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10:12: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课题:一、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6页例1 、练习九的第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读写乘法算式、加法算式改写乘法算式。

教 具:教科书第44页游乐场情景图、算式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加法引入(出示游乐场情景图)

问:小朋友们到公园看见过那些娱乐活动?我们来看这些小朋友和他们的 爸爸、妈妈在做什么。

2、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启发引导:小朋友跟爸爸、妈妈坐小火车、有的两个两个一起坐,有的呢?

(1) 你们首先算一算下火车上坐了多少人?如果列算式怎样列? (2) 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2+2+2+2+2=10 二、探究新知 1、摆图形游戏。

谈话:同学们,你们能用小棒摆什么图形?你一分钟内能摆几个这样的图形? 2、你摆了几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你是怎样计算的?并把算式写在纸上, 找出他们的共同点。

3、这样的加法算式,如果我摆了50个呢?加法算式写起来,你感觉怎样?有没有简便的方

法?谁能想得出来?

4、这样几个相同数相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 3+3+3+3+3+3=18 这个算式表示6个3连加的和是18。板书:6、3

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接着列出算式3×6=18读作六乘三等于

十八。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18读作三乘六等于十八。

5、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把加法改写成乘法2+2+2+2。 6、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

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样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乘法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46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说说同意再独立完成。 练习九第1题,第3题作业

第2题,分小组读不同形式,让学生练习乘法算式的读法。 第4题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二、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例2、练习九的第5-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2、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通过直观比较感知乘法是相同加数的简便方法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了解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体会乘法意义 教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3×2=6,读作( ),表示( )个( )连加等于6。 4×5=20,读作( ),表示()个()连加等于20。 6+6+6=()×() 7+7+7+7=()()

2、 相同加数是(),有()个相同加数,加法算式是:______乘法算式是:_____ 3、说出下列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8+7=15 30-15=15 4、引入新课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看47页的气球图。

2、首先让学生观察每束多少个气球。

3、讨论:要求一个有多少个气球,怎样列式计算?

4、让学生说一说,引导学生借助5+5+5=15,写出5×3或3×5的得数,说一说加法算式个

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沟通相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 5、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 × 3 = 15 . . . . . . 因数 因数 积 6、反馈练习

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并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1)3个4相加是12 (2)6个3相加是18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九的第5题,知道学生看图,再完成。

2、第7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看看这些算式可以改写成怎样的式子。(再作业)

教学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三、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例3及“做一做” 练习九的第9-11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深入体会乘法的意义

2、通过比较,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是相同加数的简便方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乘法的意义。感知乘法是相同加数的简便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下列的加法算式,哪些可以改成乘法算式。 5+5+5= 3+3+3+3+3+3= 7+3+4+7= 6+6+6+4+2= 2、看图列式

相同加数是(),有()个相同加数是()个()相加。 加法算式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 3、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指导看图,让学生通过直观比较,感知乘法式相数相加的简便算法。 2、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图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鸭?

3、你们式怎样计算出来的?列式看看。 (1)4+4+4+4+4+4+4+4+4=36 (2)4×9=36

(3)比较9个4连加和4×9两个算式。哪个方法比较简便。 4、写乘法算式。 1、看“做一做”

问:每串钥匙有几把?有多少串?怎样列式? 2、小结:

计算几个相同数相加时用乘法最简便。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写算式。并指出各部分名称。

( ) ×( )=( ) 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完成练习九第9、11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3、作业分第10题。 教学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例1,练习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熟记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2、经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教学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编记5的乘法口诀 教具:小棒、挂图、12个O卡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摆小棒,说算式

(1)任意摆,每行摆几个,摆几行都可以,但每行摆的个数要同样多。摆完后说一说一共

摆多少个,怎样列式。

(2)列乘法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列加法算式的改成乘法算式。

2、先读下面的算式,在说一说每个算说的含义。 4×3 3×3 5×2 2×2 二、新课 1、谈话导引

我们值得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算。我们还知道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就是乘法算式中的积。如果把乘法再变成加法,求出连加的和写道积的位置上,只是太麻烦了,我们可以把乘法算式和它们的积编出乘法口诀,只要熟记口诀,九很快说出它们相乘的积。板书:5的乘法口诀 2、教学例1。

(1)请学生用小棒(5)根摆成一把小伞。

问:摆一把小伞用了几根小棒,就是几个?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1×5或5×1 (2)出示挂图

3、强调:一把小伞用5根下小棒,数的时候可以5个5个数,一共用了25根。 4、如果我们要摆2 个呢?摆一摆,数一数 观察两把小伞是由多少根小棒摆的呢?

加法算式呢?5+5=10 乘法算式呢?5×2 、2×5 因为2个5是10 ,所以口诀是二五一十

自己摆3把,摆4把,摆5把看看,列出乘法算式,写出口诀。 5、教师检查,抽学生在黑板上填写。学生订正 6、集体读口诀,小组读,个人读。

7、小结:5的乘法口诀有5句,上面的1×5、2×5、3×5……可以用这些口诀来计算。 8、学生尝试应用口诀计算。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1)先看图意,再写乘法算式。 (2)学生填空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3)练习十第1题,分小组由“一五”开始说口诀 (4)2题对口令游戏由学生互相问答。 (5)3题作业

(6)4题、5题老师指导进行。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四、总结

1、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熟记5的乘法口诀,算5和几相乘时才能算得又对又快。 教学反思:

课题:5的乘法口诀、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52-53页练习十得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5得成法口诀。

2、能正确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且会用一句5的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熟记

5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教具: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对口令

( )一十 三五( ) 四五( ) 一五( ) ( )二十五 2、口算。

5×1= 2×5= 4×5= 5×5= 5×3=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十第5题。 背出5的乘法口诀。(集体背、小组背,同桌背,个人背)。 2、完成练习十第6题

以两人为一组,一个学生念口诀,另一个学生写,然后交换。 3。、完成练习第7、8题。 A、7题独立完成。

B、8题,十情境题。教学时,让学生弄清画面内容。说一说画面上提供了什么信息,题目要

求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表述,初步体会怎样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和怎样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三、积累运用 1、我会填。

( )×( )=15 ( )×( )=20 ( )×( )=15 ( )×( )=20 2、列式计算

(1)5个3相加是多少?(2)5乘4的积是多少? (3)两个因数都是5,积是多少? 3、看谁说的又对又快。

1串冰糖葫芦有5个山楂,2串有几个?3串、4串、5串呢? 四、作业。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3rz39570v6b8ve00zsa83uyx967u500vcy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