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93. 课堂情境结构包括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
A.教室的布置 B.教师的行为表现C.学生的学习方式 D.学生座位的分配 [D]
94. 课堂教学结构包括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课程表的编制和
A.教学过程的规划 B.教学内容设计C.教学方法的实施 D.教学方法的选择 [A]
95. 对于消极的课堂行为,采用适当的惩罚
A.也是不行的 B.也是违法的C.也是不必要的 D.是必要的 [D]
96. 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 A.随机安排 B.分类安排C.集中安排 D.交错安排 [D]
97. 长时间地集中学习同一学科或同一类学科,使大脑皮层的同一部位接受同一种刺激,会导致 A.兴趣形成 B.自发复习C.过度学习 D.疲劳和厌烦 [D]
98. 儿童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等表现,一般称作
A.心理异常 B.不适应表现C.不良表现 D.问题行为 [D]
99. 班级里学习成绩差生和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优秀学生
A.也全都有问题行为 B.没有问题行为C.只有问题行为萌芽 D.也有问题行为 [D]
100. 有的心理学家把表现为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等行为学生的行为称作 A.冲动型问题行为 B.扰乱性的问题行为C.多动型问题行为 D.自律障碍行为 [B]
101.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14.1) A.作出分析 B.作出判断C.进行评估 D.作出决策
可编辑
.
[D]
102. 测量首先要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 A.一种量值 B.一种题型C.某种题型 D.多种题型 [A]
103. 测验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
A.基本过程 B.全部过程C.主要过程 D.系统程序 [D]
104. 为了减少误差,测验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 A.严格规则 B.系统规则C.标准规则 D.系统程序 [D]
105. 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和 A.教师随堂评价 B.教师自编测验C.随常考试 D.课堂提问测验 [B]
106. 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 A.成就水平的测验 B.能力形成的测验C.结构的测验 D.智力发展的测验 [A]
107. 一般人们认为标准化考试与学校课程之间关系
A.比较密切 B.缺乏学业效度C.很不协调 D.基本协调 [C]
108. 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是为 A.教育目的服务的 B.教师和学生服务的C.特定的教学服务的 D.当前工作服务的 [C]
教育学部分试题 单选题部分 1、“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句话体现了教育的()
A历史性 B永恒性 C继承性 D生产性
B
2、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可编辑
.
A演绎法 B归纳法 C辩证法 D阶级分析法 B
3、我国奴隶社会“学在官府”的现象体现的教育特点是()
A社会性 B阶级性 C历史性 D永恒性 B
4、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誉为()
A教育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西方第一部论述教育方法的著作
D
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里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定了()
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 C
6、在教育的基本要素里,作为中介的是()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影响 D教育内容
C
7、教育的直接目的()
A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B培育四有新人 C促进社会的发展 D培养人的生存能力 A
8、我国的平民教育家()
A晏阳初 B蔡元培 C陈鹤琴 D杨贤江
A 9、: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对“教育”作此解释的是() A许慎 B孔子 C朱熹 D韩愈
A
10、学校产生所需要的三个基本条件()
A校舍、教师、学生 B设施、教资、教材 C教师、学生、教材 D剩余劳动力、文字、社会需要
D 11、“教育能够干什么“是指()
A教育属性 B教育目的 C教育功能 D教育效应 C
12、在教育的基本要素里,作为中介的是()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影响 D教育内容 C 13、“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指的是()
可编辑
.
A广义的教育现象 B狭义的教育现象 C既是广义的教育现象又是狭义的教育现象 D教育的作用
A
14、西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是() A四书 B五经 C七艺 D六艺
D
15、现在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科技进步 B生产力发展 C政治需要 D产业革命 A
16、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要做到()
A相互衔接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教学相长
C
17、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
A可以改变人口质量 B可以减少人口数量 C可以调整人口结构 人口迁移
B
18、科学技术知识的再产生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
A科学实验 B社会经验 C生产劳动 D学校教育
D
19、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的制约 C
20、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是()
A实践 B主动能动性 C教育 D训练 B
21、学校精神文化包括()
A校园文化和制度文化 B学生文化和校园文化 C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 D制度文化和教师文化
C
22、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是()
A传播思想和形成舆论 B促进民主化进程
C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D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D
23、科学教育与人本主义走向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学会生存 B学会关心 C学会学习 D学会做事
可编辑
D可以制约 .
B
24、孔子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培养()
A兼士 B圣人 C绅士 D君子
D
25、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官学体系中,“六学二馆”出现于()
A汉朝 B唐朝 C魏晋南北朝 D宋朝 B 26、“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这句话体现的是()
A民主主义教育思想 B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C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D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C
27、苏格拉底问答法的第三步是()
A定义 B讽刺 C助产术 D启发 C
28、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标()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
D 29、“教育;从摇篮到坟墓“。这是()的典型观点。
A成人教育 B业余教育 C在职教育 D终身教育 D
30、从形式上说,教育影响是指()
A 教育内容 B教育对象 C教育手段 D教育原则 C
31、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是()
A政治与经济相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与学习相结合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结合
B
32、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
A社会化过程 B学习过程 C个体化过程 D认知过程 B
33、明确提出“美育是否可教“问题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昆体良 C孔子 D孟子 A
34、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可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