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德市严州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3月阶段测试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叨(dāo)扰 脚踝(huái) 乌桕(jiù)树 舐(shì)犊情深 ....
B.怄(òu)气 重创(chuānɡ) 配给(jǐ)制 煽(shàn)风点火 ....C.楔(xiē)子 绷(běnɡ)脸 文绉(zōu)绉 方枘(ruì)圆凿 ....D.泠(línɡ)然 饯(jiàn)别 嚼(jiáo)舌头 封妻荫(yìn)子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一个人着装时不拘礼节可能表示你对交流沟通的另一方的漠视,肮脏的牛仔裤与笔挺
气派的西装会给人以截然不同的印象。
B.雷军说在45岁生日当天他收到了两份大礼,一份是360投资结盟酷派,另一份是华
为发布荣耀6plus,“这个行业的竞争恐怖得一踏糊涂”。
C.他的这一番关于“文明之旅”栏目的评价听起来很有见地,其实也不过是拾人牙惠罢
了,根本没有一点自己的东西。
D.记者从省文联获悉,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
作品展览暨中国美术创作奖、获奖题名作品展”15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刚结束的国王对阵湖人的比赛中,湖人队普莱斯在第一节开局时像巅峰时期的科比
附体一样,单节得到14分,让对位的韦斯特布鲁克显得相形见绌。 ....
B.在父亲的熏染下,小莫扎特在音乐方面的才华日益展露,经常为学校的活动创作曲谱,..受到师生的追捧,但在老莫扎特看来这完全不值一提。
C.说完,他就转过身去,把被教训得一怔一怔的顾眉撂在屋子里,径自向外走去。 ..D.中国铁路总公司称,自2014年12月1日起火车票预售期将逐步延长至60天,消息
一出,深受买票之苦的旅客无不奔走呼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发
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B.“倒爷”这个词语对许多俄罗斯人并不陌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一群带着大包小包
来往于中俄边境做生意的人就是被冠以这种特定称谓的。 C.国家最高科技奖新近得主于敏院士为我国氢弹和核武器发展历尽千辛万苦,功勋卓著,但他却对此守口如瓶28年,更婉拒“氢弹之父”的美誉,继续过着简朴的生活。 D.当人们慨叹世风日下时,“雷锋精神”还有现实意义吗?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还
有人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吗?《成德之道》这本书很好地作出了回答。
5.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信息。(3分)
按照国际惯例,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iPad、MP3、游戏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严禁在1万英尺(约3048米)以下的高空使用,当到达1万英尺之上时,除手机之外,其他的电子设备都可以使用。但从2013年起,情况有了改变。
2013年10月,美国联邦航空总署允许移动电子设备在起飞和降落阶段开机,但必
1
须设定在“飞行模式”,即关闭移动电话对外联系功能。12月,欧盟航空安全局宣布,允许乘客在飞机起降和飞行期间全程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前提是必须调至“飞行模式”。近日,新加坡民航局也宣布,只要不启用无线通信或遥控功能,飞行途中乘客可在“飞行模式”下全程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需要开启无线通信连接或使用遥控的电子设备,可在航班爬升至1万英尺以上时使用,但语音通话除外。
6.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处补写一句结论性的话,不超过30个字。(4分)
路旁有两棵桃树,一棵在篱笆内,一棵在篱笆外。篱笆内的受到保护,枝繁叶茂;篱笆外的常遭攀折,疏枝横斜。但是,外面的年年硕果累累,里面的总只稀疏几枚。对这现象我困惑不已。直到有一年去参观,才知果实的多寡与枝的疏密相关。
我有两位朋友,一个流浪写生,一个供职画院。流浪写生的,从城市到乡村,从山野到海滨,心无旁骛,专心作画。做专职的有十七个头衔,作画、开会、剪彩、参展、评奖,忙得不亦乐乎。后来,在两汉文化艺术节上,他们的画共同展出,流浪汉的所有作品被高价买走,专职画家的画一幅都没卖出。
其实,大自然与人生常有相似之处,枝疏者果众,枝密者果少;同样, , 。 7. 仿照下面的诗段,补写另一个诗段。(每句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5分)
我喜欢将暮未暮的原野 在这时候
