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_第一章_开启化学之门_单元检测试题_【有
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单元检测试题
考试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30 分 )
1.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下列不属于绿色化学研究的内容的是( )
A.研究可降解塑料的开发 B.纳米铜用途的研究
C.研究对环境无污染的清洁能源的开发 D.研究反应物尽可能转化成所需产物
2.某学生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 ,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 ,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体积为(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 3.如图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4.化学是一门科学,但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的是( ) A.物质的组成、结构 B.物质变化及运动规律 C.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D.物质的制备与用途 5.用托盘天平称量一个小烧杯的质量,记录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6.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分析不可能是( ) A.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B.没有预热试管
C.试管口略向上倾斜了 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 7.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燃烧时产生黑烟,放出热量 C.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 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冒出 8.下列有关的操作或装置的图示不正确的是( ) A. B.
熄灭酒精灯 C.
倾倒液体 D.
加入固体粉末
1 / 7
加热液体
9.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C.
B.
D.
10.空气的成分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 A. B. C. D.
11.下图所示装置,有洗气、贮存气体、收集气体、除杂等用途,急救病人输入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该装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导管连接供氧钢瓶 B. 导管连接病人吸入氧气管
C.该装置可以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该装置可以用来观察氧气输出速度 12.下列有关连接仪器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将约 的单孔橡胶塞旋进试管口 B.玻璃管口一端旋进胶皮管一端 C.胶皮管与玻璃管连接前用水润湿管口 D.胶皮管一端塞进玻璃管内
13.通过燃烧除去密闭容器中的氧气,且不产生其它气体,可选用的物质( ) A.红磷 B.蜡烛 C.木炭 D.硫 14.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目的是( )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 条件 D.
测定空气中氧气 比较 和 收集氧气并测量 含量 的催化效果 氧气的体积 A. B. C.
15.实验结束后,下列一起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
A B.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_第一章_开启化学之门_单元检测试题_【有
答案】
C D.
二、多选题(共 5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10 分 )
16.下图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17.近年来,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所以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友好化学,下列哪几项是它所具备的主要特点:________ A.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一切尽可能利用的原料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绿色化学将使化学工艺改变面貌,为子孙后代造福 D.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
E.提高原子利用率,能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耗,实现“零排放” 18.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 A. 、 、 、
B. 、稀 、稀 、 C. 、 、 、 D. 、 、 、稀
19.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B. C. D.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厨房洗涤剂具有溶解油污的作用 B.冰投入水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C. 溶于水制成的冰袋可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 D.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快速融化 三、填空题(共 1 小题 ,共 4 分 )
21.(4分)学习化学要学会归纳.请你将 组中的物质序号填在 组中有关内容后的括号中.
组 组
药匙 白色固体________.
氧气 空气中占有 ________.
稀有气体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________. 氧化镁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 高锰酸钾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________. 二氧化碳 取用粉末状药品________. 四、解答题(共 1 小题 ,共 8 分 )
22.(8分) 请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倾倒细口瓶中的药液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3 / 7
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放.
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
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五、实验探究题(共 4 小题 ,每小题 12 分 ,共 48 分 ) 2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实验 .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取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红色)、无水醋酸(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图 所示的三个实验.
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
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试管干扰试验,加入试剂后,迅速塞紧橡胶塞.
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
实验 .测量酸和碱反应过程的 、温度变化取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匀速滴加 溶液,用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 、温度曲线如图 .
由图 分析,酸和碱有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_.
通过实验测得:酸和碱的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该实验若用氢氧化钠固体代替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________(填“能”或“否”)达到实验目的,这是因为________.
24.联系所学的 的性质,结合以下短文的相关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年,美国科学家卡尔?克里斯特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制取出盐粒大小的氮 (化学式为 ).在制取氮 的实验中,它曾发生了爆炸,摧毁了实验室的部分设备.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如果能让这种物质保持稳定;则它可能会成为火箭和导弹后级的理想燃料.氮 是由排列成 形的 个氮原子结合而成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 比较氮气和氮 的异同点: 氮气 氮 不同点 分子构成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相同点 请你想象一下 在应用领域有哪些用途?(至少写 条)________,________.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