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几种犬源人兽共患病检测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贾春玲,吕殿红,林立峰,温肖会,袁洁,魏文康*
(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 广东省兽医公共卫生公共实验室 广东广州 510640)
摘要:随着宠物养殖量的增加,宠物疫病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宠物源性人兽共患病不仅危害宠物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甚至于生命安全,早期诊断对有效预防和控制宠物源性人畜共患病有重要意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在宠物疫病检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犬源性人兽共患病中的狂犬病、弓形虫病、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检测上的应用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促进该技术在宠物疾病检测方面的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犬源性人兽共患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应用;进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家养宠物,特别是犬的养殖量越来越多;由于宠物与人的接触,导致的人兽共患病的发生也越来越多。常见的犬源性人兽共患病有狂犬病、弓形虫病﹑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这几种病均为高度接触性的烈性传染病,除给宠物主带来较大经济损失,还严重威胁着宠物和人类的身体健康,甚至于人类生命安全。加强这些疫病的早期诊断和抗体检测,对于预防和控制重大疫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具有操作简单、用途广、敏感高、可定性、定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科研和各项检测工作中,在犬源性人兽共患病的检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将ELISA原理、分类及其应用等介绍如下:
1 ELISA的原理和分类
1971年瑞典学者 Engvall和Perlmann,荷兰学者Van Weeman和 Schuurs分别报道将免疫技术发展为检测体液中微量物质的固相免疫测定方法,称为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ELISA的基本原理是将某种特定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上(包被),包被后的抗原或抗体可保持其生物学特性和免疫学活性,再用酶标记抗原或抗体,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同时又具有酶的活性。在测定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发生免疫反应,洗涤后,在固相载体上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
通过特异反应结合在固相载体上,这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比例,加入酶反应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颜色反应的深浅与抗原(或抗体)的含量成一定比例,用酶标仪在适当的波长读取吸光度值,计算出相应抗原或抗体含量。由于酶催化效率高,间接放大了免疫检测结果,使敏感度提高。常用的ELISA测定法有: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间接法测抗体、竞争法测抗体、竞争法测抗原、捕获包被法测抗体等多种方法。
2 酶联免疫技术在几种犬源性人兽共患病检测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2.1 ELISA 在犬狂犬病检测中的应用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引起的人兽共患疾病,人和其他所有温血动物对狂犬病毒都易感。该病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来,我国狂犬病疫情一直呈上升趋势,导致的人员死亡数居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
2.1.1 ELISA方法检测犬狂犬病病毒
Perrin P于1986 年建立ELISA方法,其敏感性及特异性与荧光抗体方法(FAT)有很好的相关性(96%),灵敏度略低于FAT[1]。通过获取狂犬病病毒特异性多克隆抗体,运用ELISA技术检测脑组织中的狂犬病病毒核蛋白。可以检测血清1型(PV株)、血清3型(Mokola)株和欧洲蝙蝠狂犬病毒血清1型(PV株)。
由张国强等[2]建立的狂犬病病毒抗原的定量检测方法,采用狂犬病病毒aG株免疫豚鼠,制备抗狂犬病病毒多克隆抗体,纯化后以辣根过氧化物酶进行标记,建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系统,针对疫苗生产过程中的病毒含量进行监测。用该方法对狂犬病疫苗进行抗原定量,检测市售不同毒株和细胞系生产的狂犬病疫苗,其结果在2.4~9.9 IU/ml之间,与NIH法测定的疫苗效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该方法可对来自不同毒株和不同细胞系的狂犬病疫苗进行快速定量检测,为疫苗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简便的监测手段。ELISA检测狂犬病毒抗原无需昂贵的荧光显微镜,操作简单、重复性好,适合作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也可做狂犬病疫苗或狂犬病病毒的鉴别诊断。 2.1.2 ELISA方法检测犬狂犬病病毒抗体
国内外都有利用ELISA技术生产的犬狂犬病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赖红青等[3]运用购自法国 SYNBIOTICS公司的狂犬病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对40份采自东莞市望牛墩镇已免疫狂犬病疫苗至少30d以上的犬只进行抗体监测,试验结果表明:检测狂犬病抗体阳性率达92.5%,免疫效果基本满意。孙招金等[4]将 40只犬免疫兽用
狂犬病疫苗,并在免疫后 14 d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分别采用ELISA法和细胞培养病毒中和试验(FAVN)法(OIE指定方法)检测血清样品中抗体效价并进行结果的比较。实验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运用ELISA方法检测犬狂犬病抗体灵敏度高、特意性强、操作简单、同时避免了FAVN检测中因接触狂犬病活毒带来的安全隐患,因而值得推广运用。 2.2 ELISA 在犬弓形虫病检测中的应用
