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泰国虎纹蛙技术
泰国虎纹蛙(俗称泰国青蛙,以下简称泰蛙)是近年引进的较为理想的一个新品种,是一种体形较大的食用蛙,其个体比美国小,比本地青蛙稍大,最大个体重达0·5公斤。泰蛙肉质鲜滑脆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胆固醇含量低,是理想的美味佳肴。
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泰蛙对环境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繁殖条件要求不高、病害少、抗寒能力强、无冬眠期,而且粗生易养,容易管理。发展泰蛙养殖是农村养殖致富的一条好门路。
泰蛙头型短小略呈三角型,嘴巴宽大。头颊、嘴尖部分呈淡绿色,皮肤粗糙,背部、体侧及四肢背面布满大小疣粒,背部两侧各有数条长短不一的皮肤皱褶。背部颜色随着它生活的周围环境的颜色、气温的高低、水色的浓淡、光照时间的长短而变化。一般情况下,幼蛙至中蛙背部呈淡绿色或棕灰色,成蛙呈灰褐色,腹部灰白色。前肢较短小具四趾,后肢发达粗壮具五趾,喜游泳,不善跳跃,喜欢伏在水中将头露出水面,或在陆地上晒太阳。
泰蛙的成长过程要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这四个阶段,约需120—150天。生长适宜温度为23—30℃,气温低于15℃或高于35℃,对生长都不
利。泰蛙食性杂,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及人工配合颗粒饲料均能摄食。泰蛙饥饿时,会发生互相残食现象。
饲养方法 1.场址选择
泰蛙喜欢在清静的环境中生长,因此选择远离噪音,植物较多,阴凉潮湿,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没有洪涝灾害,水质洁净,无农药、化肥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地方建养殖场较为理想。良好的生长环境是养好泰蛙的首要条件。
场址选好后,就要着手蛙池的建造。常用的蛙池有两种:一种是四周建有围墙的土池;另一种是目前使用较多的硬底水泥池。整个饲养场上空要搭架,夏天加盖遮阳网,防止太阳猛烈照射;冬天加盖塑料薄膜,以利泰蛙保暖越冬。
2.水泥蛙池的建造
水泥池易操作、好管理,用来养殖泰蛙产量高。水泥池面积不宜过大,一般在12—20平方米。围墙四周及池底用水泥批挡抹光滑,防止泰蛙跳跃时擦伤皮肤引发病害。池底略为倾斜,坡度以能排完积水为宜,便于清洗。要在池底最低一侧设排水口,排水口要用尼龙网片封牢,以防泰蛙逃走,进水口设在蛙池另一端的上方。池底中央
要筑一个高于池底15厘米,面积4平方米左右的平台,用于泰蛙觅食和晒太阳。
3.放养前准备
放养前要对养殖场进行彻底的清理、检查和消毒。清除泰蛙的敌害生物如蛇、鼠等。清理场内的污泥杂物,以免污染水质及藏匿敌害生物。检查进排水系统是否畅通,水质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漏洞有否塞好,防逃设施是否牢固,防晒用的遮阳网或防寒用的塑料薄膜是否具备。所有用具要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或80ppm福尔马林溶液进行浸泡消毒,水体用1ppm漂白粉消毒,陆地用2ppm漂白粉溶液或1/2000生石灰水遍洒消毒。新建的水泥池要用清水浸泡7天后方能使用。每个池内应适量放些经过消毒的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供泰蛙栖息之用。
4.幼蛙—成蛙期养殖 从蝌蚪脱掉尾巴,变态成幼蛙,养至商品蛙出售,这段时期叫幼蛙期养殖,再养至性成熟,叫成蛙期养殖。
(1)放养密度与分级饲养。放养密度因泰蛙的个体大小而异。前期,幼蛙个体小,密度可大些,一般水泥池放养300只/平方米左右,土池150只/平方米左右。随着个体不断长大,要逐步分疏分规格饲养。成蛙养殖密度水泥池一般为100—200只/平方米,土池50—
相关推荐: