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导致肺内的容积增大,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泡数目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都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人体呼吸过程如图所示:
因此人体从外界吸入的氧气是被组织细胞利用的.组织细胞利用氧,是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这个过程是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的.
(5)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肺泡内氧气到达该组织细胞需要经过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内毛细血管.
(6)兴奋剂从血液到尿液经过的路径:兴奋剂→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肾脏→…→体外.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如图: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因此兴奋剂从血液到尿液经过的
肾脏结构是肾单位. 故答案为:(1)神经和激素;小脑; (2)条件反射;3耳蜗 (3)支点;
(4)收缩 扩散 线粒体
(5)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内毛细血管 (6)肾单位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综合掌握理解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以及肾单位的组成和尿的形成过程.
17.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6章末2卷 2017年3月31日是第22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文明出行”是中小学生远离交通事故,保障人身安全的重要行为.请据下列图示,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
1)晚上放学路上,一学生看到一辆汽车亮着强光灯由远处快速驶来,他急忙进行躲避,这
属于 反射,在此过程中图一中②的变化趋势是 .强光刺激图一中[ ] 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递到 图二[ ] 形成视觉.
2)若某人因“酒驾”造成腰椎和右侧大腿受伤,致使右侧下肢运动出现障碍,但仍有感觉,则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三中的[ ] 或[ ] .通过此现象可以证明此人脊髓的 功能是正常的. 3)若某人感冒以后,病菌可能会沿图一[ ] 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 【专题】识图作答题 【难度】难
【分析】(1)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过程:
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视觉中枢→视觉.
(2)条件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4)图一中,①角膜、②晶状体、③玻璃体、④视网膜、⑤视觉神经,1听小骨、2半规管、3前庭、4鼓膜、5咽鼓管、6耳蜗,图二中,Ⅰ躯体感觉中枢、Ⅱ听觉中枢、Ⅲ视觉中枢,图三中,A白质、B灰质、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e效应器. 【解答】解:(1)“晚上放学路上,一学生看到一辆汽车亮着强光灯由远处快速驶来,他急忙进行躲避”,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反射,因此这属于条件反射.
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正好相反.所以在此过程中图一中②(晶状体)的变化趋势是曲度由小变大.强光刺激图一中[④]视网膜 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图二[Ⅲ]视觉中枢 形成视觉. (2)“若某人因‘酒驾’造成腰椎和右侧大腿受伤,致使右侧下肢运动出现障碍,但仍有感觉”,表明a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沿着b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c神经中枢,并通过A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感觉.则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三中的[d]传出神经或[e]效应器.通过此现象可以证明此人脊髓的传导功能是正常的.
(3)5咽鼓管一端通着咽另一端通着鼓室,因此若某人感冒以后,病菌可能会沿图一[5]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人的中耳炎. 故答案为:(1)条件;曲度由小变大;④;视网膜;Ⅲ;视觉中枢 (2)d;传出神经;e;效应器; (5)5;咽鼓管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眼球、耳、大脑和反射弧的结构、视觉、听觉的形成过程以及正确识图. 18.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6章末2卷 2015年“冰桶挑战”风靡全球,“冰桶挑战”是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或捐出100梅园,该活动的目的是让人们关注“渐冻人”.“渐冻人”的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运动功能逐渐丧失.
1)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结构如图所示,图中①的名称是 ,内含遗传物质; 2)当人被冰水浇遍全身时,寒冷刺激人体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导下丘脑的 中枢,使人出现一些生理效应来维持体温,请写出其中一种生理效应 ,此反应的效应器是 . 【专题】填空题 【难度】难 【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
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 【解答】解:(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图中①的名称是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人体为了应对寒冷的环境,机体分泌量明显增加的两种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二者通过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来帮助机体抵御寒冷;机体还可以通过物理方式调节体温,如引起皮肤立毛肌收缩(颤抖). 故答案为:(1)细胞核;
(2)体温调节;通过物理方式调节体温;立毛肌.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可结合结构示意图进行记忆.
19.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6章末2卷 图是人的膝跳反射示意图.据图回答:
1)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它的基本结构包括 和突起两部分.
2)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结构称为 .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①→ →③→ →⑤(用序号作答).
3)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
4)膝跳反射属于 ,是生来就具有的比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专题】识图作答题 【难度】难 【分析】(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图中的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 【解答】解:(1)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
(2)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图中的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纤维,③是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纤维,⑤是效应器.
(3)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4)膝跳反射是生来就具有的比较低级的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1)神经元;细胞体; (2)神经元;②;④; (3)脊髓; (4)非条件反射
【点评】关键是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反射弧的概念和组成以及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等有关知识点.
20.初中生物七年级下人教版4.6章末2卷 分别给甲、乙两人饮用等量的葡萄糖溶液,然后每隔半个小时测定他们的血糖浓度,并将测量的数据整理成如图的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曲线图,判断甲、乙两人中糖代谢不正常的是 ,患有 病. 2)曲线BC的下降与 分泌 有关.
3)患者可通过什么方法进行治疗? . 【专题】识图作答题 【难度】难
【分析】人体内的血糖总是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0.1%)上,这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作用的结果.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解答】解:(1)图示中,在饮用葡萄糖溶液后,乙体内的血糖浓度在短暂升高(葡萄糖被吸收后进入血液)后即恢复正常(胰岛素的作用);甲体内的血糖浓度一直超过正常范围,说明甲患有糖尿病.
(2)正常人饮用葡萄糖溶液后,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加速合成糖元,从而降低了血糖浓度.
(3)糖尿病患者可以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胰岛素是蛋白质激素,如果口服会被消化,失去疗效,所以只能注射. 故答案为:(1)甲;糖尿; (2)胰岛;胰岛素; (3)注射胰岛素制剂.
【点评】此题考查了胰岛素的作用,正确分析题干中的图示,有利于做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