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3年高三二模试卷
2013-5-8
13. 在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一个氘核的核反应过程中亏损的质量为,则此核反应过程中
A.向外界释放的能量为 B.向外界释放的能量为
C.从外界吸收的能量为 D.从外界吸收的能量为 【答案】A
该核反应为聚变反应,向外界释放能量,由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可知释放的能量E=,选项A正确。 14. 对于一定质量的气体,忽略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当温度升高时
A.气体的内能不变 B.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C.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D.外界一定对气体做功 【答案】B
由题意知不考虑分子势能,即认为气体的内能等于所有分子的动能,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气体的内能增加,选项A错误B正确;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或外界对气体做功都可以使温度升高,故选项CD错误。
15. 关于红光和紫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光的频率大于紫光的频率
B.在同一种玻璃中红光的速度小于紫光的速度
C.用同一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红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紫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D.当红光和紫光以相同入射角从玻璃射入空气时,若紫光刚好能发生全反射,则红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 【答案】C
据所学知识可知,跟紫光相比,红光的波长较长,频率较低,A错误;同一种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较小,由可知红光的波速较大,B错误;由可知用同一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红光的干涉条纹间距较大,C正确;由可知红光的临界角较大,D错误。
16. 如图所示为一列沿着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这列波的周期T=2.0s。则
y/m A.这列波的波速v=2.0m/s 0.2 B.在t=0时,x=0.5m处的质点速度为零
0 1 x/0.5C.经过2.0s,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0.8m
0.2 vb D.在t=0.4s时,x=0.5m处的质点的运动方向为y轴正方向
【答案】D
由图像可知波长=1m,由可知这列波的波速v=0.5m/s,A错误;在t=0时,x=0.5m处的质点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B错误;经过2.0s,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1.0m,C错误;由于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经过t=0.4s<,x=0.5m处的质点的运动方向为y轴正方向,D正确。
17. 如图所示,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运行轨道为椭圆轨道,其近地
点M和远地点N的高度分别为439km和2384km,“东方红一号”卫星 A.在M点的速度小于在N点的速度 B.在M点的加速度小于在N点的加速度
C.在M点受到的地球引力小于在N点受到的地球引力 D.从M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动能逐渐减小 【答案】D
据开普勒行星运行规律和万有引力提供卫星的向心力可知,卫星在远地点受到的地球引力小,速度慢,加
速度小,据此可判断选项ABC错误、D正确。
18. 如图所示,交流电流表A1、A2、A3分别与电阻R、电容器C和电感线圈L串联后接在同一个正弦式交
流电源上。交流电流表A4与电阻R串联后接在理想变压器副线圈两端。如果保持供电电压的最大值不变,而增大供电电压的频率,电流表示数不变的是 A.电流表A1和A2 B.电流表A1和A4 C.电流表A3 和A2 D.电流表A3和A4
【答案】B
感抗的公式为xL=2πfL,容抗的公式为:xC=,随着交变电流频率的增加,电阻原件的阻抗(电阻)不变,电感原件的感抗增加,电容器的容抗减小,据欧姆定律可得:通过电阻的电流不变,通过电容的电流变大,通过电感的电流变小,从而排除选项ACD.本题应选B。(由于供电电压的最大值不变,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不变,故电流表A4的电流也不变)
19. 彭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演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容器的中心放一个圆柱形电极,沿容器边缘内
壁放一个圆环形电极,把A和B分别与电源的两极相连,然后在容器内放入液体,将该容器放在磁场中,液体就会旋转起来。王同学回去后重复彭老师的实验步骤,但液体并没有旋转起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 A.将磁铁的磁极接反了 B.将直流电源的正负极接反了 C.使用的电源为50Hz的交流电源 D.使用的液体为饱和食盐溶液 【答案】C
容器中磁场方向向下,在电场作用下,正负离子向电极附近运动,同时由于磁场的作用,根据左手定则得正负离子作圆周运动,故液体旋转起来的原因是液体在磁场力作用下运动.清楚了这一原理即可作出判断,选项ABD都不影响液体旋转,选项C使用50Hz的交流电源,电极电性发生周期性变化,且时间仅为0.02s,故液体中正负离子的运动幅度较小,液体无法形成旋转的趋势。本题选C。
20. 如图所示,工厂利用皮带传输机把货物从地面运送到高出水平地面的C平台上,C平台离地面的高度一
