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该物质可诱导染色体的复制 B.该物质可诱导染色质螺旋、缩短
C.该物质可能与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有关 D.该物质可诱导核膜和核仁的形成
解析:图像中后期该物质含量达到最大值,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也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故可判定该物质可能与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有关。 19.下图甲、乙为某生物的体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行为变化示意图,曲线①、②为DNA含量变化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A.甲图对应曲线①中的CD段,对应曲线②的FG段
B.乙图为细胞分裂后期图,这一时期两曲线有不同的变化 C.甲图所示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
D.观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时,可用同一细胞来观察甲、乙两种时期
解析:甲图表示染色体的复制,DNA含量加倍;后期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减少一半,但核DNA含量没有减少;染色体复制发生在间期,在光学显微镜下很难观察到;在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动态变化,因为材料经解离后,细胞会死亡。
20.图甲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在正常培养中,某时刻所测得的不同DNA含量的细胞在整个细胞群体中的分布情况。向该培养液加入某种化合物并继续培养几小时后,分布情况如图乙所示,则该化合物所起的作用是( D )
A.抑制DNA复制 B.刺激细胞分裂 C.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D.抑制细胞质分裂
解析:通过比较甲、乙两图中不同DNA含量的细胞数目多少可推测该化合物抑制细胞质分裂。 21.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细胞衰老时,细胞核的体积减小,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C.在成熟的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生长快,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少
解析:细胞分化导致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改变,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其遗传物质不会改变,细胞衰老时,细胞核的体积增大;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分裂周期短。 22.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 5 -
A.细胞分化受基因控制,且不同细胞中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 B.衰老的细胞已不能分裂且代谢缓慢,而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 C.子宫内膜的周期性脱落属于细胞凋亡,也就是细胞坏死 D.抑癌基因能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解析:细胞分化受基因的控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衰老的细胞不会分裂,多数酶活性下降代谢缓慢,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细胞凋亡是基因的程序性表达,不是细胞坏死。抑癌基因功能是阻止细胞的不正常增殖。
23.最新研究表明,决定细胞“命运”的内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外因则取决于细胞对细胞外信号的特异性组合所进行的程序性反应,下图为部分信号决定细胞“命运”的示意图,图中字母分别代表不同的胞外信号,则下列有关细胞外信号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对于癌细胞而言,细胞外信号A~E可能会持续起作用
B.细胞外信号F和G、D和E均能诱导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 C.只要有胞外信号D和E,细胞就一定会进行分裂
D.细胞凋亡对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解析:癌细胞有无限增殖的特点,结合图示信息,细胞分裂需要ABCDE五方面的信号;由于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都需要合成特定的蛋白质,结合图示信息,细胞外信号F和G、D和E分别是细胞分化和分裂所必需的信号,进而诱导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分裂需要胞外信号ABCDE才能分裂,只有胞外信号D、E,细胞根本无法生存;细胞凋亡对维持内部环境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24.下列关于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人体衰老的过程也是体内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B.衰老细胞内全部酶的活性均降低
C.细胞凋亡的原因是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 D.人体细胞的凋亡是从出生后开始的
解析: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是酶活性下降,但此时与细胞衰老过程有关的酶活性较高;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导致细胞坏死;细胞凋亡在人体的发育过程中普遍发生,如胎儿时期手的发育。 25.下列3个图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 6 -
A.处于图2中B→C段细胞包含图1所示细胞,图1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 B.完成图2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3中d所示的情况
D.图3中a可对应图2中的B→C段;图3中c对应图2中的A→B段
解析:图1为有丝分裂中期,图2中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图1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个染色单体;图2中C→D段表示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染色体数是DNA数2倍的情况;图3中a表示后期和末期,对应图2的D→E段,图3中c应表示DNA复制前(A→B段前)。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0分)下图甲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乙为该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请分析回答:
(1)图甲可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是 段。 (2)乙图中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3)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的时期是甲图中的 段,相当于乙图中的 (填图字母)时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之比是 。 (4)在动物细胞中,与结构2相当的物质是由 (细胞器)形成的。
(5)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制作的步骤为 → → → 。
解析:(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后,再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过程,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依据细胞周期的定义可知ej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2)乙图中A为前期、B为末期、C为后期、D为中期、E为间期、F为形成两个子细胞。
(3)研究染色体数目和形态最好的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甲图中bc和gh都为中期。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
(4)图乙中2为纺锤体,动物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与中心体有关。
(5)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制作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答案:(每空1分)
(1)ej (2)EADCBF (3)bc或gh D 1∶2∶2 (4)中心体 (5)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27.(10分)图中甲表示洋葱根尖的不同区域;乙表示洋葱根尖处于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含量变化;丙呈现的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一种物质变化和形态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7 -
(1)进行分裂的细胞集中在哪一区域?[ ] 。该区域的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
(2)研究表明细胞的呼吸速率在各时期是不同的,图乙中c阶段后期耗氧量最多,这与分裂期需要大量的 相适应。
(3)乙图表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糖体功能较活跃的时期是 (填字母),这表明在该时期进行了大量的 的合成。
(4)丙图呈现了一种物质变化和形态变化过程,该过程的物质变化主要是 ;形态变化可描述为 。
(5)在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我们发现即使操作正确,也难以看到很多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主要原因是 。
解析:(1)图甲中①②③④分别指成熟区、伸长区、分生区和根冠,只有分生区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细胞内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2)细胞分裂需要大量能量,这些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3)乙图a、c阶段的RNA合成丰富,核糖体功能较活跃,这与蛋白质合成旺盛有关。(4)丙图所示的是染色体的变化过程,即:在分裂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在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5)分裂间期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时间,所以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间期细胞远远多于分裂期的细胞。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 (1)③ 分生区 线粒体 (2)ATP(能量) (3)a、c 蛋白质
(4)染色体复制(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 (5)分裂间期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时间(2分)
28.(10分)下图是有关生物细胞生活史的模拟概括,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③所示的变化,在生物学上称为 ,其根本原因是 。 (2)F→G→H过程的技术,在植物学上叫 , 其理论基础是 。
(3)⑤过程称之为癌变,癌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肿瘤细胞培养是研究癌变机理、抗癌药检测的重要手段。
①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致癌因子使 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②美国和日本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发现,木瓜叶提取物能杀死癌细胞。某实验小组想通过癌细胞的培养来加以证明。请完成相应步骤。
第一步:从大医院获取手术切除的肿瘤,立即切取小块癌变组织将其剪碎,先用胰蛋白酶处理,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后,用细胞培养液稀释制成癌细胞悬浮液。
第二步:取两个规格相同的培养瓶,分别装入剂量相等的癌细胞悬浮液, 。 第三步:将上述两培养瓶放在37 ℃、体积分数为5%的CO2培养箱内培养一段时间。
第四步:24小时后,如发现 的培养基中癌细胞生长速度减缓,死亡率升高,说明木瓜叶提取物具有抗癌作用。
- 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