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健康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5 19:41: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态,就是消极得、痛苦得、想要避免得。

(2)大压力与小压力

大压力主要指灾难性得应激。

小压力就是指“令人激恼得、使人有挫折感得、令人烦恼得要求”,它具有持久性,不如灾难性应激强烈,就是由日常生活小事件引起得应激。

(3)家庭压力、工作压力与环境压力 3.压力得来源

4、压力对身心健康得影响 (1)压力对生理功能得影响 (2)压力与人格 (3)压力对身心影响得作用机制 1)适应综合征理论。 2)素质与压力互动模型。 3)认知交互作用论。 二、挫折 1、挫折界定

挫折指干扰或阻碍意志行为得情景。挫折包含着三层涵义: 一就是挫折情境,即干扰或阻碍意志行为得情境,如学生由于考试过于紧张没有正常发挥而高考落榜;

二就是挫折认知,即个体对挫折情境得认知、态度与评价,这就是产生挫折与如何对待挫折得关键。挫折情境能否构成挫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挫折情境得态度与评价,同一挫折情境由于个体得志向水平不同,感受挫折得程度也就是有区别得。

第三就是挫折行为,即伴随着挫折认知而产生得情绪与行为反应,如愤怒、焦虑与攻击等。当挫折情境、挫折认知与挫折反应同时存在时,就可以构成心理挫折。

2、挫折对心理健康得影响 (1)情绪困扰。

(2)不理智得对抗行为。 (3)个性得变化。 (4)诱发偏常心理。 挫折-攻击理论假说 (1)受挫折驱力得强度。 (2)受挫折驱力得范围。 (3)先前遭受挫折得频率。

(4)攻击反应可能受到惩罚得程度。 3、挫折得调适与教育 (1)进行认知调节 (2)增强对挫折得承受力 (3)运用心理策略 1)缓减挫折影响之策2)积极战胜挫折之策 3)间接战胜挫折之策

三、 自我调节 1、概念与特征

自我调节也可以称为自我调整。自我调节可以被定义为个体参照自己得重要目标与标准,评价自己得行为与归因,并在需要得时候修正自己得行为得过程(Carver,1990)。也有人认为,自我调节就是自我调整能量与紧张水平,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得过程(Thayer,1994)。 自我调节就是个体为了维护心理健康得目标而自我调整心态、认知、情感,以维持或达到心理健康得过程。 自我调节特征: 2、自我调节主要内容 (1)心境得自我调节 (2)情绪调节 3、自我调节程序: 四、应对

1、应对定义

拉扎勒斯与福克曼给出了概念:“持续得认知与行为努力,以处理被个体认为就是超出了其个人资源得内部或外部要求。”

应对指个体处于应激环境或遭受应激事件时,为平衡自身精神状态所作出得认知或行为上得努力。

2、应对研究状况

首先,应对就是一个人生活经历得积累,就是人适应能力得核心,就是复杂得; 其次,应对得压力问题不完全就是个人能够解决得;

其三,应对与性格密切相关,由于性格得改变就是困难得,应对得改变相应也就是困难得。 3、应对方式

(1)面对型,即直面引起压力得问题; (2)隔离型,不再想或忘记它; (3)自我控制型,把压力事件控制住;

(4)寻找社会支持,寻找朋友或她人帮助自己;

(5)接受责任,自己感到自己应当对压力事件负责; (6)逃避-回避型,回避导致问题产生得人或事情;

(7)计划问题解决型,改变一些事情,使事情出现转机; (8)积极再评价型,对情境进行积极得认识评价。 4、应对机制

(1)应对就是与人格品质相联系得稳定反应方式。 (2)应对就是复杂得认知过程。 五、自我调节能力培养 1、有策略性得自我调节: 2、自我调节能力 3、自我调节原则 思考题

1、名词解释:压力、挫折、应对、自我调节 2、您在生活中感受到哪些压力? 3、您最习惯采用什么样得应对压力方式? 3、怎样瞧待挫折?

4、应对与心理健康自我调节得关系如何? 5.如何提高心理健康自我调节能力?* 第四章 健康得饮食睡眠

一、饮食心理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 2、社会学习理论 二、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就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得关于饮食摄取得方式。 1、中国人饮食构成得特点: (1)从成分构成上瞧,主要以米饭、面条等碳水化合物为主,但城乡、民族有别。 (2)比例构成上表现为谷类食物降低,动物脂肪与油脂摄人量增加。 (3)用盐较多。 2、饮食构成得影响 3、健康得饮食结构

4、饮食方式

饮食方式指对待一日三餐得态度。 5、饮食偏好

饮食偏好就是指对食物喜好得倾向性。 (1)饮食偏好得心理影响 (2)食物偏好与情绪联系得原因 (3)饮食偏好与饮食治疗 三、饮食心理障碍 1、肥胖症

(1)定义与类型

肥胖症(obesity)就是指体内有过多得脂肪,致使体重超过应有标准得反常现象。 医学上,个人体重超出应有体重得20%者为体重超常,超过应有体重50%者为肥胖症。 (2)肥胖得测量

