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古槐滩(横林)--滩簧的发源地 常锡剧之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23:36: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古槐滩(横林)--滩簧的发源地 常锡剧之乡

锡剧,古称“滩簧”,民国时期称常锡文戏,解放后,常锡文戏正式定名为“常锡剧”。1951年常州专区组建了“新华实验常锡剧团”,作为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实验基地。由于那时常州属苏南行政公署所管辖,而行署所在地设于无锡,所以遂于1952年起行署文化部门将常锡剧改称锡剧。“锡剧”这个名称已叫了半个多世纪了,现在常州人回过味来,除了憋屈似乎也无可奈何。但是,文化文艺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是讲究历史渊源的,传统的地方剧种更是要取信历史,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历史上常州是府,无锡是县,常州是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下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八县。况且这个剧种是武进东乡人先弄出来的,后来无锡人是跟着唱滩簧,无锡西乡与武进东乡也就是隔条河。武进东乡是指什么地方?就是历史上的安尚乡东部,北至五牧余巷南至戴琦qí 桥,现在的横林镇,洛阳镇东部紧靠无锡的地方。横林古称“槐滩”,是“滩簧”的发源地。余闲居垓gāi余,不让流光空过,刻意温故史书,家在横林又志趣于“滩簧”,故收集历史资料,较为系统地佐证“滩簧”的发源地是古镇横林。

一、横林自古是常州城东政治文化集市贸易之中心,宋《咸淳毘pí陵志》晋陵县地图已有横林市,运河南属安尚乡,运河北属政成乡,俗称武进东乡。上县,紧靠无锡县西乡,无锡县西乡,俗称下县,仅

一河之隔。朝廷在横林设务(收税机构)驻营配兵三名(维持治安),上塘官塘大道和大运河漕运在横林设有驿站(快递铺),是常州西门毘pí陵驿至无锡驿,望吴门外唯一的驿站。横林大石拱桥称“中吴桥”。横林地处太湖之滨,经济富庶,文化昌盛,人文荟萃,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江南古镇。真是这吴侬文化,小桥流水,鱼米之乡蕴育了滩簧的悠雅圆润、柔情似水的曲调。

二、元、明、清、民国时期常州横林文化名人为滩簧的创建和发展作

了重大贡献:

1、元代是我国杂剧鼎盛的年代。

至元二十三年(1286)行台侍御史 程矩夫 奉诏 搜访 隐居于江南的宋代遗臣,这是元帝为巩固统治拢络汉族文人的诏书。

程御史将赵孟頫fǔ引见元世祖,赵孟頫fǔ(1254-1322年)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yìn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赵孟頫fǔ善 工诗文、画家、书法大家。随程御史赴大都(今北京)见元帝的还有横 林西盖赵孟堙yin,也是宋太祖十一世子孙,长子燕王赵德昭嫡派子孙 。从此赵氏帝王后裔文人声名鹊起,在武进东乡称“天潢派”。元时重建横林中吴大桥,为赵氏后裔赵由俊斥资,赵由俊门下弟子贾 鲁在朝任户部侍郎。重建横林中吴大桥改名为“潢林大桥”,为大书法家赵孟頫fǔ所书。天潢派文人写常州道情、宣卷、春卷、杂剧、剧本,又将南方民间小曲、北曲、散曲,取其精华韵律,创“潢”调,剧名定“滩潢”。滩者槐滩之滩也,潢者天潢之潢横林之潢也,后来民族乐器笛箫等是竹子做的,其

他剧种的簧字都是竹字头,故为簧调。天潢派的文化人创立了“滩潢”的曲名。

2、明代是昆曲、传奇剧的时代,常州及横林的文化名人剧作家,创作了一批代表中国古代戏曲最高水平的传世之作。元代的杂剧作家《绣襦ru记》作者为横林余巷薛近兖Yǎn,号又损,薛应旂qí之子。万历二十二年进士(1509),官至云南 布政,后司淮扬漕运,为官清廉,惠农便民,因忤奸而弃官,归里二年后卒cu。从政三十年,亩田未增,入殓时竟是素布裹身,可见一生清贫,清介绝俗于史,卒cu年53岁。他著有《绣襦ru记 》传奇4卷,取材于唐代白行简的小说《李娃传》,常州刺史儿子郑元和与风尘女李亚仙的爱情故事。此剧刊印后,搬演者甚众,后来许多剧种都进行改编演出。其中以昆剧为多,现有存明代套印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本和陈继儒评的二卷《六合同春》本。关于剧中人物郑元和,其子孙薛寀

cǎi (崇祯

四年进士),杭州太守后出家为僧,写许多剧本《雨蝶恨》等,对其祖近兖Yǎn编剧加以考证,认定郑元和为唐元和年间(806-820)的状元郑訔yín 。

横林郑鄤

màn (1594-1639),明代戏曲家、散曲家,字谦之,

号峚mì 阳,工诗撰文,亦嗜爱戏曲。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授庶吉士,供职都察院,弹劾魏忠贤阉党,名齐海瑞,后遭奸相温体仁忌恨,反被诬陷,贬职。天启六年,再次受到打击,削职为民。嗜爱北曲的郑鄤màn ,为留存北曲之剧曲,编为《曲选》刊行,成为后人研究北曲的重要书籍。郑鄤màn 削职闲居在家,居家廟miao“乐逸庵”中,

潜心戏曲著作,其民族乐器件件皆精(横林南园地有乐逸庵遗址)。崇祯八年得罪权相下狱,崇祯十二年(1639年)被磔zhé死狱中,造成惊天奇冤。郑鄤著有《峚mì 阳草堂文集》十六卷,诗集二十卷传世。(峚mì 阳文集,郑鄤点定《北西厢记》《北西游记》《琵琶记》《还魂记》)曲评都有文集孤本的影印件。

3、清代是常州滩簧向小同台发展的时期。由于清政府维护的是封建宗法社会的统治,将滩簧定位“淫戏”禁演(附阳湖县禁演滩簧的石碑现尚存),加上封建宗法社会唱戏艺人政治地位极低,划为三教九流中的下三流,将艺伶与乞丐、娼妓划在一起。所以上层的文化名人很少有人与唱戏艺人为伍。写明史、清史、通史的编撰,都没有专栏写地方文艺,更是没有人提及滩簧。地方剧种滩簧禁演是禁不了的,清代的阳湖县东乡,滩簧戏进入向小同台发展期。开始唱滩簧是用几张板凳门板一搁,二个人一把胡琴,唱宣卷、春卷、滩簧。至清乾隆年间,滩簧发展至小同台阶段,即搭草台板演戏。每年开春,常州城东有节场二十余个,东乡的节场就有二月二“龙抬头”横林节、三月初三清明节洛阳节、三月半马安节、三月二十八余巷顺庄东狱届节、四月初八崔桥宝音寺节等。节场上都有戏班子搭草台板戏台唱滩簧,有的节场“碰双台”(二个戏班同时开台演戏)。横林镇历史上有90多个祠cí堂(其中横林有63只祠堂,崔桥有30只祠堂),如遇续谱修祠cí庆典,都要请班子唱滩簧。清代乾隆年间,恩科大举,武进东乡出了二个进士,一是天潢派后裔西盖赵翼本考取状元,乾隆为政治上的平衡,陕西省未出状元由将本是第三名探花的王杰与赵翼

古槐滩(横林)--滩簧的发源地 常锡剧之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3qlt5r2ei8qp211381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