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4 模型的检验
从表 2 给出的 t 统计量看,各参数估计值的 t 统计量绝对值都较大,表明模型参数 30
是显著的。通过对模型进行拟合优度及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结论显示模型参数估计量的 统计性质良好。反映了模型对现实经济数据的解释力较强。可以用此模型分析陕西省农 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特征分析农业保险支付能力。 4.2.2.5 模型的分析
根据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β 1 +β 2 +β 3 +β 4 +β 5 +β 6 +β 7 +β 8 ),
表 4-3 陕西省各地形区农村居民的 ELES 模型参数估计 地区 平均可支配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 沙漠化地区 2367.83 0.44082 重灾害区 2845 0.443879 中灾害区 4056.33 0.785259 少灾害区 2393 0.382474
从分析结果看,各地形区在消费支出上的差距明显。由于中灾害区处于陕西省政治, 文化中心,经济比较发达,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比较高,人均消费支出上明显高于其它地 区,其年人均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已经达到了 4056.33 元,总边际消费倾向为 0.78525; 沙漠化地区、重灾区和少灾害区农民基本消费支出相当,分别为 2367.83 元、2845.00 元和 2393 元。边际消费倾向分别为 0.44082、0.443879 和 0.382474。
由此可见,虽然中灾害区人民生活水平比较高,但是生活成本也比较高,特别是住 房这项边际消费水平很高,很大的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总边际消费倾向为 0.78525,反映了当地农村居民支付能力不高。沙漠化地区和重灾区虽然自然条件比较 差,农业受灾频率比较高,但是由于矿产资源丰富,农民除了微薄的农业收入外,还可 以通过输出劳动力得到相应的劳动报酬。少灾害区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比较低相比较其 他三个地区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不高,但是农民的生活成本比较低,在受到自然灾害威胁 的时候,农民更愿意购买农业保险以保障自己的经济利益。
所以说政府在保费补贴时,不但要考虑到各个地区的受灾频率,而且要考虑到农民 支付农业保险的支付能力。根据上面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根据受灾情况,保费补贴的
额度可以根据受灾频率大小依次排列为,沙漠化地区,重灾区,中灾区,少灾区,再结 合各地区农民消费倾向这个因素,中灾害区虽然受灾频率不大,但是当地农民生活成本 比较高,农民支付农业保险保费的消费能力不高。由此调整保费补贴额度,让中采取以 沙漠化和重灾区采取相当的补贴额度,少灾害区相对较少的补贴额度。 31
第五章 陕西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体系构建 5.1 资金筹集
从我国这几年 农业保险试点的情况来看,政府补贴农业保险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央 和地方政府的专项财政支出,财政补贴农业保险负担比较重,对政策的实施和连续性有 一定的影响。根据各省市的财政状况不同,地方的承受能力也不同,采用穷省多投、富 省少投补贴原则。陕西省采用中央、省、市县三级补贴,试点期间种植户承担 50%的保 险费,财政补贴 50%保险费(其中省级财政承担 90.9%,市县财政承担 9.1%), 保费 补贴实行“按实补贴,一年一结”补贴制度。我国一直为政府救济的一部分,从国家和地 方政府已经设立的“农业风险基金”中列支一部分,农业保险除考虑中央、地方财政的投 入比例外我国补贴资金,要加大对农业保险的财政扶持力度,需要尽快打破农业保险单 一的筹资渠道,从多方面来筹集补贴资金。为了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可以将把 现有的各种风险资金加以整合,让协会、专业合作社、保险公司、国家分别负担部分保 费,以达到“分别投入、真正支农”的目的。方法有:
(1)可以从农产品销售税中征收、民政和水利部门每年安排的救灾、防洪费用中、 农民的社保基金中、社会各界募捐的救灾支农款项中和商业保险公司的保费收人中抽取 一部分;也可以向国际银行与世界货币基金组织贷款作为农业保险补贴基金;还可以中 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信贷基金; (2)可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3)可以缩减政策性补贴支出,增加农业保险补贴。 (4)继续鼓励、引导金融机构为参保农户提供小额贷款。
