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和情绪比较稳定,善于控制和疏泄不良情绪,释放和缓解心理压力,能在各种情境中调节自己的情绪,尽量做到沉着、冷静,既不盲目冒进,也不怨天尤人,畏缩不前。
思维敏揵,逻辑推理能力较强。我的兴趣爱好广泛,喜欢尝试新鲜事物,适应能力强。
基于以上几点,本人认为自己比较适合做一名心理健康教师。
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构思与设计(10分钟)
请根据所指定的活动内容范围,以自己所在学校的学生为对象,构思与设计一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简述各项设计安排的主要理论依据。时间不超过10分钟。
叙述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1、本堂活动课的主题; 2、本堂活动课的主要目的; 3、课前准备的主要内容; 4、活动的主要过程; 5、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选用话题共有18个: 1、如何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 2、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准确评价自己? 3、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抗挫能力? 4、如何帮助学生调控消极情绪?
可编辑
.
5、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 6、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某一种学习能力? 7、如何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意志?
8、如何帮助学生养成某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9、如何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方法? 10、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考试焦虑?
11、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与异性同学交往? 12、如何帮助学生与同伴更好地交往? 13、如何帮助学生改善亲子关系?
14、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自我形象? 15、如何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16、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或游戏机? 17、如何帮助学生正确选择升学志愿? 18、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恰当的消费?
心理辅导说课要点
一、说课的开场白和结束语
1、开场白:各位评委,大家上<下>午好!<我是……,来自……>,我说课的内容是…… 2、结束语:这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恳请评委批评指正,谢谢!
3、姿势神态:站立,保持上课姿势,带适当肢体语言,微向前倾<手上可拿支粉笔,适当时候可板书一下>,显示出一定的亲和力。 二、说课的主要内容 1、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可编辑
.
首先明确本课题所适合的年级,然后阐述理由: 一要讲清楚这个年龄段的基本心理特点;
二要讲述说课者所面对的学生的现实心理状况<如果有案例就更好>; 三要阐述辅导目标<两到三点为好>。
上面三点包括了说课的三个内容:说教材、说学情、说目标。 2、活动流程设计及依据
首先要概述活动流程,并说明重点在哪几个环节; 然后重点说明这几个环节的细节设计及理由。
这里的说课内容涉及了说过程、说教法、说学法、并渗透了对活动重点的把握。 3、进一步反思设计或活动后的感受和想法
这里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说,如果还只是一个活动设计,可以谈谈自己过程中的一些变化及其原因,如果已经有活动实践,可以从学生的活动反应来入手,抓住一点作较为深刻的反思。 三、说课过程中的语言表达
说课过程中的语言表达是说课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语言表达要做到三点:准确、流畅、生动。
准确是指心理学术语、学生心理状态等表达要科学规范; 流畅是指在讲述过程中一定要通俗易懂过渡自然;
生动是指语气语调的运用中不能平铺直叙,而要追求抑扬顿挫。
说课样本
《一个角度一种心情》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上(下)午好!我是
可编辑
.
我说课的内容是《一个角度一种心情》这是《做情绪的主人系列》中的一个内容,这堂课所适用的对象是职业高中高一年级的学生。
我所面临的学生的特点是:
首先他们上课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上课时常会违反纪律,即使像心理辅导这样的课课,他们从内心上很感兴趣,可是又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和控制不住自己开小差的习惯。
其次,职高高一的学生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我校利用MHT(高中生心理健康测试)对高一的心理测试中显示,01年至07年的学生当中学习焦虑占到7.82%,对人焦虑的占到了10.34%;在平常的情绪小调查中也显示:大部分学生好激动,情绪忽冷忽热,有90%的学生“不如意时常摔东西或毁坏东西”,一半以上的同学时常被一种莫名其妙的孤独感、焦虑感、苦闷感所笼罩;在个别辅导中我也发现,由于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导致的师生交往,同学交往问题占大多数。所以情绪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智力活动、人际交往等。
而心理学中的情绪ABC理论认为,人的很多消极情绪都是因为自己内心不合理的认知观念造成的,所以调整人的认知观念对于调节人的情绪有一定的作用。
正是基于学生有这样的特点,而情绪ABC理论又具有调节人的情绪的作用,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辅导目标:
1.通过游戏、图片以及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情绪ABC理论。 2.通过学生自我发现和自我分析,能初步学会利用情绪ABC理论来矫正自己不合理的情绪表达。
可编辑
.
基于这样的目标,这堂课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自我发现,探索新知。(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4)总结全课,祝愿学生
四个环节中我主要采用的活动和方法有学生组与组之间进行情绪表演、猜词比赛、看心理双歧图、案例分析以及4人小组讨论自我辩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的知识。
整个设计中重点是二、三两个环节,由第一环节的学生玩游戏比赛引出情绪两极性和周期性的特点,从情绪的这个特点引出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我们人的情绪会有这样的特点,到底是什么控制了我们的情绪?”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进入第二环节也就是自我发现和探索新知,这一环节中学生带着疑问看幻灯片上的几张双歧图,给学生看双歧图的意图就是让学生在恍然大悟的同时明白情绪ABC理论的原理,也就是“影响我们情绪的是我们的观念而不是事件本身”,然后再通过两个案例进一步分析和证明情绪ABC理论的原理和其正确性。当学生明白了这个原理后,马上进入第三环节就是让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调节学习生活中的不合理情绪。形式以学生自我讨论和辩论为主。
由于职高的学生不太喜欢讨论和动脑筋,所以在这一环节中为了再一次吸引同学们的眼球以及让学生能更好的集中注意力讨论,我让学生了解一下平常我们在用的调节情绪的一些方法,课堂上我特意挑选了几个他们这个年龄喜欢看的动画片的卡通人物,再一次活跃了一下课堂气氛,然后再让他们运用情绪ABC理论来调节情绪并和前面的方法加以比较,哪一个更好更能彻底调节情绪。
在运用情绪ABC理论来调节人的情绪时,我让学生以前后四人为单位组成小组,并把事先收集好的学生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学习生活观念如“如果老师不是
可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