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常见人际交往问题及教育对策
原因 教育对策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教授说:“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对于中学生来讲对人际关系的适应,要比对学习和生活环境的适应困难。本人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就发现,有的同学只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对自己不喜欢的人爱理不理,动不动就“我不爱理他”在交往中显得分幼稚和偏激。确实如此,随着初中生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际交往也日益复杂化。他们与同伴关系;与父母关系;与老师关系在发展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的不和谐甚至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初中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存在不同的类型,其表现形成和形成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教育工作者应针对不同的类型,进行辅助性的,有的放矢的教育对策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一 初中生常见人际问题的案例小A,女孩,初中二年级,成绩在班级中等,在其很小的时候,父母亲离婚,母亲已改嫁他人,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与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生活,另有一上初一的妹妹。初次接触,只是觉得女孩有点闷,不太爱说话,但说起话来,言语较冲,在“礼貌待人”方面做的欠妥后据同学反应,她说话做事风风火火,但经常出现和同学争吵,打架事件。大半学期下来,她几乎与班里每个同学都吵过架,有几个到现在仍不交往。据教师反应,上课态度随便,不够
第 1 页 共 1 页
专心,有几次因违纪和任课教师发生冲突,影响正常教学。家访时发现她在家里不够体恤爷爷奶奶,显得自私懒惰。有几次次把奶奶推搡在地,甚至有因没拿到理想的零花钱数目而离家出走二天。小B与小A是同一班级的女孩,两人平日里走得较近。家中有兄妹三人,母亲有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父亲左腿残疾。家庭贫困。平日里父母干农活比较辛苦,对孩子的管教仅限于物质上的,且没有明显的管束能力,故养成其倔强沉闷的性格,再加之该生有明显的兔唇。虽然在班级中偏高,但经常受同学嘲笑和冷落。但因一次因作业问题与任课教师起冲突,她态度强硬,死活不认错,因而与老师僵持了好几天,此事对其甚有影响,以后变得更加的沉默寡言,成绩直线下滑,班主任与家长都很着急。小C,初中三年级,个头在班级中等,成绩中等。在家中是独生子。母亲在家务农。父亲常年在外打工。新学期报到时,家长介绍说:他很少说话,比较怕人。一段时间接触下来,他的内向真的不一般,只要和人说话,一定脸红,特别是和女同学、老师讲话,情况更糟糕,上课回答问题有时会紧张的语无伦次,这在语文课设上显得特别的明显,但课后作业完成得很不错。在和同学的相处中,从不惹事生非,能够和别人和平共处,但有几次同学包干说,他在班级里是个受气包,经常受欺负。作为一个组长,收发本簿时,他们组经常受不齐,流动红旗他们组也很少拿到 。就和人相处的问题,他几次来找老师谈。小D,女,初二学生,该生在班级中是班长,学习成绩中等偏上。从观察来看,属于外向型性
第 1 页 共 1 页
格,思维活跃,敢说敢做。有很强的办事能力深得班主任欣赏。但一段时间相处下来,发现她的自我性比较强,在负责具体事务时不自觉的或者说习惯性的对同学指手画脚,显得盛气凌人,官僚作风较浓。虽说她成绩还不错,但因其总是自以为是,并且嫉妒心很强,对偶尔成绩超过她的人有冷嘲热讽现象因此同学们都不大喜欢她。再一次学校举行歌咏比赛时,因为曲目问题,和其他同学意见相左,但其一意孤行,同学配合不力,结果很糟。从此,他的工作开展的很被动,他也想交知心朋友, 但同学敬而远之。她几度情绪波动较大,甚至过激,这已经影响到了她的学习。二
初中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成因分析人际交往问题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也是最困扰他们的的问题。所谓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本人理解为中学生在与同学、老师、家长交往过程中,由于感情不合、观念差异、行为不当、沟通受阻等原因引发的人际关系紧张、冲突或退缩,当事人多伴有持续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并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上,中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由单一的原因导致的,而是由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等因素,甚至包括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文化氛围、道德风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主要原因。1 学生个体身心的影响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阶段,这时期他们正处于生理发育高峰期,并且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充满着矛盾性,例如,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只基金案的矛盾,心理
第 1 页 共 1 页
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以及成就感与挫折感交替,这些都会造成他们的困惑。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而拥有自己独立自主的决定权。而在事实上和实际生活中,他们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与保护。他们认为成人不理解他们,对成人产生不满和不信任,对父母的依赖性减少,而反抗情绪却增加了,假如父母正处于更年期,即所谓的青春期和更年期撞车,这时他们的代沟出现的裂痕会更大。这一特殊阶段的情绪变化特点,有人用“急风暴雨”来形容,即有时会相当激烈粗暴甚至失控,人们以为平常的是是非非,却在他们那里发生了高强度的反应,再加上这一阶段中常伴有自卑、自傲、封闭、嫉妒、逆反的心理反应,在与家长、老师、同伴的相处中,会产生各种不适甚至摩擦。上文中的小A与父母关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很大方面的原因正是于此。2 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教育目标,教育方式及教育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如今,在素质教育的大旗下,学校的教育目标,方式和氛围有了更大的进步,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但任何事物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况且随着生源的减少,学校间竞争的加剧,大多学校还是把升学率放在了首位,而对其他方面的重视程度就显得敷衍有余而实干不足。作为学校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教师,作为学校工作的具体体现者---班主任,必然就会把大把大把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实绩的追求中去,用具体分数作为对升学
第 1 页 共 1 页
率追求的具体表现,而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人际关系交往的品性’方式的教育,显得力不从心或者直接忽略,从而使正处于人际交往迷惘期特需指导的的孩子得不到相应的教育,结果就只有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或从同伴,从影视中寻求参照物,再加上小环境的影响,如果一个性格倔犟的学生碰到一个性格倔犟的老师,两者发生冲突,最终受到伤害的总是学生、上文中的小B即是此类孩子、3 家庭社会熏陶的影响现代的孩子是幸运的,物质生活高度发达,衣食无忧;现代的孩子是不幸的、因为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在过剩亲情包围之中,没有真正学会分享、共赢与舍得,再加上社会上的不正之风’金钱关系的影响,他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显得自傲’自私’和冷漠。在这其中,家长唯恐其单纯善良的孩子受人欺侮,便施以棍棒理论的强势教育。另外社会上对于学生的教育问题,对中考状元、高考状元、神童、天才等宣传过度,这些风气是大部分家长把学习成绩放在了第一位,成了第一要务。成绩好则一好百好,成绩差则一差百差,对其他方面,比如自私啦任性啦,听之任之,不闻不问,这些都加剧了初中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出现问题的机率,另外,随着留守儿童的增多,单亲家庭的增多,无形中使学生的人际交往的心理天平发生倾斜现象。
三
初中生人际交往问题的教育对策1 家庭、学校要高度重视初中生人际交往问题 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的特征是自尊、自强、自立、自律,能够明辨是非。“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价值
第 1 页 共 1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