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学
习心得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
心得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6年12月28日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地质灾害调查初步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基本知识,老师在课堂上已经向我们介绍了很多有关地质灾害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平面的、抽象的我们还需要理论结合实践,亲自去观察这些现象,更好点的认识地质灾害现象,加深对其了解通过实践,知识才变得具体了.我觉得,在这学期我们所学的课程中,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这门课程应该是最接近实际的,地质灾害就在在我们周围发生,我们总在电视上看见有滑坡、坍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只要我们能认真观察,把我们所看到的与书上的联系起来,我们总会有一些发现的,这也会让我们有一种成就感,一种收获感,一种满足感!这学期的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课程我感觉收获还是挺大的。至少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的主要类型,灾害评价等。了解到滑坡、坍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概念和分类,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概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县(市)地质灾害排查,单灾种地质灾害评价,县(市)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总之,学了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这门课程,我还是有很大的收获的!
地质灾害是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地质灾害调查应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收集资料内容包括与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相关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区域构造、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等。地质灾害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不稳定斜坡、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根据工作区实际情况,可以增加其它种类的地质灾害调查内容。地质灾害调查应充分发动群众,采取有关部门和群众报险与专业人员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前人文献已有记载的以及当地群众和有关部门报告的地质灾害点,必须逐一进行现场调查;对于主要的居民点,无论有无地质灾害分布,都必须进行现场调查;对于据地质条件判断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一般居民点,也必须进行现场调查。地质灾害调查必须做到“一点一卡”。按照卡片要求的内容逐一填写,对地质灾害的主要要素的描述不得遗漏。地质灾害调查必须按照统一的格式要求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列入年度计划的县(市),承担调查任务的单位须编制调查设计书。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开展调查工作。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资料(含文字报告、图件、附件、附表和有关原始资料等)均以纸介质和电子文档(光、磁盘)两种形式汇交。所汇交的资料均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标准复制。光(磁)盘数据资料,必须与纸介质成果资料内容一致。每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应在一年内完成。
一、调查要点
1、不稳定斜坡调查要点
调查的内容包括:构成斜坡的地层岩性、风化程度、厚度、软弱夹层岩性及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及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山坡坡型、坡度、坡向和坡高;岩土体中结构面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不稳定斜坡与建筑物的平面关系(如:房屋与高陡边坡的距离)。调查斜坡周围,特别是斜坡上部暴雨、地表水渗入或地下水对斜坡稳定的影响、人为工程活动对斜坡的破坏情况等。对可能构成崩塌、滑坡的结构面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此判断斜坡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可能的影响范围。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该斜坡具备失稳条件: (1)各种类型的危岩体;
(2)斜坡岩体中有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角的结构面存在;
(3)斜坡被两组或两组以上结构面切割,形成不稳定棱体,其底棱线倾向坡外,且倾角小于斜坡坡角;
(4)斜坡后缘已产生拉裂缝;
(5)顺坡走向卸荷裂隙发育的高陡斜坡或凹腔深度大于裂隙带; (6)岸边裂隙发育、表层岩体已发生蠕动或变形的斜坡; (7)坡足或坡基存在缓倾的软弱层;
(8)位于库岸或河岸水位变动带,渠道沿线或地下水溢出带附近,工程建成后可能经常处于浸湿状态的软质岩石或第四系沉积物组成的斜坡;
(9)其它根据地貌、地质特征分析或用图解法初步判定为可能失稳的斜坡。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附表1)中有关栏目填写要求如表1:
表1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填写说明
条 目 名称 地理位置 野外编号 室内编号 成因时代 产状 地震烈度 微地貌 坡形 坡向 构造部位 土地使用 结构类型 控滑结构 面类型 密实度 填 写 内 容 以距离调查点最近的地名命名。 详细到乡、村、组(社),地理坐标以调查范围的中心点为准,在地形图上量取。 以所在县(市)名称汉语拼音的声母加上调查表的顺序号作为野外编号。如:巴东县BDl、BD2、……,攀枝花市PZHl、PZH2、……。 按邮政编码方式(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数据编码要求)编码。 第四系地层时代代号加成因代号,如第四系全新统坡积物代号为Q4;基岩标注到组,如侏罗系蓬莱镇组代号为J3p。 用倾向、倾角表示,如:倾向125o、倾角30o,表示为125o∠30°。 可用国家地震局1990年编制的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区划数据。 >60°为陡崖,25°~60°为陡坡,8°~25°为缓坡,≤8°为平台。 指斜(边)坡剖面形态,分为凸形、凹形、线形、阶状等形态。 指主体坡面倾向,用方位角表示。 指与调查点附近主要构造的关系,如某断层的上盘、下盘或断裂带上;某背斜、向斜的某翼、轴部或倾伏端等。 填写调查点及其附近的土地使用现状。 分为块体状、块状、层状和软弱基座等4种基本类型;层状斜坡结构根据岩层(或其他结构面)倾角大小及与坡面的关系可再分为顺向坡、逆向坡、斜向坡、横向坡和近水平岩层斜坡等5个亚型;顺向坡还可再细分为缓倾顺向坡和陡倾顺向坡。 分为层理面、片(劈)理面、节理裂隙面、松散盖层与基岩接触面、泥化夹层、层内错动带、构造错动带、断层、老滑坡面等。 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4级。 dl2、滑坡调查要点
(1)调查的范围应包括滑坡区及其邻近稳定地段,一般包括滑坡后壁外一定距离(滑坡滑动会影响和危害的区域),滑坡体两侧自然沟谷和滑坡舌前缘一定距离或江、河、湖水边;
(2)注意查明滑坡的发生与地层结构、岩性、断裂构造(岩体滑坡尤为重要)、地貌及其演变、水文地质条件、地震和人为活动因素的关系,找出引起滑坡或滑坡复活的主导因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