所有的颜色都已沉静 而黑暗尚未来临 在山冈上那丛郁绿里 还有着最后一笔的激情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人类文明的第一行脚印,是踩在湿漉漉的河边的。通过逐水而居,原始人获得了一种简朴而充满希望的生活和初级生产方式,并对河流产生了亲和、依赖和畏惧,推动了人类想象力和终极观念的形成。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早期文明又称大河文明。在黄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恒河、印度河流域,通过洪水周期性泛滥和引水灌溉,形成了最早的农业,并诞生了与之适应的科学技术、政治文化和社会分工。而且,通过河流,纷争不已的部落和相互隔膜的族群获得一种标志性的文化认同,产生了一种后来被称为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倾向。在此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现代民族国家的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层意识形态;反过来,这些源于河流或在河流背景下生成的认同和倾向又进一步赋予河流以一种崇高品格,使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河流的文化生命就这样产生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战场上,国都沦陷,山河破碎,一曲悲愤雄浑的《保卫黄河》,却成为连接重庆和延安、前线与后方的共同旋律,成为超越所有党派的精神旗帜,动员起抗日救国的巨大力量。改革开放新时期,
2
黄河作为民族摇篮,为成千上万的海外华人寻根问祖、顶礼膜拜提供了可知可感的实体和空间,成为凝聚民心、引领民气的“精神图腾”。
河流文化生命在于它的超越性。你可以通过河流的故事触摸一段历史,一个族群;你也可以通过历史的故事复活一条河流,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你甚至可以通过知识、经验和想象把河流和历史抽象成一种符号,赋予它更加丰富和充满变数的内涵。这时,河流文化生命就由超越性而获得了一种稳定的虚拟性,是各民族发生、成长和可持续繁衍的文化资源。
在地球景观中,没有什么比河流更神奇、微妙和难以穷尽的了。河流是最具运动性、可视性和永恒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有声有色、奔腾不息的河流焕发了所有大地景观的活力,激发了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怀,产生了独特的河流美学,掀开了地球自然和生物史诗中瑰丽、壮美和绵长的诗意篇章。从中国的《诗经》《黄河大合唱》、俄罗斯的《伏尔加船夫曲》到美国的《老人河》,河流成为文学和文艺创作的源泉。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音乐和诗歌。不能想象没有河流滋润的人类情感和文学作品,就像不能想象没有文学和音乐伴随的河流一样。浩荡的巨川,湍急的洪水,柔美的溪流,神奇的峡谷,作为历史文化的空间载体,艺术创作的永恒母题,想象力的起点和极致,作为人与宿命搏斗的见证,在人文史上具有经久不衰的原初价值。河流不仅仅是经济资源、战略资源,还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是全人类亟待保护的珍贵的自然遗产。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不仅仅是经济的可持续性,还必然意味着河流以及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 (有删改) 8.下列关于“河流文化生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文明可以沿着河流寻找到历史轨迹,原始人对河流有着亲和、依赖和畏惧的心理。 B.人类早期文明称之为大河文明,河流的周期性泛滥和引水灌溉,诞生了与之适应的科
学技术。
C.纷争不已的部落和相互隔膜的族群,通过河流,获得了一种文化认同,产生了后来的
民族凝聚力。
D.人类在河流背景下生成的文化认同和文化倾向,使得河流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传统
文化的载体。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民族凝聚力基础上演化和提升的民族精神,形成了现代民族国家本土文化品格和深
层意识形态。
B.河流承载着民族和传统文化,与民族的历史息息相关,也是一个民族可持续繁衍的文
化资源。
C.在地球景观中,河流是最具运动性、可视性和永恒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河流也是充
满诗意的景观。
D.河流是人类珍贵的人文遗产,河流审美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也意味着一个社会的
经济可持续性。
10.河流为什么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请根据文意概括。(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一半静另一半净 王宗仁
①我曾三次亲近秦岭深处的蜀河古镇,爱上山里这个弹丸之地,是因为那里流动着山外难得遇到的新鲜空气和圣美人气。蜀河镇的街巷一半是静,另一半是净。它是我踏进秦岭之后寻找到的称心如意的一块净土。
3
②蜀河镇位于秦岭和大巴山交界处,秦时设关,西汉置县,位置优越。它在历史上曾经演绎过政治、经济、文化的辉煌一页。古城就坐落在汉水边上,而且城镇有一半还建在江里。至今还留在小镇街巷里的会馆、寺庙、戏楼以及生意人的豪宅小院,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古镇的房子大都是用石头和石板筑建,街巷的路也是青石铺成,石板的边角已经磨损,显出历史的悠远。还有一段路为坑坑洼洼的鹅卵石道,那曾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古镇老街深藏着太多的故事!
