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第24-25页,练习四第2-8题。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 2. 学会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难点: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教具: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 练习四第2题。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列式计算。
二. 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在课本上练习。 69+21= 70-25= 18+23= 42-24= 54+13= 90-69= 三. 第4题。
练习时设计成一种分组活动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 四. 第5题。
练习时放手让学生去广泛地提出问题,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五. 第6题。
练习时可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可组织互相交流。 六. 第七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明确题目要求并独立解答。计算时涉及到小数减整数。不必要求学生讲出算法和理由,允许学生用平时实际算错钱的经验得出答案。 七. 第8题。
算出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再算出它们的差,让学生在课本上练习,再检查订正。
教学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第26——27页 教学目标 :
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2.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式引入 1.(出示图片“连加 连减”)教师叙述例1的已知条件. 2.提问: (1)听完老师的叙述,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根据这些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
(3)待学生回答后,完整的出示例1: 同学们到西瓜园里摘西瓜,第一组摘了28个西瓜,第二组摘了34个,第三组摘了23个.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 (4)要求三个组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你准备怎么列式? 一.教学例1 1)提问引导
①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 ②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③这道题的数比较大,口算起来比较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2)分组讨论三种方法的优劣 要求:
①先分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你们组准备怎么做). ②把本组讨论出的方法做在练习本上.
③如果一个组讨论后得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可以都记录下来. 讨论过程中,重点提示学生:
①首先,在别的同学发言时,要认真地倾听同学的发言,找出其他同学的优缺点. ②其次,在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要善于给同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③要善于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好思路、好习惯等.] 方法一:
对比三种方法,选择最优方法
问:谁来说说,这三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方法一: 优点:
1、 同学们比较熟悉这种竖式的书写方法. 2、 在计算过程中,难度较小,不易出错. 缺点:
1、 费时间.
2、 这两个竖式不太好安排格式,如果写不好,容易显得很乱. 方法二: 优点:
1、 写起来会比第一种方法省点时间,少写了一个62,竖式由两个减少到了一个. 2、 这个竖式写起来会比较美观.(相对于第一个竖式而言) 缺点: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容易丢掉第二步的加号. 方法三: 优点:
1、 更省时间.
2、 计算时比较简单,只要一位一位的计算就可以了. 缺点:
1、 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丢掉进位.
2、 对于一些计算不熟练的同学来说,计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师:这三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在同学们自己做题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最省时的方法.
(5)小结:问:做完这道题,大家有什么收获? 2.教学例2
(1)直接出示例2 85-40-26= (2)对比
问:这道题与例1有什么不同?
例1:是一道连加的两步式题.能得到三种不同的算法. 例2:是一道连减的两步式题.只能用例1中的前两种方法. (3)师生、生生多边交流 问:这道题怎么算最好?
[ 用两个竖式计算最保险;第一步口算,第二步用竖式算.]
(4)小结:哪一步如果能口算,就可以口算,在计算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质疑、发展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1.大家有什么收获? 2.还有什么问题吗?
3.除了同学们总结出来的方法,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第28页例3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混合的计算。 教学重点:学会加,减混合的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小黑板,挂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出示挂图,你们看,一辆公共汽车原来有67人,到了中山路,下去了多少人?(25人)又上来了多少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 谁会列式计算呢?让学生交流,讨论: 指名回答:
板书:67-25+28=( )人
6 7 ( ) - 2 5 +2 8 ( ) ( )
为了写起来简便,还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6 7 - 2 5
( ) + 2 8 ( ):
小结: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与连加,连减相同。 二. 活动体验,寓练习于乐。 1. 做“做一做“
56+34-20= 78-24+39=
让学生在本子上练习用竖式计算,指名在板演 2. 练习五第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组织互相交流。 三. 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学生自已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教学反思: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29页练习五 教学目标:
1. 巩固学过的两步式题,并正确地计算。
2. 学会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计算两步式题。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前面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今天我们进一步巩固这方面的知识,下面的题大家会计算吗? 1. 练习第1题。
教师说明怎样算,让学生自已算,竖式可以写在练习本上。 2. 练习第2题。
56-12-17= 40-23-12= 70-23+35= 让学生自已算,竖式可以写在练习本上。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 第3题。
先让学生看统计表,说明题意,然后再计算。 4. 第4题,口算。
口算两步式题,要求学生把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记住,再算第二步。 5. 第5题。
让学生自已算,教师检查,集体订正。 6. 第6题。
这是一道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问:1.一个书包多少钱?
2.给你50元,应找您( )元? (让学生解答 ,列式计算 ) 7. 第8题。
找两组学生进行夺红旗的游戏。 8. 第9题 。
教师说明怎样算,让学生自己算,检查订正。 9. 思考题。
教师说明题意后,让学生自己解答。解答之后,可以问一问学生是怎样找的,怎样找可以找得快。
98-26=62 71-9=62 二. 小结。
这节课我们巩固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两步式题,练习时,一定要注意竖式的格式。 教学反思:
第十二课时 加、减法估算
教学内容:第31页。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估算能力。 教具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家今年分了大庆区的房子,我们要搬新家了。妈妈要去商店去买一些日常用品。出示暖壶、烧水壶、茶杯。你能猜一猜的它们的价钱吗?学生猜完后,再出示价格。 热水瓶28元 烧水壶43元 茶杯24元 二、自主探究:
妈妈带了100元钱去买这三样东西,够吗?
小组合作交流,估算一下100元钱够不够。你用的什么方法? 学情预测:(1)热水瓶的价格大约是30元,烧水壶的价格大约是40元,茶杯的价格大约是20元,这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因此,100元够了。30+40+20=90(元) 90<1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