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上学期摸底测试
生 物 试 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本卷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衰老细胞中溶酶体的活动相对活跃 B.细胞癌变受环境影响,不受基因控制 C.高等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2.用打孔器打出6块滤纸小圆片编号C1-C6,浸在一块点样瓷板6个凹穴(C1-C6, 凹穴中滴加等量相应的溶液)中一段时间,用镊子将小圆片放在同一淀粉琼脂培养 基上的不同位置,37℃孵育30min,倒入碘液1min后洗去碘液,观察培养基上相应位置是否产生透明圈(一圈不产生蓝黑色的范围),结果如下表所示,对该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编号 所加溶液 实验现象 C1 绿豆淀粉酶提取液 透明圈直径较小 C2 稀盐酸 无透明圈 C3 稀碳酸钠溶液 无透明圈 C4 绿豆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盐酸 透明圈直径很小 C5 绿豆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碳酸钠溶液 透明圈直径最大 C6 蒸馏水 无透明圈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绿豆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B.C 4、C5为实验组,C1和C 2、C 3、C 6均为对照组 C.该实验说明绿豆淀粉酶在碱性环境中活性较高
D.若在C 4凹穴中再滴加2滴稀碳酸钠溶液后重复该实验,实验结果与C5相同 3.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由ATP水解提供能量 B.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C.种子从休眠状态进入萌发状态,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下降 D.人体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蛋白质、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A.氨基酸、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B.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1
C.氨基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D.氨基酸、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5.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和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分别是 A.蛋白质、脂肪 B.糖类、脂肪 C.脂肪、糖类 D.糖类、蛋白质 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 A.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B.将产生的抗体分泌到细胞外 C.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D.使细胞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加快 7.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是2:1:2的时期是 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间期和末期 8.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分子进入所有真核细胞的方式均相同 B.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不再进行离子的跨膜运输 C.甘油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和载体的数量 D.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呈正相关
9.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4条多肽链,共由574个氨基酸构成,则血红蛋白分子中含有的肽
键和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A.574、574、574 B.570、570、570 C.574、4、4 D.570、4、4
10.连续分裂的细胞,相邻的两周期可表示为下图。对此不正确的叙述是 A.a+b=一个细胞周期 B.b+c=一个细胞周期 C.d段主要完成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D.a段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11.能够促使唾液淀粉酶水解的酶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 C.脂肪酶 D.麦芽糖酶 12.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主要寄生在各种植物的花内,寄主范围广泛,同时
极易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西花蓟马在不同寄主上的种群动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西花蓟 马的种群密度 B.西花蓟马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 呈现J型增长 C.西花蓟马种群数量变化与寄主 生长周期特点有关 D.杀虫剂难以改变西花蓟马抗药 性基因的频率种
13.物质跨膜运输的三种方式如下图
甲、乙、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氧及K+离子等以甲方式进入细胞
2
B.甲和乙两种方式都属于被动运输 C.物质以丙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可释放能量 D.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以丙方式进行跨膜运输 14.下列与水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二阶段,既有水的生成,又有水的分解 B.细胞中产生水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C.种子收获后,晒干过程中散失的水分是结合水 D.如果白天用含18O的水浇花草,周围空气中的H2O、O2和CO2中都可能检测出18O 15.下列关于细胞内合成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叶绿体中形成ATP需要光能 B.在一定条件下ADP与ATP可以相互转化 C.在线粒体中形成ATP的各个阶段,都需要氧气 D.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16.对于“H2O→O2”和“O2→H2O”这两个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前者可表示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B.前者产生的O2中氧全部来自H2O中的氧 C.后者可表示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 D.后者O2中氧全部形成了H2O中的氧 17.图中不能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是 A.光合速率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 B.细胞质壁分离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C.发生渗透失水的细胞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D.氧气浓度与乳酸菌无氧呼吸强度的关系 18.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至2.0,
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
19.下列属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共同表现是 A.新陈代谢速度减慢 B.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 C.遗传物质和细胞功能发生改变 D.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20.将酵母菌进行离心处理,然后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以下模拟实验。最终能通过细胞呼吸
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是
2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促进细胞凋亡可以治疗癌症 B.脑细胞由于缺氧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3
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全能性的实现与分化无关 D.细胞总体的衰老导致个体的衰老,但细胞衰老不等同于有机体的衰老
22.图甲为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图,图乙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模
式图,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在de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减半 B.图乙有8个DNA分子、8条染色体 C.图乙细胞在图甲的对应位置是ef段 D.图乙细胞可能在图甲的bc段发生了突变
23.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且II-2与II-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根据以下系图谱,正确的推断是 A.II-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B.II-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C.III-1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 D. III-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 子代患病的概率为3/16
24.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
递质等物质 B.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C.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pH值仍能维持稳定 D.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的成分稳定时机体就达到稳态
25.人体胰腺中的胰蛋白酶以酶原的形式分泌到小肠中,在肠致活酶的作用下,胰蛋白酶原
被激活为胰蛋白酶,同时胰蛋白酶本身又能激活胰蛋白酶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组成胰蛋白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B.胰蛋白酶能作用于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 C.胰蛋白酶原的激活过程属于体液调节 D.胰蛋白酶原合成和分泌的过程需要能量
26.下图为通过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进行治疗的流程图,a、b、c表示内环境有关成分,下
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静脉点滴的剂量比肌肉注射的剂量大、速度快,因而疗效更显著 B.若a、b、c中b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则b可代表淋巴 C.若注射的是抗利尿激素,则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D.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时,可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来有效缓解
27.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若③为胰岛A细胞,饭后半小时①处的胰高血糖素 浓度高于⑤处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