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角色游戏的社会性功能
义乌市南环幼儿园 蒋兰珍
摘要:
人的社会交往从婴儿的哭声中开始,最初的几声啼哭自然是出自生理本能,而后的哭声却蕴含着它的社会性作用,即能招来母亲抚摸和喂奶。幼儿之所以喜欢角色游戏,不仅因为角色游戏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而且还在于角色游戏能满足幼儿参与社会活动的需要,幼儿社会性发展是人社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幼儿期的经验对人今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现代社会的家庭构成来看,现代社会以独生子女群为主体,独生子女的早期教育问题已成为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角色游戏使幼儿能够区分物和我、我和他,了解自己和别人的情感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和独立行为能力,逐渐养成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因此,认真研究角色游戏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正确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幼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内容之一。
关键词:角色游戏 社会化 开放式 正文:
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最大的是游戏, 尤其是角色游戏, 它能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发展, 使幼儿的社会角色意识和社会角色规范得到强化, 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及社会积极性、独立性、主动性的发展。角色游戏是幼儿实现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角色游戏已成为幼儿快乐的一部分。角色游戏的特点是幼儿的“创造性”以及游戏内容反映社会生活的“社会性”。在角色游戏中他们渴望模仿社会生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地满足,是建构和谐幼儿群体的典型游戏,角色游戏有利于让幼儿获得健全人格和良好的社会性发展。由传统的封闭型走向开放型,由独立走向合作,由自主走向创新,展现了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下新型的角色游戏观和人才观。儿童的社会化过程即获得保证其在社会中成功地生存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
过程。社会性发展涉及到儿童如何与别人友好相处, 学会助人和合作等社会性技能, 会自己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 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愿望和行为。
一、角色游戏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发展
无论人们怎样去界定儿童的社会化,都不外乎包括:社会对儿童的影响,儿童对社会影响的接受及形成个人的行为。对幼儿来讲,家庭和幼儿园是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影响其社会化的主要环境。而在这个环境中游戏是幼儿主要的也是基本的活动形式。游戏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已被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家所证实。角色游戏提供了机会、场所、榜样,使幼儿的社会化变得自然而有成效。 (一)促进了幼儿良好道德的培养
品德在幼儿的社会发展中占有核心的内容 ,也是社会性发展的至高水平 ,在幼儿阶段尚无成型品德 ,但对幼儿进行社会性培养与教育有助于品德的形成。因此 ,在角色游戏中 ,培养幼儿对人有礼貌、珍惜工作人员的劳动和尊重老人等 ,都有助于幼儿懂得分享互惠 ,利他助人、相互谦让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角色游戏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1.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角色游戏是一种集体性游戏, 它使幼儿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很高水平, 充分表现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首先, 角色游戏能扩大幼儿交往空间。因为角色游戏是社会的缩影, 反映社会实践内容。幼儿把成人交往的方式、交往的内容、交往的艺术寓于扮演角色之中, 为其交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交往的过程在角色游戏中得到实现。其次,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是和角色游戏自身水平的提高相辅相承的。角色游戏越深入,幼儿交往频率越高,交往越积极主动,就越能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再次,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是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源泉,提供必要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手段,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发展幼儿积极交往的重要保证。
2.角色游戏促进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据有关专家研究结果发现,幼儿合作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其基本趋势是: (1)从各干各的发展到各尽其力,为合作活动作贡献。
