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种呈现1:1分离,这个分离群体内同胞交,从不育株上所收种子种成群体,可育株与不育株各占一半,单基因控制的显性核不育可以作为自花授粉作物进行轮回选择的异交工具,但是一般不用于杂种优势利用,因为它不能得到稳定的不育系。 回交转育 在已有不育系或不育材料的基础上,为了丰富不育系的类型,可用回交转育的方法选育同质异核的新不育系。
人工制保 利用大田发现的不育株或人工诱变获得的不育株,可以通过杂交、项交、自交、测交进行人工制保。
杂交育种:用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材料,通过有性杂交,使符合育种目标的性状在杂种后代中组合在一起,经过对杂种后代的选择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组合育种:将分属不同品种、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随机结合后,通过定向选择选育集双亲优点于一体的新品种。其遗传机理为基因重组和互作。 超亲育种: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累积于一个杂种个体,形成在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其遗传机理为基因累加和互作。
单交(成对杂交): 两个亲本进行的杂交。表示方式:A×B 或 A/B。 复交(复合杂交):两个以上亲本间的二次以上的杂交。
遗传标记: 用于研究基因遗传变异规律的可识别的等位基因
1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利用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物质标记探针,与转移于支持膜上的经特定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基因组DNA杂交,通过显示限制性片段的长度多态性来检测生物个体间差异的分子标记技术。
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以随机的寡核苷酸序列(通常为10个碱基)作引物,通过PCR扩增,产生不连续的DNA扩增产物,用于检测DNA序列的多态性。
Microsatellite Marker or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微卫星标记) 其基础是动植物基因组中串联重复DNA序列重复次数的改变而引起重复DNA片段大小的变异。散布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在高等植物中具有高度多态性. 由于每个微卫星DNA的两端一般是相对保守的单拷贝序列,据此可通过设计一对特异引物扩增每个位点的微卫星序列,再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扩增产物的长度变化,即可显示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再每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AFLP是一种将RFLP和PCR相结合检测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子标记技术.
Sequence tagged site(STS,序列标定位点)STS是指基因组中长度为200-500bp,且核苷酸顺序已知的单拷贝序列,通过PCR可将其专一扩增出来。其基本原理是,依据两端序列,设计合适的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显示扩增产物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单核苷酸变异)染色体基因组水平上某个特定位置单碱基的置换、缺失、或插入引起的序列变异。
转基因育种利用现代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将某些与作物高产、优质和抗逆性状相关的基因导入受体作物中以培育出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共抑制:向受体植物种导入一个与受体内某基因同源的基因,导入的基因及受体内与它同源的基因表达都可能减弱的现象。
基因沉默:转基因植株由于外源基因的结构被破坏或者外源基因插入了染色体异染色质区域,出现外源基因序列不表达。
重组DNA(recombinant DNA)技术:用人工方法在体外对DNA进行切割、连接、重组成杂合DNA分子的技术.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 用人工方法,对DNA(基因)分子在体外(in vitro)进行切割、连接、组成重组DNA分子.再导入生物体内,并使其在异种生物内复制、表达,从而使受体生物获得新的遗传性状,这一全过程称为基因工程
逆境:对植物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
环境胁迫:逆境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称为环境胁迫
植物细胞工程(plant cell engineering)以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为基础,以细胞为单位,在体外(in vitro)条件下进行培养,按人们的意愿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结构或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技术。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植物体细胞发生的可遗传变异 变异体:不加任何选择压力而筛选出的变异个体 突变体:经过施加某种选择压力而筛选出的个体
不对称体细胞杂交:利用射线将供体原生质体钝化 ,并破坏其染色质 ,与未经辐照的受体原生质体融合。由于所得融合产物含全套受体染色体及部分供体染色体 ,故称不对称体细胞杂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