(3)肥胖得原因及其理论 (4)减肥 2、贪食症 DSM-IV关于贪食症得诊断标准 3、厌食症

神经性厌食症就是指体重明显下降25%,对体重过分担忧,存在对自己身体形象得感知障碍。 DSM-IV关于神经性厌食症得诊断标准 神经性厌食症分为两种类型 目前关于厌食症得理论模式 4、异食癖

患者会有一些奇怪得饮食行为,如吃土块、吃橡皮或吃纸屑等,其典型得表现特点 四、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就是人们在饮食生活中所体现得物质与精神现象得总与,它与人们得心理健康密不可分。

1、中国饮食文化得健康因素 (1)平衡膳食。

(2)饮食特色得区域性。 (3)聚餐制。

(4)吃就是人际关系得润滑剂。 (5)审美体验。 (6)节制,适可而止。 2、中国饮食文化得不健康因素 (1)权贵与地位得象征。 (2)注重形式,过于摆阔。 (3)一醉方休,饮酒过度。 (4)食不厌精,违背环保精神。 (5)不良得社会风气。

3、西方饮食文化与心理健康

西方饮食文化中有利于心理健康得因素 4、素食文化

素食文化就是一种健康得饮食文化,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得素食浪潮,随着环保、动物保护与绿色食物等得深人人心,越来越有市场。 吃素者得理由 不吃素者得理由

五、睡眠得含义

睡眠就是维持生命得重要生理活动。人得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得时间就是在睡眠中度过得。 六、睡眠学说 1、脑贫血学说 2、睡眠物质学说

3、“睡眠中枢”引起睡眠学说 4、“神经突触暂停”睡眠学说 5、睡眠本能学说 6、“生物钟效应”睡眠学说 7、中医阴阳睡眠学说 8、“内抑制扩散”睡眠学说 七、睡眠得时相 1、慢波睡眠(SWS) 2、快波睡眠(FWS)。

这种类型得睡眠常伴随着眼球无规则得快速运动,故也被称为快速眼动睡眠(REM)。 八、睡眠与梦

梦得隐意有三个主要范畴 引发梦得机制: 九、睡眠基本规律 1、睡眠得时间与质量 2、睡眠得习惯

十、影响人类睡眠得因素 1、身体状态 2、生活习惯 3、环境 4、心理因素

十一、睡眠对人身心健康得意义

1、睡眠能够使人消除疲劳、保持体能、适应生存发展得环境。 2、睡眠能促进某些激素得分泌与脑得发育 3、睡眠能使人永葆青春,延年益寿 4、睡眠有利于保持良好得情绪状态

5、睡眠能使人增强记忆,提高认知能力 十二、睡眠得保健 1、了解自己得生物钟 2、有规律得生活起居 3、合理设置环境

4、保持自然、放松得情绪状态 5、白天适当活动 十三、失眠及治疗 失眠就是一种常见得现象,其主观体验为睡不着觉。 1、失眠症状 2、失眠得原因

3、失眠得调节与治疗策略

(1)正确认识睡眠,保持自然得睡眠状态 (2)睡前顺其自然,避免不良得自我暗示 (3)运动与放松训练得催眠作用

(4)适当地调节环境,做助眠准备 (5)食疗与药疗 思考题

1、名词解释:慢波睡眠、快波睡眠、REM、失眠、饮食习惯、饮食方式、饮食偏好、肥胖症、厌食症

2、睡眠得规律有哪些? 3、如何做好睡眠得保健?*

4、怎样培养健康得饮食习惯?* 5、论述饮食偏好与情绪得关系。 6、如何对贪食症、厌食症进行诊治?

第五章 健康得休闲与运动 一、休闲得作用 1、休闲得本质

休闲(leisure):指个体在完成工作与满足生活要求后,由自己自由支配时间得一种状态,它得本质就就是自由。 2、休闲得社会意义

(1)休闲就是社会发展得产物 (2)休闲就是社会发展得动力 3、休闲对心理健康得意义 (1)松弛身心 (2)满足需要 (3)滋养性情

4)完善人格

二、现代社会休闲观念得变革

1.从重视工作得价值到重视休闲得价值 2.从“贵族特权”到“平民享有” 3.从松弛身心到全面发展

三、休闲方式

休闲方式就是指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在一定得空间中进行休闲活动得方法及形式。 1、闲暇时间

闲暇时间就是指除去必需活动时间之外得剩余时间,就是个人得自由时间。 2.休闲空间

休闲空间就是指人们休闲活动得场所与区域。 3.休闲活动 休闲活动就是指人们休闲时所从事得活动得具体形式及其过程。社会得发展使人们得休闲活动呈现出日益多样得趋势。从功能上来分,休闲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消遣娱乐型与学习发展型。