定。运输机的皮带以一定的速度v顺时针转动且不打滑。将货物轻轻地放在A处,货物随皮带到达平台。货物在皮带上相对滑动时,会留下一定长度的痕迹。已知所有货物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皮带的倾角θ、运行速度v和货物质量m都可以改变,始终满足。可以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当速度v一定时,角θ越大,运送时间越短 C B.当倾角θ一定时,改变速度v,运送时间不变
v C.当倾角θ和速度v一定时,货物质量m越大, A 皮带上留下的痕迹越长 θ D.当倾角θ和速度v一定时,货物质量m越大, 皮带上摩擦产生的热越多
【答案】D
货物有可能一直匀加速运动至C平台,也可能是货物在皮带上先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皮带的速度时做匀速运动;货物匀加速运动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出加速度,货物速度增加到与皮带速度相同时与皮带一起做匀速运动,求出货物与皮带的相对位移,根据Q=μmgcosθ?△s可求出因滑动摩擦产生的热量。对于A项,由极限法分析可知当速度v一定时,随着角θ的增大,运送时间先减小后再增大,A错误;当倾角θ一定时,货物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一定,货物到达C平台的位移一定,改变速度v,运送时间一定变化,B错误;当倾角θ和速度v一定时,货物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一定,货物在皮带上做匀加速运动的位移一定,故货物在皮带上留下的痕迹长度一定,根据Q=μmgcosθ?△s可知货物质量m越大,皮带上摩擦产生的热越多,故选项C错误D正确。
21.(18分)
(1)某同学将一个内阻Rg=1.00×103Ω,满偏电流Ig=200μA的电流表G改装成量程为0~3.0V的电压
表。
①应选一个阻值R= Ω(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的电阻与电流表G 联(填“串”
或“并”)。
②该同学在改装完成后,继续对改装后的电压表进行校准,校准实验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除了导线和开关外,还有下列实验器材供选择:
R A. 电压表V1(量程3V,内阻约3kΩ) G B. 电压表V2(量程15 V,内阻约15kΩ)
V C. 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50 Ω) D. 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20 kΩ)
E. 电源E1(电动势为1.5 V,内阻为0.2Ω ) F. 电源E2(电动势为4 V,内阻约为0.04Ω ) S 图1 a. 实验中电压表应该选择 (选填“A”或者“B”);
b.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应该选择 (选填“C”或者“D”); c. 实验中电源应该选择 (选填“E”或者“F”)。
(2)某同学用单摆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①如图2所示,用游标卡尺测摆球直径。摆球直径d= mm。 01 cm 2 1cm 2 3 4 3
0 10 20 2 0 1
图2
②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 取一根细线,下端系住一个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 B. 用米尺(最小刻度为1mm)测得摆线长l; C. 在摆线偏离竖直方向较小夹角的位置由静止释放小球; D. 用秒表记录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得到周期T=t/n; E. 改变摆线长,重复B、C、D的操作。
该同学采用两种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第一种方法:根据每一组T和l,利用求出多组g值,然后计算g值的平均值,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第二种方法:根据每一组T和l,在图3中描点,然后连线;根据图线的斜率,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a. 如果实验中测量摆线长l和单摆周期T的偶然误差都比较小,那么,第一种方法求出的重力加速度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b. 根据该同学在图3中描出的点,请在图3中描绘出T2-l图线;
c. 该同学从图3中求出图线斜率k,则重力加速度g与斜率k的关系式为g= ;代入数据求得g= 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T2/s
6.0
5.5
【答案】(1)①1.40×104 【2分】 串 【2分】
② a. A 【1分】 b. C 【1分】 c. F 【1分】
(2)①16.50 【3分】
② a. 小于 【2分】 b. 连线如下图所示 【2分】
c. 【2分】 9.68~9.78 【2分】
6.00 5.50 5.00 4.50
解答。
对改装后的电压表进行校对,必须将电压表V与改装的电压表并联,以保证两表的读数始终相等, 则电压表V的读数必须从零开始,故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选量程小的便于调节;电压表应选量程跟改装的电压表相当的,以便于准确读数;电源应选电动势能使电表满偏的。
(2)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6mm,游标尺上第10个刻度和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游标读数为
3.50 90.00 l/cm 100.00 110.00
T2/s2 4.00 120.00 130.00 140.00 (1)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要串联电阻分压,串联的电阻阻值为R=-Rg,U为改装后的量程,代入数据即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