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雅中学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谪居 蛰伏 折价 海蜇 浅尝辄止 B. 缝纫 妊娠 韧带 熟稔 光阴荏苒 C. 祈祷 倒退 捣鼓 悼念 手舞足蹈 D. 骈体 辩解 汴京 针砭 大腹便便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她一直弄不明白:他们怎么可以这么对自己?自己真的如此糟糕吗?自己为小组赢得了荣誉,却换得这样一个结果。苦思冥想了许久,仍然想不出答案的她,只好自我安慰道:....幸好只是组长这个人不可理喻,别的同事对自己的态度似乎还差强人意。所以嘛,只要能不........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能正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那么,自己的未来就还是一片光明的。 ....
A.苦思冥想 B.不可理喻 C. 差强人意 D.妄自菲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
B.为了弄清张小明在校外打架这一件事,班主任张老师建议张小明的父亲到西泉路派出所同张所长认真地谈一次话,全面了解情况,及时教育孩子。
C.昨天,广州亚组委票务中心团队公布了《持票公众观看亚运会开闭幕式须知》,明确规定参加观看开、闭幕式的观众至少提前3个小时以上进场。
D.自高中课改以来,每年都有关于语文课文删改的争论,今年也不例外,有专家提出应删除《背影》一课,理由是文章里的父亲违反交通,横穿轨道。
4.下列句子划线部分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B.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你想干什么?”——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选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
1
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D.“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豁然堂记 明·徐渭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远问村落。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畊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冶樽,歌笑互答,若当时龟龄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疏,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灿然若无一而不撄于吾之见者,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几系焉。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于是义,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湖山环会处 当:在 B.髻峙带澄 峙:耸立
2
C.直辟其东一面 辟:打开 D.却晦而即明 却:拒绝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 即同室之亲 B.则总之称鉴湖 起座一观,还则随失 C.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 当其为私所障时 D.倚几以临即湖山 而通以牖者 7.下列选项中全属于表现豁然堂改建后情况的一项是(3分) ①当湖山环会处 ②规制无法 ③四蒙以辟
④悉取西南牖之 ⑤客座东而西向 ⑥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 ⑦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
A.④⑤⑦ B①③④ C.⑤⑥⑦ 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豁然堂原为绍兴府城隍祠西的一座堂,登临其址,视野开阔,无论巨大的壮伟场面或细微的美好景物,都如汇集在人们的衣襟带上一般。
B.改建后的“豁然堂”完全避免了原来的人景隔绝的缺失,堂内堂外连成一片,人在堂内坐,如在画中游。
C.作者由“豁然堂”改建引出一个颇为深刻的道理:感情的亲疏,往往会影响我们观察事物的深入细致与否。
D.文章论述的道理是复杂而深刻的,但由于文章前半部分的叙述、写景,为后半部分打了一个极为贴切、生动的比方,所以,作者并没有花多少笔墨就把它说清楚了。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3分)
于 是 登 斯 堂 不 问 其 人 即 有 外 感中攻抑 郁 无 聊 之 事 每 一 流 瞩 烦虑 顿 消 而 官 斯 土 者 每 当宴 集 过客 亦 往 往 寓 庖 于 此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3
①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3分) ②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4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蝶恋花 王诜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王诜,北宋著名画家。官左卫将军、附马都尉。曾贬官均州、颖州7年,写此词前刚刚被放还。
(1)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4分) (2)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为何“心情少”?(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按前3题计分)(6分) ① ,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荀子《劝学》)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韩愈《师说》) ④ ,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谈 静 朱光潜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他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