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又称弓形体病,是由刚地弓形虫(Toxophasma gondii)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由于它感染人类特别是孕妇感染后,病原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直接影响胎儿发育;致畸作用较未感染孕妇大10倍,影响优生,成为人类先天性感染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所以备受人类医学工作者重视。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人类和犬科动物只是弓形虫的中间宿主,对犬和猫进行弓形虫的研究都很重要。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其症状和体征又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误诊。目前对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血清学和病原学方法。
ELISA方法可检查弓形体IgM与IgG抗体,并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也可用于抗原鉴定。于咏兰等[5]比较了ELISA法和乳胶凝集试验对北京地区犬猫进行龚地弓形虫抗体检测,结果在66只犬猫的血清中,ELISA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为24.0%,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率为21%。郑红星[6]等对兰州地区66份犬血清进行弓形虫抗体的检测,运用ELISA方法共测得阳性血清16份(占24.0%),而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测得阳性血清14份(占21.0%)。上述结果表明,与乳胶凝集和间接血凝相比,ELISA方法更为灵敏,特异性更强。
2.3 ELISA 在犬布氏杆菌病检测中的应用
布鲁氏杆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在我国被列为二类法定传染病。犬布氏杆菌病是犬感染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犬感染本病后,多数呈隐性感染,少数可表现出临床症状,表现为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生炎症,引起流产、不育以及多种部位出现局部病灶。但是带菌犬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三种途径感染人,病人表现为波状热、多汗、头痛、失眠、恶心和呕吐、关节炎、睾丸炎、神经痛、四肢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和流产。据报道,犬布鲁氏菌病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发生,我国多个省份存在犬布鲁氏菌病,而且发病数量逐年上升,由犬布鲁氏菌病感染人的病例报道也日益增多,犬布鲁氏菌病的控制和根除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病原(细菌)分离是用于该病的确诊,但是耗时长又容易出现污染;虎红平板凝集(RBPT)虽然操作比较简单,但是其特异性较低,易出现假阳性,而且判定主观性较强,不易量化;试管凝集试验(SAT)是我国法定的诊断布鲁菌病的方法,SAT的准确性较高,但该方法繁琐费时,不适于现场操作。
上述3种技术诊断抗原均直接采用布氏杆菌菌体本身或培养物、提取物,生产与制备过程涉及活菌培养,存在一定的生物安全危险,必须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大大提高了生产制备成本[7-9]。ELISA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仍是研究的热点和方向,其优点在于敏感性和特异性高。OMP3为布氏杆菌外膜蛋白,在感染牛、绵羊、山羊、犬和人类均为优势免疫原,且在抗原性上具有较好的布氏杆菌种属特异性[9]。赵焜等于2009年克隆了犬布氏杆菌外膜蛋白Omp31基因并构建原核表达系统,并对表达产物进行了初步的血清学鉴定,以大肠杆菌表达OMP31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初步建立了检测血清特异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该方法有很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该方法的建立为犬布鲁氏菌病诊断提供了一种比较实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10-11]。 2.4 ELISA 在犬钩端螺旋体病检测中的应用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是一种重要而复杂的人兽共患病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犬钩端螺旋体病是由犬钩端螺旋体或出血性黄疸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类感染是通过直接接触病犬排除的钩端螺旋体所致。在我国南方,本病感染率很高,临床以早期钩端螺旋体败血症,中期的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以及后期的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为特点。重症患者可发生肝肾功能衰竭和肺弥漫性出血,常危及生命。
传统的检测方法是显微镜暗视野直接检查菌体或用显微凝集试验,虽然能对感染的实验动物做出明确的诊断,但需接触活的菌体或菌株,存在生物安全隐患,结果判定客观性不强,不易标准化,而且不宜区分感染抗体和疫苗抗体。在国外加拿大学者研究成功了快速检测犬钩端螺旋体的新方法——间接 ELISA,该法与显微凝集试验比较具有易标准化,诊断制剂能在常规条件下大量制备的特点[12]。HartmanE.G.等研究出测定犬抗钩端螺旋体IgG和IgM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当犬呈急性钩端螺旋体病时,IgM抗体滴度高,IgG低;有过免疫或有钩端螺旋体病史的犬IgG滴度高,而IgM滴度低[13-15]。运用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区分感染抗体和疫苗抗体,而且在钩端螺旋体病的早期诊断中有潜在的优势。在我国,辛晓芳等通过对犬用钩端螺旋体病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成功的建立了犬用ELISA钩体抗体检测方法。此研究为我国犬用钩体抗体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