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开始拌和前,拌和场的备料应能满足3~5天的摊铺用料。 ②水泥储存罐应注意防潮,避免因水泥结块而造成计量失准。
③拌和设备配料、计量功能齐全、有效、料仓上口应安装适宜的筛网来剔除超大粒径。 ④配料准确、拌和均匀,不准有明显的离析现象,随时对集料进行筛分检查。
⑤拌和现场必须有一名有经验丰富的试验员控制混合料拌和时的含水量和各种材料的配比,随时抽查配比情况并记录,发现异常要及时调整或停止生产。水泥剂量和含水量应按要求的频率检验并做好记录。
⑥各料斗配备1~2名工作人员,时刻监视下料情况,并帮助料斗下料,不出现卡堵现象,否则应及时停拌。
⑦根据当时的气候状况,拌和时的含水量应较最佳含水量大1~2%。 ⑧为了确保水泥稳定基层的强度,施工时水泥剂量应上调0.5% ?运输及摊铺
①混合料用自卸汽车运至摊铺现场。车辆在每天开工前,检查其完好情况,装料前将车厢清洗干净。
②拌合好的混合料尽快运至施工现场,并用篷布覆盖以减少水分损失。车内混合料不能在初凝时间内运至工地,或碾压完成最终时间超过2小时的,予以废弃。
③摊铺前应使下承层保持湿润,基层下层表面均匀喷洒适量水泥净浆(按水泥质量计算,不小于(1.0~1.5)㎏/㎡),撒布长度以不大于摊铺机前30m~40m为宜。
④摊铺前检查摊铺机各部分运转情况,坚持每天重复此项工作。 ⑤两侧均设基准线,保持好传感器与基准线的关系。
⑥摊铺速度要均匀,中途不得变速,其速度与拌和能力相适应,摊铺连续进行,尽量避免停机现象。
⑦质检人员随时检查摊铺标高,出现异常现象,马上采取补救措施。
⑧在摊铺机后设专人消除细集料离析现象,铲除粗集料“窝”,并用新混合料填补。 ⑨运输便道应经常洒水,以减少灰尘对混合料的污染。 ?碾压
根据试验路段提供的碾压数据——压实机械组合、碾压速度及碾压遍数等技术数据进行碾压,一般按下列规程进行施工。
①一次碾压长度一般为50m~80m,碾压段落要求层次分明,设置明显的分界标志。 ②碾压程序为:先轻后重,由边向中,由低向高。
③碾压时,先采用振动压路机静压一遍,其速度控制在1.5~1.7km/h,后轮重叠1/2轮宽;再用振动压路机振动碾压2~3遍,碾压速度为1.8~2.2km/h,重叠1/2轮宽;最后用轮胎压路机碾压1~2遍,碾压速度为1.5~1.7km/h。
④碾压应连续完成,碾压达到规定的遍数后,试验员及时取样检测压实度,压实度不足及时补压。
⑤水泥碎石混合料从拌和至碾压成型,时间宜控制在2小时内。 ⑥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
⑦碾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试验人员在现场检测混合料含水量,发现问题,反馈信息,及时纠正,检测压实度、平整度,测量人员在压实过程中,跟踪检测标高,以保证铺筑厚度,设专人负责碾压管理工作。
?检验
各项指标的检验应在24h内完成,首先表面应均匀、无松散等现象,各项质量指标满足标准要求。压实度、强度不合格的应返工处理。沥青面层施工前,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标高进行复测,凡标高高出的部分,必须预以清除。
?接缝处理
施工中采用摊铺机梯队摊铺,从而避免了纵向接缝。同时应减少横向接缝,保证连续作业不中断,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小时,则设横缝;每天收工之后,第二天开工的接头断面设置横缝。横缝应与路面车道中心线垂直设置,其设置方法如下:
①人工将含水量合适的混合料末端整理整齐,紧靠混合料放两根方木,方木的高度应与混合料的压实厚度相同,整平紧靠方木的混合料。方木的另一侧用砂砾或碎石回填约3米长,其高度应略高出方木。将混合料碾压密实。
②在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之前,将砂砾或碎石和方木撤除,并将作业面顶面清扫干净。摊铺机返回到已压实层的末端,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
③如摊铺中断超过2小时,而又未按上述方法处理横向接缝,则应将摊铺机附近及其下面未压实的混合料铲除,并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的末端挖成与路中心线垂直并垂直向下的断面,然后再摊铺新的混合料。
?养生及交通管制
①每一段碾压完成以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立即开始养生,养生期不小于7天。 ②养生期间用洒水车洒水始终保持表面潮湿状态,不能因洒水车喷头角度问题而对基层产生冲刷,造成局部坑槽。同时采用土工布覆盖养生,养生结束后将覆盖物清除干净。
③养生期间封闭交通,只允许洒水车辆通行,行车速度不超过5km/h。禁止车辆在上面调头或急刹车,以免影响强度。
ⅲ.注意事项
?碾压完成后及时进行质量检测,不合格路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养生期间,路段必须设置明显的标志牌并有可靠的封闭交通措施。 ?拌和配合比应准确。
?多余的废料不得抛弃在路肩、边坡和中央分隔带上,应随时清出现场,并运至指定的废料场进行掩埋处理。
?雨季施工时石屑要覆盖,防止着雨结团,导致拌合站计量失准。 ?严禁用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 二.沥青砼面层施工
配备沥青砼拌和楼、沥青砼摊铺机、双钢轮振动压路机、轮胎压路机、自卸汽车等设备联合作业。
ⅰ.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框图 见下页。 ⅱ.材料要求
注意粗细集料和填料的质量,从源头抓起,对不合格的矿料,不准运进拌和厂。
堆放各种矿料的地坪硬化处理,并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材料被污染;各品种材料要堆放整齐并用墙体隔开,以免相互混杂。
细集料搭设防雨棚。细集料的潮湿将影响拌和机的产量、混合料出料温度大幅波动及燃油消耗率的大幅增加。
矿粉存放在防雨、防潮的贮存罐中,其含水率应小于1%。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工艺框图
备料 配合比设计 作业面清理
?粗集料、细集料、填料 测量放样 混合料拌和 运输 摊铺整形 碾压成型 接缝处理 检验、开放交通 粗集料、细集料、填料除满足规范要求的质量标准外,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测各种规格石料的级配,按级配所要求的规格供料,防止供应商中途将石料的级配改变。集料检测项目有:压碎值、洛杉矶磨耗率、视密度、吸水率、粘附性、针片状、软石含量、磨光值、冲击值、亲水系数、水洗法<0.075mm 颗粒含量。
粗集料: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上面层采用玄武岩石料,下面层采用符合要求的石灰岩石料。
细集料:采用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的石灰岩机制砂。 填料: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须干燥、清洁。 ?沥青
须符合招标文件、图纸和规范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对每批进场沥青的延度、针入度、软化点等项目进行检验。
?抗剥落剂
应具有较强的抗老化性能,掺量据试验而定。 ⅲ.沥青砼组成设计
沥青混合料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确定粗集料、细集料、矿粉和沥青材料相互配合的最佳组成比例,使之既能满足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又符合经济的原则。
本工程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由马歇尔试验设计、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检验及车辙试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