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奈的经济政策和主张 1、发展大农业经济 2、整顿税收
主张废除其他赋税,实行只向土地所有者阶级征收一种单一的地租税。 3、改革贸易政策
提出发展农业和自由贸易的措施和主张,要求在国内取消各州之间和各州的地区之间商品流通的限制;
第三节 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杜尔哥的生平和著作 著作:《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关于商业的重要问题》、《市集与市场》
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发展
进一本明确地把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各自划分为两个对立阶级,即把生产阶级划分为农业工人和农业资本家,把不生产阶级划分为工业工人和工业资本家;更接近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实际情况,反映很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阶级关系;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两个主要阶级,进行了比较正确的说明; 重农主义偏见;
发展“纯产品”理论,强调这是土地对于农业劳动者的赐予;
完备地划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
杜尔哥的经济政策主张与社会改革
取消了对谷物贸易的限制,在国内实施谷物贸易自由; 取消了对酒类贸易的限制;
重农学派与中国的重农思想的历史渊源
1、作为重农学派理论基础的思想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对自然的敬畏”; 2、作为重农学派重要特征的重农思想更是与中国的重农传统有直接关系; 重农学派的自由放任思想深受中国“无为而治”论的影响;
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第一节 工场手工业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亚当?斯密
斯密所处的时代及其生平 产生的历史条件:
经济:工场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大农场;英国战胜荷兰取得海上霸权; 政治:资产阶级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仍是主要矛盾;
思想:受英法两国“自然秩序”影响和唯心主义的影响,以及重农学派和配弟以来的经济学说的影响;
斯密的著作 《国富论》
1、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是什么、如何增加国民财富,是国富论研究的中心课题; 2、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是贯穿全书的主线;
3、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是国富论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
4、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是私密经济政策和法律主张的出发点和归宿;
斯密的方法论 研究方法:
- 9 -
1、唯心主义
本末倒置,把社会意识形态看成经济活动的本源; 第一个运用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经济学家; 2、形而上学
把人的本性理解为一般的、永恒的、存在的,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永恒的; 3、二重
一方面正确反映资本主义内在经济联系,另一方面在研究资本主义外部经济现象有一些庸俗成分;
第二节 价值与货币理论
价值的两个意义和两种价值规定
明确区分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使用价值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交换价值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提出两个自相矛盾的结论或两种对立的价值规定: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和商品所能支配、所能购买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前者是正确的,后者是错误的)
三种收入构成价值
工资、利润、地租共同决定商品价值;
三种收入决定机制,实际上是斯密第三个价值规定。这个庸俗的价值定义在经济学的发展史上被称为“私密的教条”;
价值规律:由于供求关系、竞争作用,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格上下波动,其作用是调节资本主义生产;
评价: 贡献:
1、第一个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二者的关系; 2、认为生产一切商品的劳动都创造价值;
3、第一次区分了简单劳动、复杂劳动,并实际提出了把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动的问题; 4、查明了价值规律及其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节作用; 缺陷:
1、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理解错误; 2、第二个价值规定是错误的; 3、第三个价值规定是错误的;
斯密的货币理论
在货币的职能上,更多讨论货币的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 纸币和金属货币有同等作用; 评价: 贡献:
1、在一定程度上正确研究了货币的起源;
2、把货币视为商品,把握了货币和商品的关系;
3、肯定了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执行世界货币职能必须是金银货币; 缺陷:
1、不完全理解价值和货币的关系,因而不可能从商品的内在矛盾运动中探讨货币的起源;
2、在某些场合混同货币的职能和货币的本质,把货币的各种职能都归结于流通工具,把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作为货币的本质;
- 10 -
第三节 工资与剩余价值理论
社会结构理论
1、第一次比较正确地划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即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2、划分阶级的标准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
分配理论 ㈠工资理论
1、工资是劳动所得但并非劳动全部所得,仅指维持工人必要生活资料价值; 2、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和价值; ㈡利润理论
1、利润是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本分,是雇主分享的由工人创造的价值扣除工资后的余额; 2、利润是资本的自然报酬,是同商品价值或生产费用的构成部分,是价值的独立源泉之一; ㈢地租理论
1、地租是工人劳动多生产的价值的一部分,是投入土地的劳动生产物扣除工资和利润的一部分;
2、地租是使用地主土地的代价或自然报酬,是商品价值或生产费用的构成部分,因而是价值的独立源泉之一;
3、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或是这种垄断价格的结果(正确)
第四节 生产劳动与社会资本再生论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 定义:
1、直接用资本交换,并为资本提供利润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其它一切直接与收入相交换的劳动即使对社会有利也是非生产劳动;(正确)
2、生产物质的劳动是生产劳动,相反为非生产劳动;(错误)
定义1是正确的,是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上来考察的;定义2是错误的,没从经济关系考察,没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两种见解是矛盾的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斯密的教条”:斯密价值规定中的一个错误公式。按照这个公式,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即三种收入构成商品的价值。
第五节 经济自由与国际贸易理论
经济自由主义
自由放任原则:实行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自由经济下的政府:
1、政府的作用是提供公共物品;
2、政府应尽的义务是保护社会,保护人民,建立公共设施; 3、政府特点是公正廉价;
国际贸易理论
也称绝对优势理论。
把优势区分为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
同个人一样,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各具自己的优势,其中有的是自然固有的,如气候、土质、矿藏以及其他自然条件等;有的是后来获得的,如劳动熟练程度,技术水平等。这两种优势都可以使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生产上,节约劳动时间,造成成本优势,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价格优势。
一般来说,绝对优势是形成国际分工和购机贸易的根本依据。
- 11 -
亚当·斯密对中国经济的看法:
1、认为当时的中国史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之一;(土地肥沃,人民勤劳等) 2、中国经济已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表现为劳动人民收入低,人口不增加) 3、中国经济停滞的原因:
⑴、中国极端重视农业,轻视工业和对外贸易的政策,束缚了制造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不利于农业发展,从而阻碍国民经济发展;
⑵、中国的政治法律制度严重束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⑶、中国的家仆、官吏等不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太多,是造成国民财富不能增长的原因之一; 4、发展中国经济的设想:
加强分工(条件:扩大市场);以开拓国内市场为主,同时也开拓国外市场;
第七章 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第一节 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完成者李嘉图
李嘉图所处的时代与生平 背景:
经济:英国产业革命蓬勃发展,工场手工业变为机器大工业; 政治:英国政权掌握在土地贵族阶级手中; 思想:继承亚当·斯密国富论的观点;
李嘉图的著作
《政治经济及赋税原理》 特征:
1、其经济学说具有明显的党性色彩;
2、对经济学研究短暂,但对政治经济学各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取得了最高成就; 3、坚定地毫不动摇地站在工业资产阶级立场与土地贵族阶级进行论战;
李嘉图的研究方法
1、抽象法,逻辑推理,体现方法论的严密性; 2、一元论
第二节 价值与货币理论
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 贡献:
1、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上比斯密有明显进步;
2、批判了斯密在价值决定问题上所有动摇不定、莫衷一是的观点; 3、对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做了进一步的阐述: 劳动有简单、复杂之分;
生产价值不仅取决于活劳动,还取决于物化劳动;
商品价值不是由实际的个别劳动决定,而是生产的必要劳动; 4、发现价值规律与等量生产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
缺陷:
1、虽然比较正确的说明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分,但没从交换价值中提出价值,没提出商品二因素学说;
2、虽一贯坚持生产商品所耗费劳动决定价值,但只注重对价值量的分析,忽略对价值的分析,因此把价
- 12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