为了农业保险能够可持续发展走的更长远一些,必须要做到拓展补贴资金的渠道, 多方面筹集补贴资金。 5.2 补贴对象
参与农业保险的主体有承包公司,财政补贴农业保险主要为解决农户因收入水平低 而无力投保和承保公司因农业保险高成本、高赔付、高技术而承保难的问题所以在此基 础上所以承保的保险公司和投保农户就成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补贴对象。
在农户方面,农民的支付能力有限,特别是有些地区农业收入不高,农民也不愿意 为已经很微薄的收入在增加成本,所以政府如果不提供补贴,绝大多数里农业生产为主 要农户不考虑投资保费补贴,当然农业保险也不会有什么人参与,所以说政府补贴农业 保险是十分必要的。
在承保公司方面,由于自然风险频发并且十分多样,对灾害测算评估等工作都需要耗费 32
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解决保险公司由于自然风险的纷繁和复杂.经营农业保险将 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承保期问对农业风险的防范化解、对灾后查勘定损等工 作又进一步推高经营成本.很多保险公司因为很难弥补成本而不愿意对农业保险产品承 保。究其原因,政府财政补贴应该补贴农业保险。 5.3 补贴方式
借鉴国外经验农业保险的经验和我国实践,政府补贴农业保险包括:再保险补贴,
经营管理费补贴、保险费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在这里笔者还加上了保险公司的赔付 额度补贴。
5.3.1 保险费补贴
保险公司制定的农业保险保费超过了农户的支付能力,政府对农户需要支付的保费 提供一定比例的补贴以来提高农户农业保险的参与率。根据这个概念可以看出保费补贴 是一种对农户的补贴方式。根据 5.2 的阐述,政府补贴农户可以提高农户参与农业保险 的比率,在我国农户收入普遍低的地区,政府补贴保费和农户农业保险参与之间的联动 关系更明显。陕西省属于西部一个农业大省,自从开展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以来,一直保 持着 50%的财政补贴比例。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看到更合理的补贴比例。 5.3.2 经营管理费补贴
陕西省自然灾害频发并且样式多样,承保公司在开办农业保险、后期的保险标的追 踪管理和灾后核定理赔范围上,承保公司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这些经营管理费 用上。所以政府为了保证农业保险公司顺利开展农业保险产品业务,为保险公司补贴经 营管理费用。但是经政府补贴经营管理费很容易造成承保公司的依赖性,降低了资金运 作的效率。
我省至今还没有实施经营管理费补贴的经验,但是根据陕西省农业保险试点的运行 和发展,已经实行让陕西省气象局、农业局等方面的专家进行鉴定配合保险公司对受灾 农业保险标的进行核算,其实这也是一种变相的经营管理费补贴。所以笔者认为,可以 尝试由政府部门建立独立的或地方农业局进行承办对承保公司经营管理的帮助机构,这 样不但能减少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费方面的开支,而且还可以提高农业保险运营的透明 度,做到更好的支农惠农。 5.3.3 再保险补贴
和经营管理费补贴一样,再保险补贴也是政府对承保公司的一种补贴。众所周知, 由于自然灾害频发所以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存在着风险高,赔付率高等问题,在政策 性农业保险实施以前,农业保险采取商业保险的经营模式,由于缺乏再保险支持和巨灾 风险转移分摊机制,农业保险试点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很多承保公司面对这一 系列问题,因入不敷出而不再愿意开展农业保险产品。再保险补贴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 33
题产生的,为了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分散巨灾风险和特殊风险为功能的再保险制 度保障。
