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的成绩予以强化。
请结合相关教学、学习理论对上述关于错题研究的两种不同观点进行分析。 得分 六、理论应用题(35分)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教育资源逐 渐变得相对充裕,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在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渐露风采,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为了科学实施小班化教育,我市某校成立了《小班化教学研究》课题组,准备开展相关研究。 (1) 请你为《小班化教学研究》设计研究内容。(10分)
阅卷人
(2) 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请以《小班化教学策略》为题,写
一篇论文(只要呈现论文的框架结构和每个段落的要点即可)。(25分)
第I卷(教育教学理论 7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下的空格中。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答案 1 B 2 C 3 C 4 A 5 D 6 C 7 B 8 A 9 A 10 D 11 C 12 C 13 B 14 B 15 C 二、简答题(15分)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等基本特征,该幼儿园对孩子学习英语的时间、要求等做出不恰当的强制性规定,违背了这一规律,伤害了幼儿认知发展的积极性。(5分)
2.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教育应尊重个体智能发展的差异、扬长补短,该幼儿园剥夺孩子发展其他兴趣、爱好的做法,将孩子的智力发展限制在某种语言的习得上,阻碍了孩子多元智力的发展。(5分)
3.生源竞争等导致办学机构教育理念过于功利化、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社会不良人才评价文化等熏陶下的畸形用人机制等问题共同造就了上述教育现象,使教育急功近利的做法已经延伸到了幼教阶段。(5分) 三、案例分析题(25分)
1.不是合作学习。(3分)合作学习是是指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由以下要素构成:即积极性的相互支持配合;积极承担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沟通,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以及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估等。上述教学片断中,既没有责任分工、也没有异质分组,更没有同伴的互助与交流,并且内容也不适合实行合作学习。(7分)
2.建议:(1)要有一个适合于探讨的问题。过于简单的问题没有合作学习的价值。(3分)
(2)异质分组。不是前后左右搭配分组,也不是自由组合。(3分)
(3)要有分工。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进来,每一个人都要有独立思考,不是每一个人做同样的事情,而是为解决共同的问题,每一个学生做不同的事情。(3分)
(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 ,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3分)
(5)学生讨论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解上,在此基础上,迅速地加以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教师要做出最恰当的选择。(3分)
第II卷(教育科研水平 80分)
四、简答题(20分)
1.两种方法都不妥。课堂观察可以发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状态,但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业质量情况,并且课堂观察的样本数量少,难以了解全市学生学业质量概况。问卷调查可以获取教学中的某些数据和信息,但获得的信息单一表面化。无法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的
结果。(6分)
2.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所谓“学业”,一般是指学习的质量及成效或称为“学习成就”。它不应只指文化考试分数,也不应只指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包括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状况。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是“新课程学业”的主要内涵,也是考察学生学业的三个基本维度。(6分)
3.(1)对学生寄予合理期待;(2)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3)诲人不倦、因材施教;(4)教学合一,让学生学会学习。(8分) 五、案例分析题(25分)
1.两种观点在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降低学生解题的错误率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分析错题的视角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认识。(6分)
2.学习资源理论告诉我们,要善于利用和转化生成性和情境性学习资源。案例中前一种观点,教师通过合理的转化将错题转变成另一种学习资源,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如果仅仅执着于错题量的累积、类的整理,就容易将错题推入死知识和机械训练的窠臼。(6分)
3.学习的迁移理论要求我们,要恰当利用先前学习对后来学习的正迁移、抑制或避免先前学习对后来学习的负迁移。案例中后一种观点,教师从缓解学生犯错的心理压力、避免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受到错题的迁移影响,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如果因此而回避错误、遮掩不足,也会影响学习的进展。(6分)
4.依据发展教学论,选择、运用不同教学手段、方法等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无论正确或错误,解题只是学习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关键在于通过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其思维水平、发展其问题解决能力,而不能仅停留于解题本身。(7分) 六、理论应用题(35分) 1.研究内容:(1)小班化教学现状调查研究;(2)小班化教学原则研究;(3)小班化教学模式构建研究;(4)小班化教学活动设计研究;(5)小班化教学作业设计研究;(6)小班化教学评价框架构建研究(10分)
2.论文框架(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逻辑性强)(25分)
一、小班化教学的必要性(意义) 1.从国家、社会的发展看 2.从学生的发展看 3.从课堂教学的效果看
二、小班化教学的原则(小班化教学的模式) 1.模式的构建(流程结构) 2.模式的实施(操作要点) 三、小班化教学的策略 1.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 2.情境创设与提问策略 3.资源的选择与运用策略 4.练习的设计与评价策略
2014年常州市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教育教学理论与教科研水平考试试题
题号 第I卷 得分 题号 第II卷 得分 四 五 六 总分 一 二 三 总分 说明:①本次考试为书面开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②本试卷分I、II两部分,其中第I卷满分为70分,第II卷满分为80分。
第I卷(教育教学理论 70分)
得分 题号 1 阅卷人 2 3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下的空格中。每小题2分,共30分)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而中学教学采用讲解式的比重则大为增加,这体 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哪一种特点? ( )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2.杜威提出的“五步教学法”的基本流程是 ( )
A.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巩固知识→检查→反馈
B.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C.明确结构、课题和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得出结论 D.个别解释→种类解释→掌握规律→获得理解→应用提高 3.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五四制 4.教学案例与教学课例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下列对二者区别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前者围绕特定问题展开,后者可以包含多元性问题
B.前者以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为线索,后者重在叙述和记录
C.在一般表达形式上,前者为“背景+问题+问题解决+反思讨论”,后者为“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
D.前者比较精细,后者较为粗略 5.下列观点中主张动物界也有教育,并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是
( )
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6.依据是否理解所要学习的材料,学习可以分为 ( )
A.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 B.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 C.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D.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 7.“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所体现的教师劳动的特点是 ( )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8.名著《教育漫话》的作者是 ( )
A.洛克 B.卢梭 C.昆体良 D.赫尔巴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