(2)合作活动过程相互关系的协调。帕顿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游戏由独自游戏发展到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特别是在合作游戏中,儿童首先要协
商角色的分配,制订角色的规范,协凋玩具和游戏材料的使用等。每个幼儿都会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与其他角色的关系, 并在游戏活动中领悟到,只有角色协调一致,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 从而形成协作意识和集体意识。在游戏中,幼儿不断调整自己的不协作行为,在互相监督中,使协作行为得以形成和发展。另外,角色游戏会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是协作行为的内在机制,角色游戏的开展要以幼儿的合作能力为基础,角色游戏中的角色关系及其规范要求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保持一定的合作,为发展合作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幼儿游戏必须共同拟定或改变游戏活动的主题,要想成功地玩好角色游戏,儿童先要协商由谁担任什么角色,使用什么象征性物品及有什么象征性动作等。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也可以改变最初的计划。采取合作的态度,让幼儿在游戏中促进协同的发展。 (3)角色游戏使幼儿的社会角色意识和社会角色规范得到强化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对角色的评价认识他人,认识自己,从而使自我评价的能力得以形成和发展。幼儿在活动中取得成功,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在活动中帮助弱者,同情心加强,责任感提高。在活动中逐渐认识体验到,要遵守游戏活动的规则,自制力和坚持性得以加强。当幼儿具有创造性地成功扮演某些角色而受到教师的好评时,就会产生愉悦和欢乐。此外,有的幼儿还会由于特别喜欢某些角色而在日常生活中去模仿其行动,甚至以某角色自居,开始萌生初步的自我理想。这种自我理想虽然朦胧、易变和缺乏现实性,然而,它却是幼儿学习动机、兴趣、才能和个性形成的一种不可忽视的潜在动力。
(4)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积极性、独立性、主动性的发展。游戏是幼儿形成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尊重幼儿对游戏主题、角色的选择,并在游戏进行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独立性。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生了矛盾和争吵,教师不必急于出面干涉,尽可能指导让孩子在矛盾情景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己独立地解决纠纷, 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角色游戏使幼儿在自然、主动、积极的情况下实现着社会化的过程。
二、创设角色游戏过程中的策略 (一)创设开放的角色游戏环境
开放的角色游戏环境包括两方面的涵义:一是开放的物质环境,即游戏的空
间、时间及游戏材料对幼儿来说是开放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取放游戏材料,游戏时间由幼儿自由支配,游戏的空间及游戏材料可以共享;二是开放的心理环境,即游戏中的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开放的。如何创设开放的游戏环境,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
1.创设不同年龄特点的主题角色游戏
环境只有当环境适应幼儿的特点和需要时,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环境,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随着幼儿经验的不断丰富,环境也要有相应的变化,以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否则,幼儿只能被动的适应。因此 ,我们在小、中、大班分别创设了“快乐娃娃城”“商业一条街”“美食一条街”等游戏环境。在大环境下,创设相应的小游戏主题,将预设游戏与生成游戏相结合,不断满足幼儿探索与发展的需要。在环境的创设中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静与闹的游戏分开。在创设环境时尽量考虑动静交替,把闹的游戏放在偏一点的地方,或者用小柜子把静与闹的游戏主题分隔开来,以免互相干扰,影响幼儿游戏。
(2)体现环境的温馨化。游戏环境的温馨有利于幼儿专注的游戏,给幼儿一个快乐游戏的氛围,能使幼儿以积极的情绪参与游戏,主动与他人合作。 (3)主题游戏的界定要清晰。每个游戏主题的内容要鲜明,使幼儿通过环境的创设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游戏。
(4)游戏的空间要适宜。主题游戏与主题游戏之间的空间大小要适宜,要为幼儿游戏时的进出留有适当的空间或通道。 (二)创设平行班共享的游戏环境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幼儿从现实中与他同处环境中的人那里学到的东西是有限的,而从与人不在一环境但有关联的人那里,则可以学到多的知识和技能。平行班互动的游戏,即同年班的幼儿在相同的时间里,不同的环境中自由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尽情享受空间、时间、材料、际关系的开放,教师则在本班的区域中观察、指导幼儿,这样,加强了幼儿之间的沟通与了解,扩大了幼儿交往的范围,培养了幼儿的责任感及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打破年龄界限的环境
全园开放的游戏,进一步拓宽了幼儿游戏的间和范围,充分体现了游戏的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