③斜斜石阶路,窄窄一线天。走在这样的小巷里,我本能地觉得生活的节奏放慢了。简简单单的小巷,却是盛着丰富的岁月。有时似乎踩碎了秦时的砖,有时又仿佛触摸到了汉时的瓦。时值午后,我走在街上不时遇到来往的行人,只是不多,有脚步却少有响动。洁净的街巷显得几分寂静。
④许是我急于在小巷播种一粒散文的种籽,心急腿慢地匆匆地赶着路。我终于在一户宅院门前止步。门口没有老人,门紧紧合闭,门上挂着一把锁。木锁?是的,木锁。我止步在木锁前,感到无路可走了,似乎人间的路已经到了尽头。木锁挡住了我进小院的路。当然我十分清楚,它不是铜墙铁壁,我猜想,那个时候,大概砸锁破门的人不会很多,要不这把木锁不可能一直存在到今天。存在就是活着,活着就有生命。木锁有穿越千百年历史隧道的生命。
⑤我继续在蜀河镇的街巷里漫步,就我一人。我乐于这样的独行,信马由缰,享受独乐。我走进了这条几乎悬挂在崖畔的小巷,久久地凝望并思考着这四个生涩的汉字:冻绿扁巷。它刻在一块并不平整的青石上,镶嵌在同样是青石垒成的一截墙头上。“冻绿”,这两个字意原本是相悖的呀!我放慢脚步边走边思,忽有所见所悟。临街的崖畔,栅栏以外的坡上,密匝匝地蓬满了树丛,我一眼便认出是冬青树。冬雪压来绿色不褪,酷暑漫过照样蓬勃。这条巷的起名想必与冬青树有关联了。这巷子里面该埋藏着沉淀着多少历史精髓。
⑥冻绿扁巷4号。两层小楼,土木结构,依山而建。门窗都不大,但对于我的视线,已经足够。我喊了几声,没人回应,我便走了进去。一股粮食和蔬菜味扑面而来,很清新,庄稼人的气息。我攀上楼顶,看到了一位老人,他正在自建的小棚里做饭,锅里咕嘟着玉米粥,老人说那是他的早餐,当地人称“糊塗兜”。老人叫刘楚全,早年是插队的知青,回城后搞过建筑,现在老了,干不动了,在家闲着。他说,儿子儿媳上班,孙子上学,老伴有病,他呆在屋里看看家。看家?楼门敞开着,家当全在屋里明放着,他就这么看家?我说出了自己的疑问,他一笑,说:“一家门口坐个人,全街上人家的门全看守了!有啥不放心!再说关上门憋得慌,开着心里豁亮!”
⑦他的话在这空空的楼里,撞出了清亮的声音,我胸中的钟也被撞响。老人还告诉我,打前年开始,冻绿巷还有蜀河镇街上其他不少人家,就陆陆续续搬到新建的小区去安家。可他呢,总舍不下这个老巷,一直没挪窝。
⑧至此,我在蜀河镇的所见所闻,都有了一个明晰的答案。老街古巷不是遗址,它活着。 ⑨因为静,也因为净,纵横穿错的大街小巷十分空旷。蜀河镇寂寞吗?也许有点吧。我想说的却是,享受寂寞的滋味并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红尘繁华的时下,两耳灌满歌厅在酒杯中旋转的声音,常有人听不清鸟儿的叫声,也难分辨花开花落的颜色。蜀河镇真的好静,很静。我仅用这一个“静”字,就可以营造一个很广阔的想象空间。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