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声音
1、声音有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活动的声音两类,同时声音有(强弱)、(高低) 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
3、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物质(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4、耳的结构:
外耳:耳郭和外耳道。(耳郭)具有(收集声音)并将声音导入(外耳道)的作用,把手放到耳后可以收集更多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更大)。 中耳:(鼓膜)和(听小骨)。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轻微的声音,它都会产
生振动。
内耳:(耳蜗)等。
耳朵分为三部分: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耳廓:收集声音
耳道:传递声音到中耳
中耳: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
内耳: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
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5、(轻轻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弱),(用力拨动)钢尺发出的声音(强)。 6、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7、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8、
传播途径:
闹铃声 —— 玻璃罩里的空气—— 玻璃罩 —— 玻璃罩外的空气 —— 耳朵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当里面的空气逐渐变少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慢慢变弱(轻);当没有空气后,虽然能看到闹铃在动,但我们听不到声音。
9、模拟鼓膜的振动试验结论:
“鼓膜”在声音的作用下产生(振动)。声音的远近和强弱条件不同,引起 “鼓膜”的振动也不同。发声(强),“鼓膜”振动的幅度(大);发声(弱),“鼓膜”振动的幅度(小)。距离(近),“鼓膜”振动的幅度(大);距离(远) “鼓膜”振动的幅度(小)。 10、探索钢尺的音量变化
实验结论: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11、尺子的音高变化
实验结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