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用系统命名法给HO-CH2一CH2一OH命名: 。B的单体的结构简式为 。 ②A与B反应生成C的反应类型是 。
③一定条件下,A可水解成乙酸和 (写结构简式)。欲证明A是否已发生水解,可在其水解的混合液中加入的试剂是 。
25.(6分)下图中所示的各物质都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韵单质或其化合物,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及物质未列出。已知常温下B为无色液体,D、E、K均为气体,D、E均为单质,D呈黄绿色,K是能造成温室效应的酸性氧化物,A、C、F、H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
(1)组成D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物质A的电子式为 。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 6.(10分)化学学习小组对某镁铝合金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 请你参与并完成对有关问题的解答。
【实验药品】9.0 g镁铝合金,100 mLa mol·L一1稀硫酸,2 60mL5 mol·L
一1
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步骤】
一1
①将9.0 g镁铝合金与100 mLa mol·L稀硫酸在右图所示装置中充分反应至反应完毕,并收集生成的全部气体。
②向b内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260 mL 5 mol·L一1氢氧化钠溶液并充分混合,当氢氧化钠溶液滴加至200 mL时生成的沉淀量最大。
【问题讨论】
(1)仪器b的名称是 。
(2)根据实验目的可知,9.0g镁铝合金与100 a mol·L一1稀硫酸反应时,应该过(足)量的物质是 (填“镁铝合金”或“稀硫酸”),以保证另一种物质能够完全反应无剩余。
(3)实验步骤②中,当b内混合液中因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生成的沉淀量最大时,此时所
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
(4)实验步骤①结束后,读取量筒所呈现的数据时,需要注意的三个主要问题是:一是要冷却到室温,二是要调整量筒液面与广口瓶液面相平,三是要 。
(5)若标准状况下,由实验步骤①得到的气体体积为10.08 L,则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为 。 (6)在“a mol·L一1稀硫酸”中a的值为
(7)请在下图中画出实验步骤②中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n)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V(NaOH)]的变化曲
线。
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23题,每小题3分,共69分。在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 1.D 2. A 3.D 4.C 5.A 6.C 7.C 8.B 9.A 10.A 11.A 12.B 13.A 14.D 15.D 16. D 17.B 18.B 19.C 20. C 21.B 22.C 23.B 二、非选择题
24.(共l 5分)
A.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 (1)①C②c③b
(2)①c②碳酸钙(或石灰石) 高 电化(或电化学或吸氧) ③氢氧化钠溶液
(3)①甲醛(或其他合理答案) ②次氯酸钙[或Ca(C1O)2] Al3++3H2O A1(OH)3(胶体)+3H+
③破坏臭氧层 2NOx+2xCO=N2+2xCO2
B.第(1)题每空1分。第(2)题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第(3)题第①、②题每空1分,第③题每空2分。
(1)①b②b③c
(2)①醚键 1 ②CH3CH2OH ③CH3 CH2OH→CH2=CH2↑+H2 O
(3)①1,2一乙二醇 ②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 ③
FeCl3溶液
25.(共6分)第(1)~(2)题,每空1分;第(3)~(4)题,每空2分。 . (1)第三周期、ⅦA族 (2)
(4)2H++CO32一=H2O+CO2↑或H++CO32一= HCO3一
26.(共10分)第(1)~(4)题,每空1分;第(5)~(7)题,每空2分。
(1)圆底烧瓶(或烧瓶) (2)稀硫酸 (3)硫酸钠(或Na2SO4) (4)使视线与量筒内的凹液面相平 (5)40% (6)5 (7)
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必修)模拟试卷(一)
扬州 化 学 2012.02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23题,共23题69分)、非选择题(第24题~第26题,共3题31分)共两部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本试卷及答题卡一并放在桌面,等待监考员收回。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考生号、座位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用2B铅笔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指定区域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一律无效。 4.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本卷可能用到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Al-27 S-32 Fe-56 Cu-64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符合要求(本部分23题,每题3分,共69分)。 1.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
消费模式”。下列行为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要考虑“原子经济性”以提高效率 B.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C.要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以保护环境
D.将废弃的塑料袋回收进行露天焚烧,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2.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下列关于
“纯碱”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化合物 B.碱
C.盐
D.电解质
3.科学家冶炼出了纯度高达99.9999%的铁,你估计它不会具有的性质是 ..
A.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不易生锈 C.与3 mol/L盐酸的反应生成氢气
B.硬度比生铁小
D.与18.4 mol/L的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4.下列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不合理的是 ...
A.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用橡皮塞,不用玻璃塞
B.常温下可用铁、
铝制容器盛放浓硫酸或浓硝酸,因为它们不反应
C.N2和H2合成NH3,属于氮的固定 D.BaSO4难溶于水,但它是强电解质
5.下列实验设计或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鉴别氯化钠和氯化钾,用焰色反应 B.用激光笔鉴别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 C.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某溶液的pH
D.SO2通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加热后,又出现红色
6.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没有做氧化剂又没有做还原剂的是
A.2F2+2H2O =4HF +O2 C.2Na +2H2O=2NaOH+H2
B.3NO2+H2O =2HNO3+NO D.CaO+H2O =Ca(OH)2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H<Al<Mg<Na B.热稳定性:HCl<H2S<PH3
C.P、S、Cl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依次增强 D.N、O、F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配制150 mL 0.10 mol·L盐酸
-1
B.检验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生的氢气 D.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互溶混合物
9.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漂白精能漂白是因为Ca(ClO)2中的 ClO-有强氧化性 B.明矾能够消毒杀菌是利用了胶体的吸附性
C.氢氧化铝、碳酸镁、小苏打等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A.向某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以检验NH4+ B.加入氯化C.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不一定有CO32- D.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若不变红,说明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A.铜与稀硝酸的反应:Cu+4H+2NO3= Cu+2NO2↑+2H2O B.氯气与水反应:Cl2+H2O
H++Cl-+HClO
C.铁和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D.铁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Fe3+=2Fe2+ A.K+、Na+、HCO3-、Cl-、
B.Ag+、Na+、Cl-、SO42-
+
-
10.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1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2+
12.下列各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