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是指计算机系统中负责支撑应用程序的运行环境以及用户操作环境的系统软件,具有对硬件直接监管、管理各种计算机资源以及提供面向应用程序的服务等功能。
2.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是指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数据的集合,它具有数据冗余度小、可共享等特点。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操作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目前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Orac1e、Sybase、Visua1FoxPro、Informix、SQLServer、Access等。
数据库系统主要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此外还包括应用程序、硬件和用户。会计软件是基于数据库系统的应用软件。
3.支撑软件
支撑软件是指为配合应用软件有效运行而使用的工具软件,它是软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语言处理程序
语言处理程序包括汇编程序、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等,其任务是将用汇编语言或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计算机硬件能够直接识别和执行的机器指令代码。
(二)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为解决各类实际问题而专门设计的软件。会计软件属于应用软件。 二、安装会计软件的前期准备
在安装会计软件前,技术支持人员必须首先确保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符合会计软件的运行要求。某些情况下,技术支持人员应该事先对操作系统进行一些简单的配置,以确保会计软件能够正常运行。
在检查并设置完操作系统后,技术支持人员需要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
会计软件的正常运行需要某些支撑软件的辅助。因此,在设置完操作系统并安装完数据库管理系统后,技术支持人员应该安装计算机缺少的支撑软件。
在确保计算机操作系统满足会计软件的运行要求,并安装完毕数据库管理软件和支撑软件后,技术支持人员方可开始安装会计软件,同时应考虑会计软件与数据库系统的兼容性。
第三节 会计软件的网络环境
一、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 (一)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与功能
计算机网络是以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信息传递为目的,在统一的网络协议控制下,将地理位置分散的许多独立的计算机系统连接在一起所形成的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分布处理等三个方面。
1.资源共享。在计算机网络中,各种资源可以相互通用,用户可以共同使用网络中的软件、硬件和数据。
2.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各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可以根据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集中与分散管理。
3.分布处理。当计算机中的某个计算机系统负荷过重时,可以将其处理的任务传送到网络中较空闲的其他计算机系统中,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利用率。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三类。 1.局域网(LAN)。局域网是一种在小区域内使用的,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的网络,覆盖范围通常局限在10千米范围之内,属于一个单位或部门组建的小范围网。
2.城域网(MAN)。城域网是作用范围在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网络,其网络覆盖范围通常可以延伸到整个城市,借助通讯光纤将多个局域网联通公用城市网络形成大型网络,使得不仅局域网内的资源可以共享,局域网之间的资源也可以共享。
3.广域网(WAN)。广域网是一种远程网,涉及长距离的通信,覆盖范围可以是一个国家或多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由于广域网地理上的距离可以超过几千千米,所以信息衰减非常严重,这种网络一般要租用专线,通过接口信息处理协议和线路连接起来,构成网状结构,解决寻径问题。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组成部分 (一)服务器
服务器,也称伺服器,是网络环境中的高性能计算机,它侦听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客户机)提交的服务请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控制客户端计算机对网络资源的访问,并能存储、处理网络上大部分的会计数据和信息。服务器的性能必须适应会计软件的运行要求,其硬件配置一般高于普通客户机。
(二)客户机
客户机又称为用户工作站,是连接到服务器的计算机,能够享受服务器提供的各种资源和服务。会计人员通过客户机使用会计软件,因此客户机的性能也必须适应会计软件的运行要求。
(三)网络连接设备
网络连接设备是把网络中的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的各种设备的总称,这些设备包括中继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
第四节 会计软件的安全
一、安全使用会计软件的基本要求
常见的非规范化操作包括密码与权限管理不当、会计档案保存不当、未按照正常操作规范运行软件等。这些操作可能威胁会计软件的安全运行。
(一)严格管理账套使用权限
在使用会计软件时,用户应该对账套使用权限进行严格管理,防止数据外泄;用户不能随便让他人使用电脑;在离开电脑时,必须立即退出会计软件,以防止他人偷窥系统数据。
(二)定期打印备份重要的账簿和报表数据
为防止硬盘上的会计数据遭到意外或被人为破坏,用户需要定期将硬盘数据备份到其他磁性介质上(如U盘、光盘等)。在月末结账后,对本月重要的账簿和报表数据还应该打印备份。
(三)严格管理软件版本升级
对会计软件进行升级的原因主要有:因改错而升级版本;因功能改进和扩充而升级版本;因运行平台升级而升级版本。经过对比审核,如果新版软件更能满足实际需要,企业应该对其进行升级。
二、计算机病毒的防范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
(一)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寄生性。病毒可以寄生在正常的程序中,跟随正常程序一起运行。 2.传染性。病毒可以通过不同途径传播。
3.潜伏性。病毒可以事先潜伏在电脑中不发作,然后在某一时间集中大规模爆发。 4.隐蔽性。病毒未发作时不易被发现。
5.破坏性。病毒可以破坏电脑,造成电脑运行速度变慢、死机、蓝屏等问题。 6.可触发性。病毒可以在条件成熟时被触发。 (二)计算机病毒的类型 1.按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能力分类
计算机病毒可分为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良性病毒是指那些只占有系统CPU资源,但不破坏系统数据,不会使系统瘫痪的计算机病毒。与良性病毒相比,恶性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力更大,包括删除文件、破坏盗取数据、格式化硬盘、使系统瘫痪等。
2.按计算机病毒存在的方式分类
计算机病毒可分为引导型病毒、文件病毒和网络病毒。引导型病毒是在系统开机时进入内存后控制系统,进行病毒传播和破坏活动的病毒;文件型病毒是感染计算机存储设备中
的可执行文件,当执行该文件时,再进入内存,控制系统,进行病毒传播和破坏活动的病毒;网络病毒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感染网络中的可执行文件的病毒。
(三)导致病毒感染的人为因素 1.不规范的网络操作
不规范的网络操作可能导致计算机感染病毒。其主要途径包括浏览不安全网页、下载被病毒感染的文件或软件,接收被病毒感染的电子邮件、使用即时通讯工具等。
2.使用被病毒感染的磁盘
使用来历不明的硬盘和U盘,容易使计算机感染病毒。 (四)感染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症状
当计算机感染病毒时,系统会表现出一些异常症状,主要有: 1.系统启动时间比平时长,运行速度减慢; 2.系统经常无故发生死机现象; 3.系统异常重新启动;
4.计算机存储系统的存储容量异常减少,磁盘访问时间比平时长; 5.系统不识别硬盘;
6.文件的日期、时间、属性、大小等发生变化; 7.打印机等一些外部设备工作异常; 8.程序或数据丢失或文件损坏; 9.系统的蜂鸣器出现异常响声; 10.其他异常现象。
(五)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措施 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措施主要有:
1.规范使用U盘的操作。在使用外来U盘时应该首先用杀毒软件检查是否有病毒,确认无病毒后再使用;
2.使用正版软件,杜绝购买盗版软件; 3.谨慎下载与接收网络上的文件和电子邮件; 4.经常升级杀毒软件; 5.在计算机上安装防火墙; 6.经常检查系统内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