2007 年 5 月,在保监会的推动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框架协议签订,他主要有 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再集团)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 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和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经营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共 同签订。为 2007 年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点做好了铺垫,初步试点主要针对吉林等 六省市进行农作物保险和再保险,确定了政策性农险在保险赔付的基本框架:即选用赔 付率超赔分保模式进行。同年 7 月,我国颁布了《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规划》,此文件 明确要求要加大农业保险类型和技术方面的支撑力度,中再保险集团先后给予 5 个地方 性农保试点省份提供了多种形式的保险支持,其保险涵盖了多种保险类型,同时还担负 起福建农业保险试点的再保险人。按照国家关于政策性农业保险及再保险的相关工作要 求。中再保险集团与开展农业性保险的六家保险公司签订了《政策性农业再保险框架协 议》和《政策性生猪再保险框架协议》,为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了强有力的再保险 支持。零八年,中再保险集团加大了再保险业务的比重,同时又开发了更高标准的超赔 再保险,通过此种保险,将有利解决责任保险、巨灾保险和农业保险等大型保险公司的 后顾之忧。各国在农业保险的推广过程中,基本都采用政府支持建立多层次的再保险制
度,对再保险的费用和经营情况进行一定的补贴。
图 5-1 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营模式图 5.3.4 税收优惠
税收优惠也是补贴承保公司一种政府财政补贴。换句话来说是政府利用税收制度, 按预定目的,以减轻承保公司应履行的纳税义务来补贴保险公司和保险公司的补贴行 为。税收优惠是国家对本应该征收的税款免除或减少,与其他财政补贴,它们的效果是 相同的,都是在增加保险公司的收入,只是税收优惠更补贴直接,能让承保的保险公司 运用的更及时。但是这种补贴对保险公司有约束,是建立在其盈利的基础上的,只有保 险公司努力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才能获得更多税收优惠,从而可以鼓励保险公司努力 34
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所以这种补贴可以得到更多地补贴效率。政府应该更倾向于开展这 种保险业务。陕西省现在还没有开展税收优惠,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只对开展农业业务 的保险公司免征营业税的政策。有关部门应考虑在免征营业税的基础上,对保险公司经 营农业险业务的所得税予以减免,把减免的税款转入专项农业保险基金,作为将来应对 农业巨灾风险的积累资金。 5.3.5 赔付额度补贴
纵观陕西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情况,在这几年保险公司在政策的号召下承接
农业保险业务,但是由于农业保险收益率比较低,标的承保额度很低,甚至出现农民承 担 135 与每亩的保费,农作物全损的情况下只能得到 200 每亩的赔付款。农业保险公司 对保险标的承保额度非为保成本,保产出和保收入。陕西省农业保险很大程度只能做到 保成本,而农业保险和其他财产保险不同,农作物产出是农户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成本 保障,所以农民对农作物产量的依赖行很强,对农业产量的期望值很大,只保障成本农 业补贴额度不能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在这里提出政府可尝试对保险公司的赔付额进行 补贴的理论,即以较低的费率向农民出售农险产品,发生的赔付额和管理成本在保费收 入无法弥补的情况下由政府承担。赔付额度补贴可以提高农业保险的参与率和保险公司 标的赔付率。直接赔付额度补贴更直接的农户灾后的赔付保障,缓解承保公司风险大的 压力。
5.4 补贴标准
在讨论补贴标准时,主要是指保险费补贴的标准。陕西省目前地区风险差异大,农 户收入水平差距明显,且现有的农业保险业务并未能做到严格的费率区分,这时如果实 行统一的保费补贴率,各农户的保险责任和保费负担更加不对等,逆选择的行为就会进 一步激化,因此我省不适合采用固定比例或固定额度的补贴方式。为了提高补贴资金的 运用效率,陕西省应该采取因地制宜、富有弹性的补贴标准。笔者在第四章做了根据陕 西省灾害频率大小分了四个区域,评价其地区的农户的支付能力,制定出有差额的补贴 标准。
5.4.1 制定区域保险费率
在不同的地区同一险种的费率应该是有差别的,政府也应该根据不同的费率和风险 情况农户的支付能力等因素,陕西省各地区气候和地貌风险差异显著,地区农业差别很 大,顾建议在各市县实施差别的保险费率。在研究区域内,首先通过建立统一、科学的 平均损失率级别体系,把农作物若干年份的损失率划分成若干等级,来作为平均灾害损 失率的参照物;其次按照标准进行划分区域。将处在相同平均损失率等级的相邻区域或 者自然地理特征(如灾害)相似的单元合并为一个区并采用一致的保费费率;最后可以 得到区域保险费率,即将计算后得出的纯费率与附加费率和成本利润率求和。考虑区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