, 消毒皮肤面积应( )。
10. 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无明污染时,采用( ).当受到患者血液. 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 )。感染高风 险的部门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 ),( )进行消毒,遇有明显污 染随时( ).( )与( ),地面消毒采用( ) 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时间( )。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 )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擦拭用毛巾清洗干净,在( )有效氯消 毒剂( )中侵泡( ),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拖布清洗干净, 在( )有效氯消毒剂中侵泡( )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11. 紫外线消毒灯在电压为( ).环境相对湿度为( ).温度为( )时,辐 射的( )紫外线强度( )应不低于( )。应定期检测紫外 线的( ),当辐射强度降低到( )以下时,应及时( )。灯关吊装 高度距离地面( ).安装紫外线灯的数量为平均( ),照射( )。 紫外线消毒灯的使用寿命,即由新灯的强度降低到( )的时间( ),或 降低到原来新等强度的百分之七十( )的时间,应不低于( )。保持灯管 表面清洁,( )用( )酒精布巾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等时,应 随时擦拭。消毒时间应保持( )。关闭门窗,当温度低于( )或高于( ) 相对湿度大于( )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且( )均匀受到照射。
12. 戊二醛适用于( )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侵泡消毒与灭菌。将洗净.干燥 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放入( )溶液中( ),并应去除器械表面的 ( ),容器( ),温度( ),消毒作用到产品使用说明的规定时间, 灭菌作用( )。( )取出后用( )反复冲洗干净,再用( ) 等擦干后使用。
三.简答题
什么是标准预防?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
1 清洁: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2 清洗: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和终末漂洗。
3 高效消毒剂: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支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剂。
4 灭菌: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5 高度危险物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填空题 1 高度危险物品 中度危险物品 低度危险物品
2 热力灭菌 辐射灭菌 环氧乙烷 过氧化氢 甲醛 戊二醛 过氧乙酸 3 灭菌 消毒 4 消毒 灭菌 5 清洁 消毒或灭菌
6 压力蒸汽灭菌 干热灭菌 低温灭菌 消毒剂擦拭 或 紫外线近距离照射 侵泡后喷雾消毒法 7 清洁 消毒 污染物 清洁 消毒 8 职业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暴漏
9 涂擦 注射或穿刺部位 内 外 (2)()
10 湿式清洁 清洁和消毒 清洁干燥 每天 去污 清洁与消毒400克每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