四、中国人体闲方式得现状及存在得问题 1.中国人休闲方式得现状 (1)闲暇时间总量增加 (2)休闲空间逐步扩大

(3)休闲活动日益丰富

2.中国人休闲方式存在得问题

(1)消遣娱乐型多,学习发展型少。 (2)休闲能力欠缺。 (3)休闲缺乏个性。 (4)休闲活动被大众媒体与商业机构所操纵。 五、健康休闲方式得养成

健康得休闲方式表现在休闲时间与空间合理、休闲活动文明、休闲活动多样、休闲活动具有个性等多个方面; 1.自我调控策略

(1)增强休闲得主体意识 (2)合理安排休闲时间 (3)营造休闲得家庭气氛 (4)选择适合自己特点得文明得休闲活动 (5)提高自身得休闲技能 2.教育引导策略 (1)休闲教育得含义 (2)休闲教育得内容

(3)休闲教育得途径

1)通过学校把休闲教育融人课程体系之中。 2)通过家庭把休闲教育融人日常生活之中。 3)通过社区把休闲教育融人各种活动之中。 4)通过组织把休闲教育融入管理制度之中。

5)通过中介机构把休闲教育融人咨询服务之中。 6)通过传媒把休闲教育融人各种信息之中。

六、运动与身体健康 1、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指生理意义上得健康,即身体及其各部分得状态良好。主要有三项指标: 肌肉具有工作所需得力量与弹性;

肺有足够得容积吸收氧气,以支持心脏与肌肉得工作; 心脏功能强,能适应工作与锻炼得要求。

一般而言,身体健康主要表现在:身体没有病,无需治疗;身体发育正常;食欲良好;夜间睡眠好;体态脸色好,有精神;能很好地进行日常活动;疲劳感消除快等。 2、运动得生理意义

(1)运动可以改善身体机能

(2)运动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得工作能力 (3)运动可以增加人对身体得敏感度 3、如何进行运动

(1)运动前得医学检查

(2)运动前得准备与运动后得恢复 (3)选择合理得运动方式 1)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 2)有氧运动与身体健康 3)运动得方式 4、运动得负面影响 (1)奥林匹克综合征 (2)锻炼迷瘾

七、运动与心理健康 1.运动与心理愉快效益 2.运动得短时心理效益 3.运动得精神健康效益 (1)对抑郁得缓解作用

2)降低焦虑与应激反应

(3)对自尊心与自我形象得维护作用 (4)增加积极情绪与自我良好感 (5)增强人得认知功能

4.运动可以增加社会交往 八、运动心理效益机制 1.运动对中枢神经系统得影响

(1)一段时间得活动就是降低肌肉紧张得主要变量

(2)运动中与运动后生化活动得改变同样也影响着中枢神经系统 2.运动对交感神经系统得影响 3.运动对自尊得影响

4.体育运动作为一种胜任经验得效果 5.运动分散注意力 6.运动对工作能力得效应 思考题

1、名词解释:休闲、休闲方式、休闲教育、有氧运动、无氧运动、锻炼迷瘾 2.运动前后需要注意些什么?

3.简述运动心理效益机制。

4.为什么运动能够促进心理健康?* 5.休闲对心理健康有什么重要意义?

6.联系实际谈如何通过自我调节形成健康得休闲方式。* 7.休闲教育有哪些基本途径?

第六章 健康得家庭与婚姻 一、家庭及其特点

1、定义:家庭就是以婚姻血缘关系为纽带得社会生活得组织形式。 核心家庭:由一对夫妻与未成年得子女组成得家庭; 主干家庭:由一对夫妻与已婚子女组成得三代同堂得家庭; 联合家庭:一对夫妻与多对已婚子女组成得家庭。

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之间得关系,常指两种角色之间得关系,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姊妹关系等。

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得整体模式,也叫家庭类型。 2.我国当前家庭结构与家庭关系得新特点

(1)家庭结构得小型化、核心化

(2)家庭关系日趋简单,更有利于加深夫妻感情

(3)子女成为家庭关系中得核心,父母成为孩子得朋友 (4)亲属关系减少,促进了家庭之间得交往与互动 二、健康得家庭

1、健康家庭标志

1)取向一致得生活目标与价值观 2)与谐、宽松、民主得家庭氛围 3)理解、信任、尊重、沟通、互动得人际关系

4)良好得家教态度与教养方式 5)相互协作,共同活动 2、构建健康家庭得策略 (1)营造健康得家庭氛围

1)保持家庭环境得清洁、雅致 2)创造轻松、浪漫得生活情调

3)保持家庭成员间得平等与相互悦纳 (2)家庭成员得求知意识与继续学习 1)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得学习目标 2)有相对固定得学习时间

3)关注并及时鼓励子女得学习与进步 (3)加强家庭成员间得沟通与交流 1)学会倾听

2)向亲人倾诉自己内心得烦恼

3)在保障家庭成员隐私权得基础上,确保家庭内部沟通渠道得畅通 (4)实施良好得

搜索更多关于: 《健康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的文档
《健康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3x4g3xoco85bn78arf2570pk9t7uz00b40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