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 (1)期限性 (2)流动性 (3)风险性 (4)收益性
35.简述债券交易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7-152 答:
(1)债券的票面额 (2)票面利率 (3)市场利率 (4)偿还期限
36.简述贷款的五级分类。10-227 答:
(1)正常贷款; (2)关注贷款; (3)次级贷款; (4)可疑贷款; (5)损失贷款。
37.简述成本推动说的主要内容。13-304 答:
这种理论认为,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也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持
续和显著的上涨。
(1)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首先体现为工资成本的提高
工资提高,导致生产成本提高,从而导致价格水平上升。价格水平的上升提高了工人的生活成本,工人通过工会再一次要求提高工资水平,进一步推高价格,形成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相互推动的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即所谓工资——价格螺旋,引发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说还从垄断企业获取垄断利润角度解释通货膨胀的成因
这种理论认为,就像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是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形成的前提条件一样,不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是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形成的前提条件。在不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上,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可以操纵价格,把产品价格定得很高,致使价格上涨的速度超过成本增长的速度。 六、论述题(本题13分)
38.试述货币政策四大目标间的关系及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14-316~318 答:
一、货币政策四大目标间的关系 1、稳定物价和充分就业
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两个目标之间经常发生冲突,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率和物价上涨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 2、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两个目标间具有一致性,奥肯定律论证了这种一致性,经济增长有助于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 3、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
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两个目标间具有矛盾性。由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定律”推导可知,物价上涨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呈同向变动关系,则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两个目标反向变动,存在矛盾性。
4、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物价有利于实现国际收支平衡。通常来说,在各国贸易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各国都保持本国的物价稳定,则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目标能够同时实现。
5、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通常会增加对进口商品的需
求,同时由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带来货币支付能力的增加,会导致对一部分本来是用于出口的商品转向内销。两方面作用的结果是进口的增长高于出口的增长,导致贸易逆差。 二、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1995年3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对“双重目标”进行了修正,确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金融理论与实务试题 课程代码:001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