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贵在坚持,创新永不止步
——滦南县宋道口镇初级中学课改总结材料
一、鸟瞰纵览 旧貌换新颜
在美丽富饶的小清河东畔,钟灵毓秀的滦河以西,伫立着一座闻名遐迩的花园式学校——宋道口初级中学。我校始建于1968年,学校占地面积26880平方米,建筑面积11311平方米,现开设24个教学班,在校生1163人,教职工98人。建校46年来,我校始终秉承“民主、和谐、严谨、创新”的校训,积极探索“自我教育、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育人模式,积淀了优良的校风、学风。逐渐成长为一所育人环境幽雅、基础设施完备、技术装备精良、师资力量雄厚、管理严谨规范、办学特色鲜明、育人质量优异的初中名校。
2008年以来为推进素质教育,我校开始了高效课堂改革,经过5年来的探索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10年,正式加入中国名校共同体,2011年成为《中国教师报》全国教师培训基地高效课堂实验校,河北省教育学会教材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唐山市唯一一所农村初级中学课改示范校。2012年5月,全国首届新课堂观摩会在我校举行,我校的高效课堂模式得到于会专家领导的高度评价。2013年5月,我校编写了《“四步三法”高效课堂建设整体规划》校本教材,为我校课改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依据。三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我校的教学成绩节节攀升,2013年、2014年中考,我校连续取得全县第一的好成绩。
二、回望探索,一路不平坦
1、充分宣传,转变观念。
课改之初,我们首先从转变老师观念出发。分析当时我校教学中应试教育的被动现状,分析推行素质教育的大势所趋,介绍改革先行学校的成功经验,勾画了我校课改后的诱人前景。通过充分的宣传、动员,使老师在思想观念上由对立到认同。
2、校外取经,临帖模仿。
在课改中,我校几次选派骨干教师到杜郎口中学、天卉中学等课改名校取经学习。这些老师回校后开始仿照杜郎口的模式先行示范,然后由各教研组长组及骨干教师组成听课组进行研讨。最终确定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即“自主预习——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归纳整理”的模式。
3、凤凰涅槃,自构模式。
在我县全面推行高效课堂改革的形势下,《教师报》于2012年的5月在我县举办《教师报》首届全国新课堂观摩会,我校被确定为承办学校。压力面前,全校教师全部行动起来,为课改建言献策。根据老师们的建议,我校对课改模式进行了重新设计。突出了展示环节,把聚焦展示作为我校的亮点。随着2012年5月份《中国教师报》首届高效课堂改革现场会在我校的召开,我校课堂课改达到了高潮,来我校参观学习的县内外学校的领导教师络绎不绝。 4、光环笼罩,危机四伏。
其实,在高效课堂改革的成就和光环笼罩下,我校课改孕育着危机。从形式上说,对学群学讨论热烈、聚焦展示形式新颖,整节课气氛活跃异常。但综观全部教学流程,学生的展示缺乏对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理解。而且在活动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飘忽状态,很难深入思考,所讲内容没有深度。即便是归纳整理和检测大多也都是蜻蜓点水,达不到实际的效果。
我校课改究竟何去何从?走回头路已经不允许了,但继续课改的话,如何为继呢?
