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满分120分 时间 120分钟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1.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意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黃发垂 髫(tiáo) A. 俨然(yǎn) 间隔(jiān) 诣太守(yì
ng) 清 冽(liè) 为 坻(chí) 俶尔远逝(shù) B. 篁竹(huá
C. 糁之(sǎn) 器 皿(mǐn) 差互(cī) 悄怆幽邃(qiāo)
) 寤寐(wù) 在水之 涘(sì) D. 窈窕(yǎo) 溯洄(sù
2. 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 B. 往来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C. 溯游从之,道阻且跻(逆流而上) D. 其两膝相 比者(靠近) 3. 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B.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C.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D.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4. 下列句子中,加画线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缘溪行(沿着,顺着) 寻向所 志(志向,志气) B. 卷石底以出(弯曲) 咸来问讯(全,都)
C. 径寸之木(径直)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举) D. 悠哉悠哉(悠闲的样子) 道 阻且长(艰险) 5.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 闻水声,如鸣珮环 C.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D.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址 6. 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以一个捕鱼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A. 《桃花源记》—文,作者借用小说笔法,
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的不满。
B. 《小石潭记》写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之时,作者借写小石潭的幽深寂静和清丽之景,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C. 《核舟记》—文作者经过细致观察,准确把握了“长不盈寸”的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描写了船的4个部分——船舱、船头、船尾、船背,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王叔远高超技艺的赞叹。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D. 《诗经》
这些诗歌分为“赋”“比”“兴”三部分。 二、默写(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7. 古诗文默写。
(1)蒹葭采采,_____________。 (《蒹葭》) (2)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 (《式微》)
(3)___________,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第1页,共10页
(4)得其船,便扶向路,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能够体现诗人与杜少府友谊深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古诗文名句默写。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古代文体“记”。这里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小石潭记》中的“隔篁竹,闻水声,___________,心乐之”;《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___________”,充满生活气息;有的声音要用心听,《核舟记》中“其人视端容寂,_____________”,茶水烧开的呜呜作响的声音,如在耳畔!这里还有许多动人的画面:我们跟随渔人忽逢桃花林,偶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我们看见小石潭中的鱼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我们欣赏着核舟船背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题名,为其精细啧啧称奇。“记”的世界,真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世界!
“悠哉悠哉,___________”的君子、“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的水岸、“式
_________?”的哀叹、微式微,“___________,子宁不来?”的嗔责……《诗经》,为我们打开先民生活的现实图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场面阔大;《望
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势恢宏。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6.0分)
9. 世界那么大,我想带您去看看
母亲今年60多岁,这些年胖起来了。由于胖,她婉言谢绝我让她入住大城市的邀请,固执地留守在老家。
那日,我带女儿旅游回来,照例给母亲打电话,像过去那样不厌其烦地描述所到之处的风景和趣闻。母亲一向爱听这些,边听还边好奇地问:上海真的繁华热闹吗?南方的春天跟北方一样吗?故宫里还有宫女吗?她的问题稀奇古怪,总让我的小女儿跟我吐槽,“妈妈,姥姥真土。”
我见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乌黑的长辫子、闪亮的大眼睛、唇红齿白、衣着时尚,一点儿都不土。母亲的心很大,即使经济困顿,即使跟父亲经常有吵不完的架,但她仍旧对未来有热切的盼望,偶有闲暇总是跟我说,“外面的世界大着呢,妈是没有机会了,希望你能有一天走出去,带着妈的眼睛啊好好看看。”说这些时,母亲的眼神悠远。
终于,我考上了大学,过上了自己想过的生活,能看到自己想看的风景。但是母亲却像个被故乡囚禁的犯人,一日日苍老下去。偶尔跟她提出想要带她去旅行,她态度坚决地摇头,嘴里还嘟囔着,“不去不去,那得花多少钱啊。”看到我失望,她还不忘安慰说,“妈知道你孝顺,不是钱的问题,是妈年纪大了,又胖,实在不想动了。”
有一次带孩子旅行,见到同行的朋友竟然带着年迈的父母,我无比羡慕地说,“你真幸福啊,还能说动他们,我爸妈死活不来。”她欲言又止,随后才偷偷告诉我,
第2页,共10页
“全天下的父母啊都是怕给孩子增加负担。这次肯来,是因为我说老年人免费,这才给哄来的。” 瞬间,我心有所动。
那年5月,我便有预谋地把母亲接到家中小住。一日,假装无意说,“有个免费旅行活动,你去不去?”母亲眼前一亮,“不花钱的当然去。”然后眼神又黯淡下去,“谁那么好,让免费去啊?”我一本正经地说:“这不母亲节快到了嘛,人家搞活动呢。你不去我让别人去了啊。”母亲这才笑开了,“去,去。” 我揶揄她,“您不是说不爱旅行吗?”母亲羞赧地笑了。
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带着母亲旅行。到哪里,她都紧紧牵着我的手,我也第一次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她的衣食住行,看着她第一次坐飞机的忐忑不安,看她痴迷地看海,看她欢笑着赤脚走在沙滩上,看她吃着那些普通的团餐还赞不绝口,心里欢喜雀跃。 最后一晚,临睡前,她眼睛红红地跟我说:“怎么感觉这几天就像做梦一样,从小我就想看看大海,一晃这么多年了。还是有个闺女好啊,替妈把这梦给圆了。” 我鼻子一酸,我其实早就应该想各种办法带她出来看看。
还没等再次出发,她却病倒了。病榻之上,我鼓励她说:“您不是还想去草原吗,还想看看长城看看毛主席的遗像吗?我刚成为上次那个旅行社的VIP会员,能参加很多优惠活动,只要好起来,咱们年年都能去旅游。”
母亲微笑着摇摇头,絮絮叨叨跟我说起了我的不易:一个人在大城市打拼,工作不是过去的铁饭碗,女儿琴棋书画都要学,还背着重重的房贷,经济负担太重了。她实在不忍心我在她身上浪费一分钱。
看我边听边哭成泪人,母亲的眼眶也红了,用温热的手轻轻拍着我的手,“别替妈打算了。妈年纪大了,走不动了。你的眼就是妈的眼,你看到了,妈也就看到了。” 我反将那只苍老粗糙的手紧紧握在手里,流着泪倔强地像是对她说也像是对自己说,“不,我看到了跟您看到了也不一样。世界这么大,我看到了,也想带您去看看。”母亲忙不迭地答应,在泪水中笑成一朵好看的菊花。
虽然她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了,但我会用她喜欢的方式,携着她,陪她看穷其一生渴望看到的风景,世界那么大,我只想带她去看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第3页,共10页
(1)结合语境,分析加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母亲眼前一亮,“不花钱的当然去。”然后眼神又黯淡下去,“谁那么好,让免费去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母亲忙不迭地答应,在泪水中笑成一朵好看的菊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母亲”是怎样的人?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2.0分)
10.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间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n):确实。④浣:【注】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
洗衣。
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①黄发垂髫________
第4页,共10页
②甫行数里________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阡陌交通________ ②悉如外人________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________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竞仰攀而上。其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
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②,攀之亦陨,间得一少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③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于此。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④之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改)
【注】①削:陡峭。②陨:坠落。③帖:同“贴”。④摧:崩塌。 解释下列句中加画线的词。 (1)土削不能受足___________ (2)间得一少粘者___________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页,共10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