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5:42:5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1、把口诀填写完整。

( )一十 ( )五二十 ( )五十五。 一五( ) 五五( ) 四( )二十

2、写出乘法算式,算出的数,并写出口诀,3乘5、2个5相加、5和4相乘。 教学反思:

课题: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54-55页的例2-例4,做一做及练习十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1-4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的来源,明确每句口诀的意义。 2、会解决简单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口诀 教学难点:熟记口诀 教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语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种的向日葵好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2的乘法口诀

小朋友你们发现了什么?(课件挂图)

指导学生看一棵幼苗张开两片叶子,引导学生说出用2表示,有几个2?组织小额上讨论1

2、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两棵幼苗有几个叶子?用小棒摆一摆、列出算式让老师看看。1×2 2×2 2×1 那么口诀呢?得出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学生自由读几遍。 3、学习3的乘法口诀

(1)指导看图,小苗已经长得怎样了?每行种了几棵?怎样摆?用小棒摆出来?式子怎

样?1×3=3或3×1=3 谁来说说口诀?一三得三

摆两行呢?三行呢?列出算式。2×3或3×2 口诀二三得六

3×3=9口诀三三得九 4、学习4的乘法口诀

让学剩拿出小棒摆正方形

(1)让学生摆1个正方形看看用了几根小棒?

问摆1个正方形用了几根小棒?怎样列式?谁能说出口诀来?得出1×4=4 4×1=4 口诀:一四得四

摆2个正方形呢?三个、四个呢?

怎样列式,口诀又是怎样?学生动手操作。 2×4=8 4×2=8 3×4=12 4×3=12 4×4=16

口诀: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教师小结

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最后一句口诀的两个数都是一样。

三、巩固练习

1、口算(卡片出示15道题) 2、做一做的口令 3、练习十一第1题

先让学生弄清楚图意,然后再让学生用口诀说出一次、两次、三次跳的格数。 4、练习第2题,帮助学生巩固乘法口诀。 教学反思:

课题:乘加、乘减式题。

教学内容:教科第56页例5,“做一做”及练习十一4-6题。 教学目标:

1、学会乘加,乘减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话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学会乘加、乘减算式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教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语

秋天到了,小熊的实验因丰收了。 出示挂图。 二、讲究新知。

1、 根据这格画面,你想题出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2、学生自行讨论(教师指导看问题,弄明白每棵玉米上有几个玉米棒,小熊拿走了几个?还

剩几个玉米棒?

3、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怎样解决问题。 学生说,教师板书算式。

3+3+3+2=11 4×3-1=11 3×3+2=11 4×2+3=11 4、观察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 5、板书课题,乘加、乘减试题。 三、积累运用

1.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2、完成练习十一的第4-6题。

第4题是情境题,让学生观察画面情境,弄清楚画面提供了什么信息,题目要求解决什么问题,然后请学生完成,集体订正。

第6题,引入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并且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展示解决问题的补法。 四、总结,提升(略)

教学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6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页内容

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会比较熟练地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题 教学重点:能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熟练地用口诀计算 教具:挂图、数学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旧知 1、出示练习题练习

4+4+4+4= 3×5= 2×3= 4×2= 5×5= 3+3+3= 1×3= 2×5= 5×1= 2+2+2= 3×5= 5×2= 二、引入新课

1、出示挂图、提出问题 2、每条金鱼由几个

组成?摆摆看,谁能列出算式?口诀呢?

根据学生操作,回答老师板书

(1×6=6 6×1=6)口诀一六得六

3、纳米摆两条金鱼呢??3条呢……出示表格: 鱼(条) 1 2 3 4 5 6 (个) 6 12 4、看图填表、写出算式,根据算式编口诀。 5、背口诀

教师:学了6的口诀,你最喜欢哪一句?看到口诀,你想到了什么乘法算式?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习十三的第1题,要求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再做。完成后请他们说说自己的方法。 2、完成练习十三的第2题

第3题每组从后往前传写有题目的纸并每传到一人就做一题,哪组又对又快地完成,哪

组员就得到一面小旗。 四、小结(略) 五、作业

1、把口诀填完整并背诵。

三六( ) 二六( ) 一六( ) 四六( ) 五六( ) 六六( ) 2、做练习册相应的内容。 教学反思: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课题: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第1、2题和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本单元的知识点。 2、能对1-6的乘法口诀进行综合运用 3、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1-6的乘法口诀进行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 教具:口诀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出课堂目标 2、回顾

这一单元都学了些什么知识?你印象最深的课是什么?你能给大家介绍吗?自由说说看。 二、整理和复习 1、整理

(1)复习乘法口诀表

(2)观察诀表,你发现什么规律?找找看。 2、用数学

练习十四第1题后三行,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2题让学生根据画提出问题,

并解决提出的问题。 第3题先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都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再请各个组和全班推荐本组提出的2-3个问题,然后集体解决问题。 三、总结(略) 四、作业

1、教科书第1题前4行。 2、练习册相应内容。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正确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具准备: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恐龙玩具、玩具汽车、小熊玩具、闹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师: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得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让他们每个人把全身都摸一摸就知道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盲人叔叔全听到了,说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怎样正确的观察物体,才不至于像盲人叔叔们一样。(观察物体) 二、新授

1、把每一小组准备的物品拿出来,放在桌子中间,仔细观察,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物品的哪一部分,是什么样子的? 汇报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说完之后,把物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在小组中说一说。 闭眼睛想一想: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样子。它们一样吗? 2、出示67页例1。

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练习 1、做“做一做”。

请小朋友们把数学课本摆整齐,立着放在桌子上,仔细看老师出示的数学课本,想一想你应该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听明白了吗?开始! 打开书,把图中的小朋友和他们所看到的书的部分连起来吗? 2、一个茶壶的不同方向图,说一说是谁看到的。

3、开放题:教师出示一幢房子的从不同角度看到的4幅图,学生把方向和图连一连。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课件、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彩纸。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3rz39570v6b8ve00zsa83uyx967u500vcy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