三、兼收并蓄,传承再发展
(一)、结合校情,倒推设计。
我们在原有的的模式中渗透了一种新的理念,“围绕学习目标展开教学活动,突出教学重点设计,探究展示内容,针对教学目标达成来推进教学环节的展开,实现教学的高效实效性为最终目标”。课改模式不是为了好看,最终还要看学生的成绩。这是最终评价课改成功与否的底线。成绩不好,再好看的课改,我们也只能实行一票否决。
正是按照以上这一思路,我们修订了新的课改模式,对课改模式提出新要求。 (二)、“四步三法”新课堂模式的内涵
“四步三法”是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归纳测评”以及四步教学环节中渗透的“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法。探究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的始终,即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而展示又隐含于合作探究交流之中。
四、多措并举,创新有亮点
亮点一:课堂模式流程简洁,具体要求清晰。 ——“四步三法”模式+“四三三”具体要求
“四步三法”课堂模式在这里不再赘述。主要讲一下“四三三”课堂实施要求。即,四个要素,三个方法,三个练习。四个要素,即目标、问题、学法、评价;“三”指独学、对学、群学三种方法,“三”个练习指课前、课中、课后三组练习。
亮点二:评课规范务实,教研不落俗套。 ——评课遵循 “211”评课制度。
所谓“211”评课制度,即遵循二个优点,一个不足,一条建议的评课制度。评课要求不能落入俗套,优点确实是该教师独特的,或者是自己存在不足的,能够借鉴的方法。缺点,必须中肯实在,而不是敷衍赛唐,是该老师讲课中存在的最需改正的问题。建议,一般针对缺点提出建设性的中肯意见来。
亮点三:课题研究小中见大,教研找准切入点。 ——实施小课题研究,推动高效课堂改革上水平。
教师的研究不必像专家那样专业、那样规范,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即可,所以我们决定把小课题研究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切入点,拉动“四步三法”课堂模式不断深入发展。
亮点四:集体备课有实效,教研要有针对性。 ——通过集体备课,轮流讲观摩课提高教研针对性。 1、确立主题,集体备课。
对于某一个主题的课例研究,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把每个人最好的教学方案和建议奉献出来,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无效教学现象作预测和前瞻,达成教学设计的共识,最终确定教学方案的框架结构和具体的教学处理细节,然后由授课老师写出教学实施方案。
2、教学观摩,现场评议。授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形成的方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其他教师听课、观摩、记录,课后及时组织评课,围绕主题,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无效现象进行汇总和分析,并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合理的建议。
3、反思教学,修改导学案。针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共同找到设计方案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差距,提出修改意见,形成第二次授课方案,然后由同
学科的其他教师按照修改后的教案进行授课,其余教师继续观摩。
亮点五:加强理论学习,反思教学实践。 ——领导理论讲座,教师实践反思
首先,确定教学反思的具体内容,一是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间的差距,二是反思理性的课堂设计与学生实际收获间的差距。其次,因为反思能力的提高有一个不断提高、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规定教师每周一篇教后感,每月至少撰写教学反思一篇。对教学反思进行评比,计入教师目标考核,以此来提高教师进行反思的积极性,引导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提升专业化水平。
亮点六:教师自我激励,自主专业成长。
——在高效课堂实施中,开展“达标”、“创优”活动。
活动强调教师自主参与,采取个人申请和学校组织相结合的方式,来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的潜能,激发了教师参与活动的主动意识。每学年,我校确定校级课改名师,每科名额3人,每年级一人;课改骨干教师每科6人,每年级两人,达标教师名额不限。通过“个人申请——评委验收——树立典型——组织学习”的形式,推动活动的开展。
亮点七:张扬教学个性,加强课堂模式新探索。 ——实施“三课型”,推进“四步三法”模式再创新
1、示范课引领。由校级课改名师或骨干教师提供示范课,融说课、讲课、评课于一体,展示这些优秀教师的先进理念和较高的教学艺术,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各学科每学期举行一次。
2、研究课突破。各年级、各学科组,结合自己学科特点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开展主题研究课活动。活动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先一人执讲,再众人研讨,最后成果课展示(如前面提到的课例研究)。
3、常态课发现问题。各年级各学科开展随堂听课活动,旨在提供原汁原味的课堂,发现课堂教学中潜在的真实问题,共同商讨解决的策略。特点是真实、有效、实用,也便于协同合作、互相学习、彼此共享。各学科坚持每周一次。
亮点八:双环互助驱动,迭次提高发展。 ——建立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双向互动机制。
为配合“四步三法”高效课堂改革的推进,我校开展了以“自我教育、自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